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粽,其實是過去農村里貧苦人家過年時的節物。後來,雖然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了,番薯粽仍然是該地區的傳統美食。吃粽是我國傳統。台州市、樂清市北部雁盪、大荊一帶居民喜歡吃粽子,尤其是獨具地方風味的番薯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番薯粽
- 外文名:Sweet potato dumplings
- 口味:甜香
- 主要食材:棕櫚樹葉,糯米
製作方法,粽子種類,
製作方法
人們用采自深山的青青粽箬和割下縛粽用的棕櫚樹葉,放在水裡已浸過好幾天了。粽箬和棕葉浸洗乾淨後,都要放在鍋里煮,除去異味。糯米和配料也都要揀過、浸過、洗過。大嬸大嫂們的包粽子本事很大,技術性很強,粽子要包得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太緊了難煮透,裡面糯米會出現硬粒,時間煮久了,四角會爆破;太鬆了粽子會煮散了,軟嫩不好吃。捆縛粽子亦有講究,要打一個特別的死結,這種結很難解開,越煮越緊,否則繩子煮散了粽子也就散了。包好後放進一口大鍋里,加滿水沒過粽子,用大樹椿或硬柴爿燒,先用大火燒開,再用文火慢慢燉。隔一段時間揭開鍋蓋看一下,水燒少了,就要往鍋里加水。一家人圍坐在灶邊,邊守歲,邊煮粽。夜深了,粽子熟了,孩子們也早睡熟了。
農民難得全部用糯米包白米粽,常在糯米中摻進大量的蠶豆、豇豆、紅豆等包成豆粽,更多的是摻進大量的鮮番薯,製成獨具風味的番薯粽。
在番薯收穫的季節,挑選個大、皮光、無傷痕的番薯,藏在灶灰堂或柴倉內,有的地方藏在山上朝陽地坎的泥洞裡。取出來,洗淨去皮,刨成絲,再剁成米粒大小的細粒,然後拌上少量洗淨的糯米,揀兩張大粽箬包裹而成。番薯粽個兒特別大,且番薯煮熟後會縮小,水分又多,粘性不強,所以包制難度特別大。鮮番薯久儲已經糖化,故而番薯粽軟糯甜香,美味可口。
粽子種類
粽子的形狀和種類很多,普通的粽子是四角的,有的粽子又粗又長,像一隻枕頭,俗叫“枕頭粽”。此外,有小孩子玩的小巧牛角粽。除全部用糯米包的白粽外,還有肉粽、豆粽、紅棗粽、火腿粽等。還有一種風味獨特的淋灰粽,它的製法也很特別,是用晚稻桿燒成灰,淋水取灰汁,經過澄清後,拌入糯米製成粽子,顏色蠟黃,糯香可口,久放不壞。其實這是一種土製的“鹼水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