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力揚氏複姓是達斡爾族、滿族、蒙古族的共有姓氏,歷史悠久,今仍在稱呼使用,亦多漢化為楊氏、畢氏、蘭氏、何氏等,分別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遼東為郡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畢力揚姓
- 別名:畢力揚、別蘭、必喇、碧剌
- 讀音:bì lì yáng
- 拼注:ㄅㄧˋ ㄌㄧˋ ㄧㄤˊ
- 滿語:Biriyang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郡望堂號,郡望,堂號,
基本介紹
畢力揚[畢力揚、別蘭、必喇、碧剌,讀音作bì lì yáng(ㄅㄧˋ ㄌㄧˋ ㄧㄤˊ),滿語為“Biriyang”]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達斡爾族,出自明朝時期達斡爾族畢力揚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達斡爾族畢力揚氏,亦稱別蘭氏、必喇氏、碧剌氏,源於金國時期必蘭氏部落(Bira Hala),世居和悠(今烏蘇里江入黑龍江口一帶)、長白山區、黑龍江兩岸等地區。後有滿族、蒙古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iriyang mongu,漢義“河流、大川”。
清朝中葉以後,達斡爾族、滿族、蒙古族畢力揚氏,多冠漢姓為楊氏、畢氏、蘭氏、何氏等。
郡望堂號
郡望
遼東郡:在中國歷史上,“遼東”這個稱謂有四重意思:①郡、國名,戰國時期燕國置郡,洽所在襄平(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大凌河以東一帶地區;西晉時期改為國;十六國時期的後燕末地入東海郡;北燕時期又復置遼東郡於今遼寧省西部一帶地區;北齊時期廢黜;到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今義縣),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帶;三國時期的曹魏改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遼都衛,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為遼東都司,治所在定遼中衛(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為今遼寧省大部地區;自明正統後期因兀良哈諸族南移,漸失遼河套(今遼河中游兩岸地);從明朝天啟元年辛酉(公元1621年)至明朝崇禎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期間,全境為後金(清)所並。③軍鎮名,明朝“九邊”之一,相當於遼東都司的轄境,主要是鎮守總兵官駐廣寧(今遼寧北鎮),明朝隆慶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後冬季則移駐遼陽(今遼寧遼陽);明朝末期廢黜。④地區名,泛指遼河以東地區。
堂號
遼東堂:以望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