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日常生活維度的意識形態研究

當代中國日常生活維度的意識形態研究

《當代中國日常生活維度的意識形態研究》是吳學琴創作的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4年12月。

該書遵循理論、歷史、現實三結合原則,從日常生活維度探討作為觀念的意識形態通過什麼途徑、哪些中間環節、如何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意識形態又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產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當代中國日常生活維度的意識形態研究
  • 作者:吳雪琴
  • 首版時間:2014年12月
  • 字數:411千字
  • 類別:政治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以日常生活領域意識形態的歷史發展為線索,從理論和歷史的雙重視角,在界定日常生活及其意識形態的概念,意識形態對日常生活作用的機理的基礎上,分析了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理論向日常生活回歸、蘇聯日常生活領域的意識形態建設、國外對日常生活領域的意識形態批判、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日常生活化的歷史五部分內容,回顧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前(1949年—1978年)、經濟建設為中心(1978年—2000年)、和諧社會建設期(2000年後)三個階段主流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建設。

作品目錄

回顧篇
建設篇
導論
第一章 日常生活意識形態分析的深度解釋學方法
第一節 深度解釋的方法
第二節 日常生活中意義的理解
第三節 深度解釋和意識形態批判
第二章 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概念梳理
第一節 日常生活的概念
第二節 上層建築的意識形態和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關係
第三節 日常生活中的意識形態矩陣
第四節 意識形態矩陣與日常生活的張力
第三章 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理論的日常生活回歸
第一節 馬克思哲學的生存論轉向和生活世界回歸
第二節 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和拜物教批判思想的日常生活之維
第三節 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日常生活回歸
第四節 晚年恩格斯關於意識形態回歸日常生活的沉思
第四章 蘇聯日常生活領域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第一節 日常生活領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宣傳灌輸
第二節 日常生活領域政治化意識形態的控制
第三節 日常生活領域意識形態的多元化趨勢
第五章 國外馬克思主義日常生活領域的意識形態批判
第一節 物化意識形態批判
第二節 幸福意識形態批判
第三節 啟蒙意識形態批判
第四節 消費意識形態批判
第五節 景觀意識形態批判
第六節 符號意識形態批判
第六章 新中國主流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歷程
第一節 改革開放前主流意識形態的日常生活化
第二節 經濟建設中主流意識形態的日常生活化
第三節 和諧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日常生活化
第七章 當代中國日常生活領域意識形態的狀況
第一節 日常生活領域意識形態的發展環境
第二節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的挑戰
第三節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的機遇
第八章 當代中國日常生活領域意識形態的表征
第一節 以利益訴求變遷為表征的日常生活意識形態
第二節 以婚姻家庭觀念變遷為表征的日常生活意識形態
第三節 以社會心理變遷為表征的日常生活意識形態
第九章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建設的話語視角
第一節 新中國意識形態的日常生活化與流行語的變遷
第二節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建設的媒介話語
第十章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建設的文化視角
第一節 視覺文化的意識形態性
第二節 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的後現代主義文化視角
第三節 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的流行歌曲視角
第十一章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建設的傳播視角
第一節 大眾傳播的意識形態性
第二節 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的網路平台視角
第十二章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的黨建視角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的時代境遇
第二節 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與執政能力建設
第十三章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建設的路徑
第一節 意識形態的大眾認同
第二節 意識形態日常生活化建設的路徑

創作背景

21世紀初期,由於社會結構複雜化和生活模式多樣化,文化發展多元化,導致社會心態多變、思想觀念迥異、價值評價多維度,社會期待也千差萬別。社會期待一旦失落,在世俗化、功利化和實用化的背景下,人們對作為政治話語的意識形態就會產生牴觸,日常生活觀念就會從“泛意識形態”轉為“淡化意識形態”,甚至“去意識形態”。基於此,《當代中國日常生活維度的意識形態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以黑格爾哲學為巔峰的近代理性形上學解體之後,哲學開始了面向生活世界的轉向,日常生活成為哲學關注的焦點之一。馬克思面向生活世界的生存論哲學路徑的開啟,尤其是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和拜物教思想對資本主義人之生存現狀的思考和揭示,無疑是向人的日常生活敞開了大門。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概念,其理論的旨趣指向了觀念背後的生活,他從社會生活現實出發,從人的生存狀態和謀生方式上揭示意識形態虛幻性的主客觀原因。他雖然沒有使用過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概念,但他指向生活世界的意識形態批判無疑是為破解意識形態幻象提供了總體性方法,具有解蔽和祛魅的雙重內涵。晚年恩格斯進一步強調了社會存在對於意識形態的基石作用,從意識形態的相對獨立性出發言說建基於日常生活之上意識形態對於日常生活的反作用。馬克思、恩格斯從唯物史觀出發追問人類生存異化的根源,批判了資本主義作為上層建築的觀念意識形態的虛假性本質,從人之生存的本源根基處開啟了意識形態的批判和日常生活回歸的路徑。其意識形態理論批判和建構的雙重維度,引領著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意識形態理論的兩個走向,一個是以西方馬克思主義,以及當代新馬克思主義、後馬克思主義為走向的對資本主義社會人之生存異化的批判路徑,一個是以著眼於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為走向的當代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構建路徑。兩者都源於馬克思、恩格斯面向生活世界回歸的意識形態旨歸。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繼承列寧的傳統,開啟了馬克思主義融入日常生活的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建設雖然是從上層建築的層面展開的,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化、大眾化、認同化,將意識形態作用發揮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形成為廣大人民民眾接受和認可的主流思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意識形態建設一直以來的重要任務和著力點,意識形態的日常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性話語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統治和干預,給予了人們深刻的教訓和啟示。改革開放後,經濟的發展給人民帶來生活改善的同時,也帶來了物慾化、消費主義等社會現象,日常生活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益中心主義等思想泛濫,在利益糾錯的日常生活領域,表現為功利追求、生活腐化等去意識形態化現象,這都必須引起人們高度關注。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0年12月,該書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當代中國日常生活維度的意識形態研究》
2014年12月
人民出版社
978-7-01-014317-0

作者簡介

吳學琴,女,漢族,中共黨員。安徽省黃山市人。1987年獲安徽大學哲學學士學位,1990年獲武漢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04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任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專業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