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鱗光尾鯊

異鱗光尾鯊

異鱗光尾鯊,學名:Apristurus xenolepis (Meng,Chu et Li,1985),為貓鯊科光尾鯊屬的一種魚類。在中國,分布於南海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珠江口外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異鱗光尾鯊
  • 拉丁學名:Apristurus xenotepis Meng, Chu et Li,1985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軟骨魚綱
  • 亞綱:板鰓亞綱
  • :真鯊目
  • 亞目:貓鯊亞目
  • :貓鯊科
  • :光尾鯊屬
  • :異鱗光尾鯊
  • 分布區域:南海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1尾;全長415mm;采自南海。
體柔軟而細長,前部較平扁,後部較側扁,向後漸細狹。頭較長而平扁,為全長的1/4強。尾細小,尾部長大於頭和軀幹長。吻長約等於眼前緣至第四鰓孔間距,背腹面中央有數縱列羅倫管開孔;前端鈍圓,前側緣扁薄。眼中大,長橢圓形,眼徑小於鼻間隔,背位,具瞬褶;眼間隔寬,中央稍隆起。鼻孔斜列,稍大於眼徑,稍小於鼻間隔,距口較距吻端為近;前鼻瓣小三角形,里側具一突起,末端鈍尖,後鼻瓣小,里側具一觸手狀突起。口較寬,弧形,口寬為口長的2倍弱,口腔黏膜淺黑色。唇褶發達,上唇褶長為上頜長的2/3弱,下唇褶長為下頜長的3/5。齒細小密列,5-7齒頭型,上頜齒22-24行,下頜齒26-28行。噴水孔中大,卵圓形。位於眼後方,背側位。鰓孔5
個,狹小,前4個幾等大,約為眼徑的1/2弱,最後1個較小;鰓膜後緣平直,最後2個鰓孔位於胸鰭基底上方。盾鱗3棘突,3弱嵴突,體側鱗的尖端斜向腹下方。
背鰭小,2個,後位。第一背鰭近長方形,起點位於腹鰭基底後上方;第二背鰭與第一背鰭同形而較大,基底後緣位於臀鰭基底後緣的前上方;兩背鰭間距小於第二背鰭基底長。尾鰭較狹長,約為全長的1/3強,尾椎軸低平,上葉低平而長;下葉前部稍突出,中部與後部間具一淺的缺刻,後緣近截形。臀鰭低長,為尾鰭下葉高的3/5,基底長約等於吻端至噴水孔稍後方間距,後端與尾鰭前端相連。腹鰭低長,外角廣圓,里角鈍尖。胸鰭小,外角與里角廣圓;胸鰭與腹鰭間距大於兩背鰭間距,約為全長的1/15。
體灰棕色。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分布於中國南海,水深546m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