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士悌

有勇有謀,衝鋒在前打頭陣,是畢士悌在戰場上的鮮明個性特徵。1935年4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迅速渡過金沙江,建立根據地。毛澤東親自下令幹部團搶占皎平渡,作為紅軍主力北上入川的主要渡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畢士悌
  • 外文名:김훈
  • 別名金勛
  • 國籍:朝鮮
  • 民族:朝鮮族
  • 出生地:朝鮮
  • 出生日期:1898年
  • 逝世日期:1936年2月22日
基本資料,個人簡介,軍政生涯,人物評價,

基本資料

畢士悌(1898年-1936年2月22日),原名金勛朝鮮語:김훈),又名楊寧、楊林等,朝鮮平安北道人,中國工農紅軍將領。
1919年參加三一運動,被日本占領當局通緝,後流亡中國吉林省珠河(今黑龍江省尚志市)。1921年6月,畢考入雲南講武堂學習,1924年以全校第一名畢業。1925年畢又考入黃埔軍校,任教官,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畢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三營營長,作為先鋒參加了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
1927年8月1日,畢參加南昌起義。起義部隊潰散後,受中共委託前往蘇聯學習,1930年回國後,畢在中國東北從事武裝鬥爭的領導工作。1932年,畢調赴中央蘇區,先後任紅一方面軍補充師師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勞動與戰爭委員會參謀長、紅二十三軍軍長、中共中央軍委總動員武裝部參謀長、紅一軍團參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等職。
1934年10月10日,畢士悌隨軍委幹部團開始長征1935年2月,擔任軍委幹部團參謀長。4月30日,畢率領幹部團前衛連強行軍180餘里,奪取了皎平渡,保證紅軍主力安全渡過金沙江。9月,紅一方面軍與陝北紅軍會師後,畢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五師參謀長。
1936年1月,畢率部參加東征,在強渡黃河時受重傷,2月22日逝世。

個人簡介

有勇有謀,衝鋒在前打頭陣,是畢士悌在戰場上的鮮明個性特徵。1935年4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迅速渡過金沙江,建立根據地。毛澤東親自下令幹部團搶占皎平渡,作為紅軍主力北上入川的主要渡口。領受任務後,畢士悌參與指揮幹部團化裝成國民黨部隊,徒步急行軍140公里,在無一傷亡的情況下,按時搶占皎平渡。由於戰場情況急劇變化,其他渡口的船隻均被敵人燒毀,全軍都須在皎平渡渡江。而通安州地勢險要,居高臨下,可以直接控制皎平渡,因此,軍委嚴令:不惜一切犧牲,拿下通安州!畢士悌受命親率幹部團前衛營,擔負這一重任。由於從金沙江邊到通安州,只有一條很陡很窄的山間小路,盤旋在懸崖峭壁的半山腰上。敵人占據有利地形,邊射擊邊從山頂往下滾石頭。畢士悌冒著槍林彈雨,衝殺在前。他身先士卒,機警地貼著絕壁,巧妙利用敵人的射擊死角躲閃躍進。緊隨其後的紅軍戰士,模仿他的戰術動作,一舉攻占了敵人扼守的火焰山隘口,繼而乘勝直奔通安州,最終以極小的代價奪取了通安州,使大部隊順利渡過金沙江。
畢士悌畢士悌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紅軍幹部團被改編成紅軍學校特科團,畢士悌繼續任參謀長。當張國燾公開分裂紅軍,強令紅軍學校原四方面軍學員南下時,畢士悌帶領原幹部團的幹部堅持北上。在毛澤東的直接領導下,畢士悌參與指揮所屬部隊,踏過岷山千里雪,突破天險臘子口,攻克哈達鋪,穿越渭河封鎖線,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吳起鎮
1936年2月22日,畢士悌在率部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的戰鬥中,將最後一滴熱血灑在黃河岸旁。

軍政生涯

1921年6月,畢士悌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六期,專修炮科專業,至1924年初畢業後,即輾轉奔向中國革命中心――廣州,經駐粵朝鮮革命者推薦,考入黃埔軍校,在這裡,聽孫中山演講,得周恩來指點,畢士悌轉而信仰共產主義,1925年夏他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跟隨葉挺獨立團,在北伐戰爭中屢建奇功。
1927年至1930年,畢士悌曾先後在蘇聯中山大學莫斯科步兵學校學習。1932年7月,奉命進入中央蘇區,曾任紅一軍團參謀長和工農紅軍學校總教官。
長征開始後,畢士悌任軍委幹部團參謀長。幹部團的主要任務是保衛中央領導同志的安全,並負責儲備、培訓和為部隊輸送幹部。畢士悌所部不但要時刻準備打仗,而且打的還是硬仗、惡仗。
萬里征途,紅軍幾乎天天有戰鬥。湘江之戰是紅軍離開中央蘇區後最為慘烈的一役。畢士悌身先士卒,用刺刀、手榴彈同敵軍展開殊死搏鬥,幹部團激戰數日,打退了敵軍數次進攻,終於掩護中共中央及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領導機關安全渡過湘江
1935年2月,二克遵義之戰打響,畢士悌同幹部團指戰員在“開展戰局的關鍵”時節,一天強行軍60公里,奪占婁山關,保障中央紅軍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1935年4月底,中央決定從滇北強渡金沙江,周恩來、劉伯承親自到幹部團作指示,要求幹部團一定要在5月1日前完成奇襲占領皎平渡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任務。畢士悌親自率領前衛連一晝夜強行軍180餘里,在守渡口的敵軍還在酣睡的時候,如同神兵天降一般到達了目的地,不費一槍一彈、不損一兵一將便占領了渡口並繳獲了船隻。為保護渡口安全,第二天清晨,畢士悌又受命率領軍委幹部團前衛營強行軍40里,執行奪取通安州這一十分艱巨的重大任務。身為軍委幹部團參謀長的畢士悌,親自帶領偵察排,衝殺在前衛營的最前面。在他的帶領下,紅軍勇士們奮勇殺敵,以傷亡12人的代價擊潰敵一個團,俘敵數百,有效地鞏固了皎平渡渡口,保障了整箇中央紅軍北渡金沙江任務的勝利完成。由於表現突出,中央軍委通令嘉獎幹部團,由此幹部團聲威大震。
1935年9月,畢士悌隨紅一方面軍主力長徵到達陝北後,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五師參謀長,之後便率領部隊參與了直羅鎮戰役,為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奠基西北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6年1月,為擴大和發展革命根據地,中央軍委決定紅軍離開陝北開始東征,主力紅軍東渡黃河。2月20日晚,畢士悌親自率領第七十五師第二二三團一營渡河先遣支隊,乘坐5隻小木船,順著小河汊劃入黃河實行偷渡。小船在前進過程中被敵人發現,敵軍迅速向紅軍發起攻擊。畢士悌當即下令:變偷渡為強渡!他一面組織先遣隊員們火力反擊,一面號召大家奮力划船向前急進。船到達對岸後,不到1個小時,紅軍就攻占了敵人的碉堡,迫使守敵1個連投降。為了保障整個部隊安全渡河,畢士悌沒顧得上休息,就又率領部隊繼續追殲殘敵。就在他奮勇追擊敵人的時候,一顆子彈射入了他的腹部,畢士悌身受重傷,倒在了黃河岸邊。當戰士們紛紛圍上來時,畢士悌強忍傷痛,一再催促大家不要耽擱時間,一定要消滅敵人。即使在昏迷之中,他也在喃喃自語: “前方情況如何?毛主席過河了沒有?”當得知大部隊都勝利地渡過黃河之後,畢士悌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1936年2月22日,畢士悌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人物評價

在兩萬五千里長征的鐵流中,至少有30名朝鮮籍的幹部和戰士與中國紅軍並肩征戰,軍委幹部團的參謀長畢士悌便是他們中間的傑出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