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綿腐病

番茄綿腐病

番茄綿腐病是由瓜果腐霉引起的、發生在番茄的病害。幼苗期引起猝倒;成株期為害果實。多近地面果實易發病,裂果的成熟果實發病重。發病果實出現水浸狀黃褐色或褐色大斑,並迅速軟化、發酵,使整個果實腐爛,密生白色霉層。病果多脫落,很快爛光。

番茄綿腐病作為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與番茄立枯病、番茄漚根合稱為番茄苗期三大病害,對番茄種植危害嚴重,可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在中國菜區均有發生,且露地栽培、保護地栽培都有發病。

番茄綿腐病的農業防治方法主要為選擇地勢高、排水通暢的地塊,土壤最好偏砂質,苗床土最好每年都換新土,加強栽培管理,進行合理輪作;出現感染需要及時摘除病果,且必須帶離田間處理,還需要及時修整、去除老葉。但由於農業防治費時費力,為了省時省力,多採用藥劑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番茄綿腐病
  • 外文名:Tomato cottony leak
  • 病原:瓜果腐霉
  • 為害作物:番茄
  • 為害部位:果實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番茄綿腐病病原為瓜果腐霉(學名: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on) Fitzpatrick),屬卵菌門鞭毛菌亞門藻狀菌綱、腐霉目、腐霉科、腐霉屬真菌。菌落呈放射狀,主菌絲寬6.2微米,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間生,個別頂生或切生,大小19-24微米。
菌絲生長適溫32℃,最高36-40℃,最低4℃。溫度在10-30℃均可發病,但要求空氣相對濕度在95%以上。該病原除為害番茄外,還可為害茄子、辣椒、黃瓜、萵苣、芹菜、洋蔥、甘藍等作物。

為害症狀

番茄綿腐病主要為害番茄的果實,在果有雞蛋大小時易發病,初期果實表面呈水浸狀病斑,後逐漸成黃褐色或褐色大斑,致使整個果實腐爛,嚴重時果皮破裂,病部上密生大量的白色霉層。此病在苗期侵染番茄幼苗,引起苗期猝倒,苗床溫度大時,在病苗或附近床面上常能密生白色綿絮狀絲。

侵染循環

病菌以卵孢子或菌絲體在土壤表層越冬。第二年春天,條件適宜時,卵孢子或菌絲體即可萌發產生孢子囊,並釋放出遊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遊動孢子也可通過雨水或田間澆水反濺到下部的果實上,從而引起發病。或以菌絲體在病殘組織中或腐殖質上過腐生生活,次春產生孢子囊遊動孢子侵染幼苗,造成幼苗發病猝倒。

流行規律

番茄綿腐病主要發生在雨季,僅個別發病果實或積水地塊發病重。生理裂果多時發病也較重。在中國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發病盛期為4-6月,地勢低洼、田間積水、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棚內濕度過高的田塊發病重;年度間春夏多雨,尤其是梅雨期間多雨的年份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選擇地勢高、排水通暢的地塊,土壤最好偏砂質,苗床土最好每年都換新土,高畦覆膜栽培,避免病菌隨雨水、灌溉水傳播,進行合理輪作;出現感染需要及時摘除病果,且必須帶離田間處理,還需要及時修整、去除老葉,增強通風,以及及時採收。

化學防治

由於農業防治費時費力,而農村大多數是年長的人從事蔬菜種植,為了省時省力,多採用藥劑防治,但藥劑防治方法不當,易產生抗藥性。不少學者對藥劑防治進行了研究,有研究結果表明,發病後及時噴施64%防毒礬600倍液、40%乙磷鋁250倍液、72.2%普力克1000倍液或15%惡霉靈500倍液能對番茄綿腐病進行有效防治,用藥液量為750升/公頃,可視病情程度連續防治2-4次,每次間隔7-9天。對番茄綿腐病還可用農用鏈黴素0.2克/千克,或50%DT殺菌劑600倍液對該病菌防治效果都較好。郭景芬針對苗期猝倒提出了一種床土藥劑處理技術,即每10平方米用50%百菌清防蛀劑60克和25%甲霜靈防蛀劑60克,與25千克細乾土充分摻勻後灑在田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