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廣軍(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教授)

申廣軍(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申廣軍,男,經濟學博士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申廣軍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經濟學
  • 任職院校:中山大學
研究興趣,人物經歷,教育背景,職業經歷,學術服務,教授課程,學術成果,研究成果,科研項目,榮譽獎勵,

研究興趣

發展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

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2012.09-2013.06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農業與套用經濟學系,訪問學者
2005.09-2009.07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學士

職業經歷

2018.06-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5.07-2018.06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講師

學術服務

《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金融研究》、《統計研究》、《經濟科學》、《中國經濟史研究》、《經濟學動態》、《財貿經濟》、《南方經濟》、China Economic Review、Energy Economics等期刊匿名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教授課程

本科生:計量經濟學(2015秋、2016秋、2017春、2017秋);時間序列分析(2019春);
勞動經濟學(2015秋、2016秋、2017秋);公共理論與政策(2019秋)
研究生:個體經濟學(2018秋、2019秋)

學術成果

研究成果

  1. Zou, J., G. Shen, and S. Jia, 2018, “How Labor Share Responds to Risk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 forthcom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2. 李力行、申廣軍(通訊作者):“金融發展與城市規模:理論和來自中國城市的證據”,《經濟學(季刊)》,2019年,第18卷第3期,第855-876頁。
  3. Zou, J., G. Shen, and Y. Chen, “Can Producer Services Boost Manufacturing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s De-regulation”,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2019, 27(3), 823-840.
  4. Zou, J., G. Shen, and Y. Gong, “The Effect of Value-added Tax on Leverage: Evidence from China’s Value-added Tax Reform”,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9, 54, 135-146.
  5. 張冰子、賈珅、申廣軍:“城鎮貧困的特徵演變”,《統計研究》,2019年第2期,第11-22頁。
  6. 劉曉光、劉元春、申廣軍(通訊作者):“槓桿率的收入分配效應”,《中國工業經濟》,2019年第2期,第42-60頁。
  7. 申廣軍、張延、王榮:“結構性減稅與企業去槓桿”,《金融研究》,2018年第12期,第105-122頁。
  8. 申廣軍、周廣肅、賈珅:“市場力量與勞動收入份額:理論和來自中國工業部門的證據”,《南開經濟研究》,2018年第4期,第120-136頁。(封面文章)
  9. Lam, W., X. Liu, A. Schipke1, and G. Shen, “Uncover the Myth of China’s Labor Market Resilience beyond Data Shortcomings”,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8, 22(3), 1195-1216. (corresponding author)
  10. 申廣軍、王榮、張延:“結構性減稅與勞動收入份額——兼論增值稅轉型的分配效應”,《經濟科學》,2018年第3期,第61-74頁。(大複印報刊資料《財政與稅務》2018年09期轉載)
  11. 馬紅旗、黃桂田、王韌、申廣軍:“我國鋼鐵企業產能過剩的成因及所有制差異分析”,《經濟研究》,2018年第3期,第94-109頁。(封面文章;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產業經濟》2018年第7期轉載)
  12. 陳宇羨、申廣軍、鄒靜嫻:“信息技術的增長效應:來自中國製造業企業的證據”,《經濟學報》,2018年第5卷第1期,第112-130頁。(大複印報刊資料《產業經濟》2018年08期轉載)
  13. 申廣軍、劉超:“信息技術的分配效應——論‘網際網路+’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8年第1期,第33-45頁。(《國際貨幣評論》2018年第2期轉載;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2018年第5期轉載)
  14. 申廣軍、歐陽伊玲、李力行:“技能結構的地區差異:金融發展的作用”,《金融研究》,2017年第7期,第45-61頁。(封面文章)
  15. Shen, G., and B. Chen, “Zombie Firms and Over-Capacity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7 (44), 327-342.
  16. Shen, G., J. Zou, and X. Liu, “Economies of Scale, Resource Dilution and Education Choi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vidence from Chinese Households”,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7 (44), 138-153.
  17. 申廣軍、鄒靜嫻:“企業規模、政企關係與實際稅率——來自世界銀行‘投資環境調查’的證據”,《管理世界》,2017年第6期,第23-36頁。(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財政與稅務》2017年第11期轉載)
  18. 申廣軍:“比較優勢與殭屍企業:基於新結構經濟學視角的研究”,《管理世界》,2016年第12期,第13-24頁。(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國民經濟管理》2017年第4期轉載)
  19. 申廣軍、陳斌開、楊汝岱:“減稅能否提振中國經濟——基於中國增值稅改革的實證研究”,《經濟研究》,2016年第11期,第70-82頁。
  20. 申廣軍:“資本技能互補:理論、驗證與套用”,《經濟學(季刊)》,2016年第15卷第4期,第1653-1682頁。
  21. 賈珅、申廣軍(通訊作者):“企業風險與勞動收入份額:來自中國工業部門的證據”,《經濟研究》,2016年第5期,第116-129頁。(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2016年第8期轉載)
  22. 申廣軍、鄒靜嫻:“金融發展與女性勞動參與的地區差異”,《勞動經濟研究》,2016年第4卷第2期,第28-47頁。
  23. 申廣軍、張川川:“收入差距、社會分化與社會信任”,《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6年第1期,第121-136頁。
  24. 鄒靜嫻、申廣軍:“中國服務業資源錯配——來自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的證據”,《經濟學動態》,2015年第10期,第81-93頁。(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產業經濟》2016年第1期轉載)
  25. 李力行、申廣軍:“經濟開發區,地區比較優勢與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學(季刊)》,2015年,第11卷第3期,第885-910頁。(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產業經濟》2015年第9期轉載)
  26. 申廣軍、王雅琦:“市場分割與製造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南方經濟》,2015年第4期,第27-42頁。
  27. 申廣軍:“地區比較優勢,企業績效與選址決策——新結構經濟學的一個微觀套用”,《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年第4期,第104-109頁。
  28. 申廣軍、龔雅嫻、姚洋:“金融發展與教育回報率的地區差異”,《金融研究》,2015年第3期,第131-145頁。
  29. 周廣肅、樊綱、申廣軍(通訊作者):“收入差距、社會資本與健康水平——基於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的實證分析”,《管理世界》,2014年第7期,第12-21頁。(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國民經濟管理》2014年第10期轉載;獲第三屆劉詩白經濟學獎)
非匿名評審文章與書的章節:
  1. 陳斌開、申廣軍:“殭屍企業退出與產業升級”,趙昌文等主編,《新工業革命背景下的中國產業升級》。北京:2019年。
  2. 申廣軍、李澤宇:“開發區經濟績效評估:地區比較優勢的作用”,《國民經濟評論》,2019年第1期,第144-157頁。
  3. 申廣軍:“中國製造業企業的產能過剩與殭屍企業問題”,張暉明、鐘寧樺、黃少卿、潘英麗主編,《國企改革:難點突破與路徑選擇》。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4. 申廣軍、鄒靜嫻:“識別生產者服務業發展對製造業增長的因果效應”,黃建忠主編,《服務貿易評論(第9輯)》,第120-138頁。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7年。
  5. 申廣軍:“地區比較優勢與企業選址”,林毅夫、付才輝、陳曦主編,《新結構經濟學案例研究(第一輯):方法與套用》,第38-46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6. 申廣軍:“比較優勢與殭屍企業”,林毅夫、付才輝、陳曦主編,《新結構經濟學案例研究(第一輯):方法與套用》,第202-225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7. 申廣軍、陳斌開、楊汝岱:“減稅能否提振中國經濟”,胡長清主編,《經濟學家茶座》,第76輯,第13-18頁。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
  8. 申廣軍:“產能過剩和殭屍企業的現狀與影響”,產業轉型升級課題組著,《結構轉型與產能過剩:理論、經驗與政策(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研究報告2016)》,第1-2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9. 申廣軍:“政策性負擔、殭屍企業與產能過剩”,產業轉型升級課題組著,《結構轉型與產能過剩:理論、經驗與政策(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研究報告2016)》,第54-8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10. 申廣軍:“經濟開發區、地區比較優勢與產業結構調整——地區比較優勢指標的討論”,林毅夫、付才輝、王勇編,《新結構經濟學新在何處:第一屆新結構經濟學冬令營頭腦風暴集》,第193-202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科研項目

2020.01-2021.12 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
2019.01-2020.12 廣州市社科基金。
2017.07-2018.07 北大-林肯中心2017-2018年度基金。
2017.01-2019.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71603296)。
2017.01-2018.12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16YJC790086)。
2016.01-2016.12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英傑專項基金。

榮譽獎勵

2017.05 中富育人先鋒獎
2016.12 第三屆劉詩白經濟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