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轉型期社會形態研究

當代中國轉型期社會形態研究

《當代中國轉型期社會形態研究》的研究方向為當代中國轉型期社會形態研究。自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哲學界在轉型期當代中國社會形態研究上取得了一些初步成就,確立了對轉型期社會形態作總體研究的視角,深化了唯物史觀對社會機體橫向結構的解剖及社會縱向運行規律及趨勢的揭示。著眼於我國社會發展問題,以國外社會發展理論為資源,圍繞“社會——人——自然”之間的關係,對轉型期社會形態的整體協調發展作研究,確立了當代中國的整體發展觀和現代化理論。確立了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方法,開展了一系列較深入把握當代中國轉型期社會形態的專題研究。

基本介紹

  • 書名:當代中國轉型期社會形態研究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頁數:333頁
  • 開本:32
  • 品牌:學林出版社
  • 作者:賀善侃
  •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6686348, 780668634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轉型期社會形態研究》是由學林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賀善侃,現任東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科技與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全國辯證邏輯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上海市邏輯學會副會長、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哲學學會理事。1997年榮獲全國寶鋼優秀教師獎,2003年獲上海市教學名師獎。已出版專著《實踐主體論》、《辯證邏輯與現代思維》、《當代中國轉型期社會形態研究》、《網路時代:社會發展的新紀元》,主編《社會哲學引論》、《思維藝術學》、《改革:中國現代化之路》、《現代西方社會思潮》、《新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等20多本。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自然辯證法研究”“學術月刊”“光明日報”“文匯報”“解放日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230多篇,有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轉載。多次獲學術成果和優秀教學成果獎。

媒體推薦

書評
本書著眼於我國社會發展問題,以國外社會發展理論為資源,圍繞“社會——人——自然”之間的關係,對轉型期社會形態研究,確立了當代中國的整體發展觀和現代化理論。
的整體協調發展作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社會形態研究的理論基礎與歷史視野
第一節 正確理解馬克思的社會形態理論
一、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文本的再閱讀
二、“非經濟的社會形態”中物質生產的地位
三、“經濟的社會形態”包括原始社會
第二節 社會形態的雙維多級結構與當代中國社會轉型
一、社會形態的雙維多級結構
二、從社會形態結構看當代中國社會形態轉型的歷史定位
第二章 轉型中的當代中國社會形態
第一節 社會轉型與社會發展
一、社會轉型:社會發展的一種特殊形式
二、社會轉型的內容和動力
三、社會轉型對社會形態的重大影響
第二節 轉型期社會形態的一般特點
一、社會結構的不平衡性
二、社會矛盾的尖銳性
三、社會內容的創新性
第三節 當今中國社會轉型新特點
一、世界現代化運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前現代、現代、後現代”的矛盾交織
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進程
第三章 當代中國社會經濟形態
第一節 社會經濟形態轉型與社會轉型
一、社會經濟形態轉型是社會轉型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
二、我國傳統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
三、經濟體制轉型的原因和動力
第二節 社會經濟形態轉型的推進過程
一、社會經濟轉型的主要內容
二、社會經濟轉型的機制與規律
第三節 當代中國社會經濟形態的轉型趨勢
一、優勢與問題
二、前景與展望
第四章 當代中國社會政治形態
第一節 社會政治形態的內涵
一、從馬克思對“社會形態”的論述看“社會政治形態”的內涵
二、社會政治形態與中國社會其他子形態的互動關係
第二節 當代中國社會政治形態的基本內容
一、當代中國政治形態的確立及基本框架
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政治形態的變遷
第三節 當代中國政治形態的發展趨勢
一、民主:回歸與訴求
二、法治:民主的權威
三、理性:過程的訴求
第五章 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形態
第一節 社會文化形態轉型與社會轉型
一、社會文化形態的轉型與社會轉型的互動關係
二、社會文化形態轉型的相對獨立性
第二節 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社會文化形態
一、現代中國社會文化形態的轉型
二、中國社會文化形態轉型中傳統文化的創新
三、西方文化在中國社會文化形態轉型中的移植與發展
第三節 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
一、當代中國的文化特徵
二、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形態的構建
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未來走向
第六章 當代中國社會主體形態
第一節 社會轉型與主體轉型
一、主體轉型:社會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主體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的重要尺度
三、自由文明:社會文明的升華
第二節 當代中國社會主體特徵確立了面向世界的主體開放性
二、確立了面向現代化的主體自主性
三、確立了面向未來的主體創新性
第三節 當代中國人文精神構建
一、主體現代化進程中的二難抉擇
二、人文精神危機:當代中國主體轉型的阻力
三、人文精神構建:創建社會轉型的良好人文環境
第七章 當代中國社會形態的協調發展
第一節 社會轉型與社會協調發展
一、社會協調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二、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社會協調
第二節 中國轉型期社會發展的全方位協調
一、社會、經濟、生態的協調
二、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共同進步
三、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四、社會成員之間的利益協調
第三節 中國轉型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實施
一、注意研究新情況、新問題,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協調發展
二、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三、確立社會協調發展的指標體系
四、樹立四位一體的大文明觀
五、追求社會協調發展的人本目標

文摘

但是,在資產階級社會的胎胞里發展的生產力,同時又創造著解決這種對抗的物質條件。因此,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就以這種社會形態而告終。” 對於這一段話我們作由淺入深的分層“閱讀”。首先,從第一層面即直接的字面含義上閱讀,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這一段話里直接字面表述出來的只有四個形態,即“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資本主義的”這四個形態,沒有第五個形態。可以說,這第一層面的閱讀是其他更為深入的閱讀的堅實基礎。
第二層面的閱讀,可以發現蘊涵於字面後的邏輯推演出的含義。無疑,通過邏輯推演,可以引伸出無限豐富的內容。這裡我們僅僅從直接的字面材料中讀出直接的邏輯含義。但是,即便這一“直接的”閱讀和解釋也同樣可能產生閱讀者根據自己的理解而“創造”的超越文本、甚至是非文本的內容。所以,從這一層面開始便出現閱讀的主觀性和“創造性”。以往這一層面的讀法就是把字面後的直接邏輯所蘊含的內容作了這樣的理解,即簡單地推定這裡講了全部人類歷史發展的五個形態。其中,第五個形態也就是共產主義社會形態。這一含義是在直接字面的四形態材料基礎上,由閱讀者的理解而加上的。通過這種理解,構成了所謂的五階段論。這種理解,長期以來是五形態論的基石。
從一般意義上說,把共產主義作這樣的理解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誰都知道,馬克思的一個最重要的觀點就是,共產主義社會是未來社會的一個社會形態。

序言

社會轉型理論涵蓋面很廣。本書的研究方向為當代中國轉型期社會形態研究。自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哲學界在轉型期當代中國社會形態研究上取得了一些初步成就:(1)確立了對轉型期社會形態作總體研究的視角,深化了唯物史觀對社會機體橫向結構的解剖及社會縱向運行規律及趨勢的揭示。(2)著眼於我國社會發展問題,以國外社會發展理論為資源,圍繞“社會——人——自然”之間的關係,對轉型期社會形態的整體協調發展作研究,確立了當代中國的整體發展觀和現代化理論。(3)確立了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方法,開展了一系列較深入把握當代中國轉型期社會形態的專題研究。諸如:關於當代中國轉型期社會形態演化的基本趨勢研究;關於社會轉型期社會發展的代價研究;關於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平與效率關係的研究;關於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關於社會轉型期的道德觀、價值觀研究等。這些研究有效地實現了哲學研究模式的轉換,把哲學研究轉向現實生活,轉向社會形態發展機制,抓住了當代中國社會哲學研究的最適宜的切入點——社會轉型問題。然而,迄今為止,哲學界對當代中國轉型期的社會形態研究總的說來還不夠深入。
在新世紀的開端,對於當代中國轉型期社會形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