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址鎮是廣東省南雄市下轄鎮,原名界至,因位於廣東南雄與江西省信豐縣交界而得名。民國18年廢約建鄉,屬第六區崇化鄉、大坊鄉。1950年建立界址鄉,屬第三區(烏逕)。1958年人民公社化,屬烏逕人民公社。1962年設立界址人民公社,1980年實行政社分開改為界址區,1986年冬改為界址鎮。
界址鎮地處南雄市的東北部,屬於革命老區鎮。距南雄市區56公里,毗鄰江西省信豐縣的正平鎮。轄有下屋、崇化、趙屋、界址、百羅、大坑、窯灶口、馬芫8個村委會和界址圩社區居委會,總面積62.5平方公里,69個村民小組。今年有戶數2970戶,總人口13795人,耕地面積8083.061畝(稅改後),山林面積4169公頃。 界址鎮大部分地區屬於半丘陵地帶,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水稻、花生、大豆、蕃薯、辣椒等,主要盛產指天椒(俗稱“霸王辣”),今年種植面積3100多畝。今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6775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593元,居民各項儲蓄存款1300多萬元。 界址鎮現在鎮政府幹部35人[其中:行政編制幹部15人(其中黨政班子成員9人),公安派出所幹警5人,計生專業隊員8人(其中2人無財政撥款),農技站1人,廣播文化服務中心1人,國土所2人(均無財政撥款),財政所2人,林業站1人],村(居)委會幹部42人;普通中學1所,在校教師46人,學生886人;衛生院1所,鄉村衛生站9所,衛生技術人員22人;郵政所、電信支局各1個,現裝有程控電話713部;集貿市場1個;有線電視覆蓋率達83%。
基本介紹
概況,沿革,行政區劃,基本概況,農業經濟,人力資源,
概況
南雄市轄鎮。位於市境東部。2011年末,面積58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14512人,其中農業人口14071人。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界址社區。
沿革
1958年屬躍進公社,1962年析建界址公社,1980年改區,1986年建鎮。1996年,面積62.5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下屋、崇化、趙屋、新湯、百羅、大坑、窯灶口、馬芫等8個管理區(行政村)。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40282103:~001 121界址社區 ~201 220下屋村 ~202 220崇化村 ~203 220趙屋村 ~204 121界址村 ~205 220百羅村 ~206 220大坑村 ~207 220大坊村 ~208 220馬芫村
行政區劃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440282103001 | 121 | 界址社區居委會 |
440282103201 | 220 | 下屋村委會 |
440282103202 | 220 | 崇化村委會 |
440282103203 | 220 | 趙屋村委會 |
440282103204 | 121 | 界址村委會 |
440282103205 | 220 | 百羅村委會 |
440282103206 | 220 | 大坑村委會 |
440282103207 | 220 | 大坊村委會 |
440282103208 | 220 | 馬芫村委會 |
基本概況
界址鎮地處南雄市的東北部,屬於革命老區鎮。距南雄市區56公里,毗鄰江西省信豐縣的正平鎮。轄有下屋、崇化、趙屋、界址、百羅、大坑、窯灶口、馬芫8個村委會和界址圩社區居委會,總面積62.5平方公里,69個村民小組。今年有戶數2970戶,總人口13795人,耕地面積8083.061畝(稅改後),山林面積4169公頃。
界址鎮
農業經濟
界址鎮大部分地區屬於半丘陵地帶,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水稻、花生、大豆、蕃薯、辣椒等,主要盛產指天椒(俗稱“霸王辣”),今年種植面積3100多畝。今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6775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593元,居民各項儲蓄存款1300多萬元。
人力資源
界址鎮現在鎮政府幹部35人[其中:行政編制幹部15人(其中黨政班子成員9人)、公安派出所幹警5人、計生專業隊員8人(其中2人無財政撥款)、農技站1人、廣播文化服務中心1人、國土所2人(均無財政撥款)、財政所2人、林業站1人、村(居)委會幹部42人;普通中學1所、在校教師46人、學生886人;衛生院1所、鄉村衛生站9所、衛生技術人員22人;郵政所、電信支局各1個,現裝有程控電話713部;集貿市場1個;有線電視覆蓋率達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