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爾遜(Arthur Tappan Pierson,1837年3月6日– 1911年6月3日)是一位美國長老會牧師,早期 基要主義領袖。
基本介紹
- 本名:畢爾遜
- 出生地:紐約市
- 出生時間:1837年3月6日
- 去世時間:1977年6月3日
- 國籍:美國
- 職業:牧師
- 宗教信仰:基督教
- 英文名:ArthurTappanPierson
個人資料,家庭背景,基要主義,廢奴主義,個人履歷,
個人資料
畢爾遜
ArthurTappanPierson
出生:1837年3月6日紐約市
身故:1977年6月3日 74歲逝
國籍:美國
職業:牧師
宗教信仰:基督教
配偶:SarahFrancesPierson(néeBenedict)(1860)
父母:Stephen;SalliePierson
家庭背景
相關著作
畢爾遜出生在美國紐約市,是家中的第9個孩子,父親史蒂芬,母親薩利,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主張廢奴主義。他的名字得名於著名的廢奴主義者Arthur Tappan。13歲時,畢爾遜參加了衛理公會的奮興聚會,首次公開接受基督信仰。1857年畢業於紐約州柯林頓的哈密爾頓學院,1869年畢業於紐約協和神學院。
基要主義
基督 基督新教基要派,亦有譯作原教旨基督教,是基督教內帶有原教旨主義傾向的一個運動,源自美國的基督新教,是對現代主義和自由主義神學的反動,反對對於《聖經》的高等批判,主張以字面理解聖經。在中國大陸,基要派的影響在改革開放以前比較大。
1910年美國長老會會議議決,把基督教基要信仰歸納成五點(稱為DoctrinalDeliveranceof1910或TheFiveFundamentals):
《聖經》無誤謬性。(InerrancyoftheBible)
耶穌基督乃由童貞女所生,並具有神性。(ThevirginbirthanddeityofJesusChrist)
“因信稱義”的教義。(thedoctrineofSalvationbyFaithAlone)
相信耶穌基督的復活。(ThebodilyresurrectionofJesusChrist)
相信耶穌基督的再臨。(ThebodilysecondcomingofJesusChrist)
神學家稱相信這五點的保守信徒為基要派。
對《聖經》無誤謬性上,基要派當中的差距也很大。部分基要派相信字面無謬誤(即literalinerrancy),而另一部分則相信這是喻意式的寫法。就以創世記第一章六日上帝創造天地為例:前者會理解為字面上的六天(每天廿四小時),而從之引伸出年輕地球創造論和智慧設計論等說法;而後者則理解為傾向主流科學所理解的數十億年。
廢奴主義
廢奴主義 如果奴隸制本來就是錯的呢?到底是書錯了,還是我的生活本來就是個謊言?
——埃森曼恩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拯救奴隸”組織的發起者阿布德爾·埃森曼恩,竟曾經是奴隸主。
愛思考的埃森曼恩12歲的時候就對法國大革命中“人人生而自由並擁有平等的權利”這句話產生了濃厚興趣。教化的作用和自身的覺醒,讓他冒著危險組建廢奴組織。雖然政府在他及其他運動者的遊說下立了廢奴法。但在他看來,讓奴隸從心底里感到自由還需要更多時日和努力。
埃森曼恩在成人禮上,曾選擇黑皮膚男孩葉巴瓦作為自己的奴隸。
回憶起那段經歷,如今47歲的埃森曼恩說:“那就好像是在挑選玩具一樣。當時他(葉巴瓦)對我來說只是一件可以逗自己開心的物品。”
葉巴瓦的母親是埃森曼恩的奶媽,同時也給自己的兒子哺乳。兩個男孩經常在一起玩耍,但成人禮之後,狀況就變了,埃森曼恩被禁止和葉巴瓦一起玩,否則就要挨罵。
和其他奴隸主階層一樣,埃森曼恩一家住在駱駝皮縫製的帳篷里,而葉巴瓦一家則住在破爛的布帳篷里。
埃森曼恩一家擁有好幾百個奴隸,下雨的時候,數名奴隸需要徹夜徒手替主人掀起帳篷檐以保證雨水不會滲入帳篷里。埃森曼恩回憶說,他曾多次聽到外面的奴隸因寒冷而牙齒“咯吱”作響。他還和朋友們把這種聲音戲稱為“牙樂”。
拯救:幫助逃出來的奴隸解救家人
12歲的時候,埃森曼恩被送到首都努瓦克肖特上學。在那裡,他結識了一名來自歐洲的教師。這名教師常常帶小埃森曼恩去當地的法國文化中心。小埃森曼恩被那裡豐富的藏書吸引住了,他還翻出了一本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書,書中的這句話改變了小埃森曼恩的人生:人人生而自由並擁有平等的權利。他問自己:“如果奴隸制本來就是錯的呢?到底是書錯了,還是我的生活本來就是個謊言?”
1995年的一個夜晚,埃森曼恩和另一名奴隸主布巴卡開始討論組建名為“拯救奴隸”的廢奴組織。
雖然茅利塔尼亞政府曾於1981年頒布一項關於廢除奴隸制的法律,然而這項法律並未得到有效實施,奴隸制仍然存在。“拯救奴隸”組織被列入非法組織。
組織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把奴隸的悲慘遭遇公布開來。他們採訪逃出來的奴隸,蒐集證言並編成小冊子和宣傳單;幫助逃出來的奴隸解救仍被奴役的家人;他們還譴責政府對奴隸制的“不作為”並遊說一些政府部門,以期立法將蓄奴的舉動列為犯罪。
他們的運動產生了影響。2007年8月,茅利塔尼亞國民議會通過了一項旨在徹底廢除奴隸制的法律。這項法律規定,實行奴隸制為犯罪行為。但到目前為止,只有一樁蓄奴案的奴隸主被依法處理。
延續:讓獲得自由的奴隸融入社會
作為最有名的廢奴運動者,埃森曼恩為了躲避逮捕離開了茅利塔尼亞,現今居住在象牙海岸。
去年12月,他和曾經的“小兄弟”、曾經的奴隸葉巴瓦在CNN的安排下見了面。埃森曼恩家族很多年前釋放了葉巴瓦。在此後的一次採訪中,葉巴瓦表示,他對這次重逢感到很疑惑:他從沒真正認為自己自由了。
聽到這,埃森曼恩感到很失敗。“幫了這么多奴隸,我卻沒能完全幫助葉巴瓦。”
“這些奴隸一生都在做辛苦的體力活,別無他路,他們即使得到了報酬,也不知道這份報酬是否合理。這是個悲劇。”埃森曼恩說。
去年,“拯救奴隸”組織創辦了專門培訓順利逃離出來的奴隸的學校,提供工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讓他們能更好融入社會。廢奴之路依然漫長。
個人履歷
書籍 作為司可福的朋友,他是《司可福串注聖經》(1909)的編者之一,德懷特·萊曼·穆迪、喬治·慕勒(他寫了傳記《布里斯托的喬治·慕勒》)、Adoniram Judson Gordon和司布真也是他的好友,他還接續司布真,從1891年到1893年主持倫敦都城會幕(Metropolitan Tabernacle)。
畢爾遜也是信心差會(faith missions)的鼓吹者,宣揚要在他那一代人福音化世界。1870年以前,在美國只有大約2000名全職傳教士,其中10%向國內的印第安人傳教。1880年代,畢爾遜參與推動了聲勢浩大的海外傳教運動——學生志願運動(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