《當代崑劇創作研究(1949-2021)》是一本202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當代崑劇創作研究(1949-2021)
- 作者:丁盛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4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20818201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涵蓋崑劇創作史(1949-2021)和崑劇創作理論的專著,分為“當代崑劇創作總論”“傳統劇目新創作:舊劇目與新時代”“新編古代戲:舊題材與新觀念”“現代戲與實驗作品:舊形式與新內容”和“崑劇舞台創作專論:舊傳統與新美學”五個章節。
本書從整體上對當代崑劇創作進行理論概括,從學理上闡述了“崑劇傳統”的概念及其部分組成;並論述了戲曲導演制並非崑劇發展的歷史必然,也不是當代崑劇創作的唯一方式,不能以“導演排戲”完全取代“藝人捏戲”的創作方式,應該保持二者共存;最後提出了“後崑曲劇場藝術”的概念,對其產生淵源、發展脈絡、藝術特徵與創作宗旨進行全面分析和論述。
圖書目錄
目錄
001 前言
001第一章 當代崑劇創作總論
001第一節 當代崑劇創作的三個階段
002一、短暫復甦:1949—1976
007二、平穩發展:1977—1999
011三、全面復興:2000—2021
016第二節 當代崑劇創作的基本問題
017一、古今問題:崑劇傳統與現代化
025二、中西問題:“戲曲化”與“話劇化”
029三、主導問題:國家主導與民間倡導
034第三節 當代崑劇創作的觀念與形態
034一、主流觀念:傳統與現代結合
039二、非主流觀念:整舊如舊與實驗探索
046三、藝術形態:傳統、現代與後現代
050本章小結
052第二章 傳統劇目新創作:舊劇目與新時代
052第一節 傳統劇目新創作述論
052一、搬演方式:折子戲與本戲
057二、文本整編:整理與改編
061三、演劇空間:西式與中式
064四、舞台呈現:現代化與變異
066第二節 《十五貫》的新創作
067一、《十五貫》藝術成就平議
072二、“十五貫”模式及其影響077三、《十五貫》歷史地位再議
082第三節 《牡丹亭》的新創作
082一、全本《牡丹亭》之前
090二、從全本《牡丹亭》到青春版《牡丹亭》
105三、青春版《牡丹亭》之後
115第四節 《長生殿》的新創作
115一、三種類型
118二、文本與主題
124三、導演觀念與舞台處理
129四、舞台美術的變化
133本章小結
135第三章 新編古代戲:舊題材與新觀念
135第一節 新編古代戲創作述論
135一、題材與類型
141二、古代題材與現代意識
144三、文體與結構
145四、曲牌與聯套
147第二節 郭啟宏的新編崑劇創作
148一、“一劇一論”:確立一種新型史劇觀
153二、“人”的發現:詮釋歷史人物的新視角
157三、“向內轉”:形式與手法的共同趨向
163第三節 張弘的新編崑劇創作
163一、《白羅衫》解析
167二、《紅樓夢》折子戲
173三、“人在旅途”三部曲
178四、文人情懷與藝術追求
182第四節 羅周的新編崑劇創作
183一、題旨與人物
187二、“新雜劇”與折子戲
192三、排場與曲牌聯套
197本章小結
199第四章 現代戲與實驗作品:舊形式與新內容
199第一節 21 世紀之前的崑劇現代戲201一、文本與音樂
205二、表演與舞台呈現209三、時代評價與生命力
212第二節 21 世紀以來的崑劇現代戲
212一、題材與文本的轉向
217二、現代意識與手法的融入
223三、現代戲的瓶頸與可能性
230第三節 實驗作品:“後崑曲劇場藝術”
231一、概念與作品
234二、從文學劇本到劇場文本
242三、解構、拼貼及其他手法
244四、“評議”與自我表達
249本章小結
250第五章 崑劇舞台創作專論:舊傳統與新美學
250第一節 當代崑劇導演流變述論
251一、導演來源:從行內到行外
255二、創作重心:從表演藝術轉向總體呈現
260三、“導演的戲曲”:崑劇發展的歷史必然?
264第二節 當代崑劇表演創作述論
265一、模式與觀念
269二、方法與實踐
275三、成就與問題
279第三節 當代崑劇音樂創作述論
281一、依古:遵循傳統技術法
287二、折中:破套存牌法
294三、長短句:亂套棄牌法
298第四節 白先勇與崑劇舞台美學的拓展
298一、“崑曲新美學”之概念
302二、“崑曲新美學”之實踐
307三、“崑曲新美學”之辨析
311本章小結
312結語
319附錄一:顧篤璜的崑劇傳承觀
340附錄二:當代崑劇創作一覽表(1949—2021)
369參考文獻
379後記
作者簡介
丁盛,藝術學博士,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出版專著《當代崑劇創作研究》,在《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戲劇藝術》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曾獲第十四屆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8)、第二十七屆田漢戲劇獎論文三等獎(2013),第三屆中國戲劇獎·理論評論獎優秀作品獎(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