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 61.00 平方公里,海拔 2,340 米,年平均氣溫12℃,年降水量 1010 毫米,適合種植 ,蕎子,馬鈴薯,水稻,玉米,白芸豆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966.00 畝,人均耕地 1.74 畝,林地 82,100.00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11 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621.68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林業,種植業,畜牧業 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83畝(旱地83畝),人均耕地1.48畝,主要種植
玉米、
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500畝,荒山荒地15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畜牧業主產業全村
銷售總收入5萬元,占
農村經濟總收入62.5%。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37.5 %;畜牧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62.5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3頭,肉牛6頭,肉羊100頭);
工資性收入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8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23%),在省內務工6人。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通過籌資籌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後勁。不斷提高生產產品數量和質量,向商品化市場邁進,增加農民收入,加快
致富奔康步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 ,全村有1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6戶通電,擁有
電視機農戶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43.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占總數的18.7%和18.7%)。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 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5口。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
奮鬥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田壩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8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田壩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戶,占農戶總數的18.7 %。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
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 。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林業,種植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6.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花椒,白芸豆,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林業,種植業,畜牧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0戶,全村人口260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20人。其中農業人口260人,勞動力180人。 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30人,彝族30人。
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1%。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德茂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石龍壩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7人,其中小學生33人,中學生3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0.6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70個(勞均0.5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6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2.85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0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基礎設施差,人畜飲水困難,發展後勁不足。。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通、能源及人居環境條件;發展花椒、核桃、白芸豆等產業;發展畜牧養殖業。。
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入選雲南省2021年度美麗村莊建議公示名單(州市美麗村莊)。
地圖信息
地址: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天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