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認識論

當代中國認識論

《當代中國認識論》是現代陳新權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當代中國認識論
  • 作者:陳新權
  • 類別:哲學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ISBN:730100639X  
  • 創作年代:現代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除前言、後記外,包括導言:哲學背景及兩個高潮、當前傾向、未來發展三個部分共八章。由黃楠森作序,是一本研究全國解放以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我國傳播和發展,特別是近十年來在我國研究和發展歷史的專著。
在“導言:哲學背景”中,作者概述了當代中國哲學整體的發展。認為當代中國哲學經歷了四個階段。在第一階段(1949—1957),主要工作是學習、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此相關,當時的蘇聯哲學在中國影響較大,理論探討的重點在歷史哲學方面,學術研究剛剛起步。第二個階段(1957—1966)的特點是.學術研究有明顯的進展,理論討論進一步活躍,重點集中在認識淪和辯證迭方面。在第三個階段(1966—1976),完全沒有學術性的哲學研究,只有對經典結論的闡釋和對當時政治方針政策的註解;哲學被庸俗化,並帶上廠宗教色彩,片面強調人的精神作用和矛盾鬥爭性的作用,排斥古今中外的一切其它哲學。第四階段(1976-—)南特點在於,哲學的學術研究得到恢復和加強,對中外哲學遺產和現代外國哲學採取了較為科學的態度,理論寸論的重點在認識論和歷史哲學方面。作者指出,當代中國哲學主要是馬克思宅義哲學,具有兩重性質.它被作為一門科學理論來研究,但它主要是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的一部分,二者既統一,又矛盾。當代中國哲學的根本特點是,思想進程同社會歷史進程的緊密相隨,哲學事件同政治事件的密切相關。在當代中國,哲學在各個時期的主要進展都是同社會歷史的進程直接相關的。令人遺憾的是,哲學與社會歷史的聯繫更多地採取了一種畸形的形式,社會政治對哲學的制約太死,嚴重地束縛了哲學的發展。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必須強調自由的學術探討對於哲學發展的意義。自覺體現時代精神的努力和獨立自由的學術探討是我國哲學得以起飛的兩個翅膀,缺一不可。換言之,通過獨立自由的學術探討深刻反映社會歷史的進程和人類發展的水平,是哲學發展的根本方向和途徑。
本書認為近四十年來認識論的發展有兩次高潮,一次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關於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的討論,一次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關於實踐標準的討論,而現在正處在第三次高潮的前夕。作者以四分之三的篇幅來評價十年來認識論發展的概況和基本傾向,並把這些傾向概括為四種,即開放傾向、分析傾向、多維傾向和主體性傾向,認為這些傾向不僅是同過去的封閉傾向,滿足於巨觀考察的傾向、單線決定論傾向和片面強調客觀性的傾向相反的,而且反映了時代的變化和要求。在社會實際生活和人們的思維方式日益走向多樣化的情況下,與上述四種傾向內在相關的全面系統的學術探討,將導致我國認識論在內容上的系統更新和體系上的多樣化。
象本書這樣系統研究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或其一個分支學科發展史的著作在現今尚不多見,本書作為一次開創性的探索,無論對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發展還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建設都是很有意義的。

出版信息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24萬字,責任編輯敬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