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型莎草(中藥)

異型莎草(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異型莎草,中藥名。為莎草科植物異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的帶根全草。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具有行氣活血,利尿通淋之功效。常用於吐衄,脅痛,胸痛,浮腫,淋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異型莎草
  • 別稱:鹹草、王母釵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莎草目
  • :莎草科
  • :莎草屬
  • :異型莎草
  • 分布區域: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5-30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帶根全草。

性味

味鹹、微苦,性涼。

歸經

歸心、肝、肺、膀胱經。

功效

行氣活血,利尿通淋。

主治

吐衄,脅痛,胸痛,浮腫,淋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15-30g;或燒存性研末。

採集加工

夏、秋採收。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根為鬚根。稈叢生,稍粗或細弱,高2-65厘米,扁三稜形,平滑。葉短於稈,寬2-6毫米,平張或折合;葉鞘稍長,褐色。苞片2枚,少3枚,葉狀,長於花序;長側枝聚繖花序簡單,少數為復出,具3-9個輻射枝,輻射枝長短不等最長達2.5厘米,或有時近於無花梗;頭狀花序球形,具極多數小穗,直徑5-15毫米;小穗密聚,披針形或線形,長2-8毫米,寬約1毫米,具8-28朵花;小穗軸無翅;鱗片排列稍松,膜質,近於扁圓形,頂端圓,長不及1毫米,中間淡黃色,兩側深紅紫色或栗色邊緣具白色透明的邊,具3條不很明顯的脈;雄蕊2,有時1枚,花葯橢圓形,藥隔不突出於花葯頂端;花柱極短,柱頭3,短。小堅果倒卵狀橢圓形,三稜形,幾與鱗片等長,淡黃色。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稻田或水邊潮濕處。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相關論述

《泉州本草》:“行氣,活血,通淋,利小便。治熱淋,小便不通,跌打損傷,吐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