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1941年9月20日(農曆八月初一),在當地紅樓的一場突圍戰中抗擊日寇為國殉難陣亡的“抗日合作軍”93名將士而建造。當時所發生的事件也被稱為“紅樓事件”。該陵園是汕尾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墘抗日英烈陵園
- 建造時間:2005年
- 地理位置:廣東汕尾紅海灣開發區田墘街道
- 占地面積:50000多平方米
- 建築類型:園林式
歷史背景,建造過程,相關導讀,地圖信息,
歷史背景
公元一九四一年,日本侵略軍為封鎖汕尾港,調遣近衛師步兵野戰炮部隊,配合南支第五艦隊的飛機、戰艦,占領汕尾及海陸豐沿海戰略要塞,總部設於汕尾。其時,流竄於遮浪半島的陳鐵海匪也乘國難,勾結日寇,為虎作倀,無惡不作。海陸豐大地一時狼煙四起,烏雲密布。
期間,馳騁於花縣、惠州的抗日第七戰區65軍158師472團,由團長黃植虞率領,奉命挺進海陸豐抗日剿匪。在海陸豐守備區長官林株梁指揮下,組成抗日合作軍。司令部設在陸豐縣城。
是年農曆七月廿九日,472團一營由營長朱金銘率領直奔遮浪半島,圍殲陳鐵海匪,當場擊斃匪首和匪徒多人,告捷回師。
當晚宿于田墘郊外,夜遇大雨,移營田墘圩內紅樓。因殘匪向日軍密通情報,八月初一日凌晨,遭日軍重兵包圍。抗日合作軍浴血奮戰,然寡不敵眾,傷亡慘重。此役,營長朱金銘等81名將士陣亡,一匹戰馬同殉難。11名將士被擄解往汕尾日軍總部後慘遭殺害,一名重傷連長歿於過洋埔。之後,93名殉難將士和一匹戰馬的遺體分別田墘、汕尾、過洋埔等地民眾收葬。二十多名傷員由田墘鄉賢組織民眾救治後歸隊。
期間,馳騁於花縣、惠州的抗日第七戰區65軍158師472團,由團長黃植虞率領,奉命挺進海陸豐抗日剿匪。在海陸豐守備區長官林株梁指揮下,組成抗日合作軍。司令部設在陸豐縣城。
是年農曆七月廿九日,472團一營由營長朱金銘率領直奔遮浪半島,圍殲陳鐵海匪,當場擊斃匪首和匪徒多人,告捷回師。
當晚宿于田墘郊外,夜遇大雨,移營田墘圩內紅樓。因殘匪向日軍密通情報,八月初一日凌晨,遭日軍重兵包圍。抗日合作軍浴血奮戰,然寡不敵眾,傷亡慘重。此役,營長朱金銘等81名將士陣亡,一匹戰馬同殉難。11名將士被擄解往汕尾日軍總部後慘遭殺害,一名重傷連長歿於過洋埔。之後,93名殉難將士和一匹戰馬的遺體分別田墘、汕尾、過洋埔等地民眾收葬。二十多名傷員由田墘鄉賢組織民眾救治後歸隊。
建造過程
田墘當地的鄉賢擬將分散的部分英烈遺骸遷移合葬。由於歷史原因,長期以來,人們但聞其事、難知其詳,連犧牲人數、姓甚名誰都不清楚。
原汕尾市政協副主席羅校,得知此事後,認為事關抗日歷史,必須還歷史真實面目。羅校是一位熱心腸的人,在他擔任汕尾市政協副主席乃至退休後,仍關心時事,熱心公益,關心汕尾、海豐和家鄉建設事業。於是,羅校邀請了時任市政協委員彭洪等3人赴廣西省南寧,走訪當年“田墘戰役”倖存者李寅同志,經介紹又徑飛“南京國家第二檔案館”,查閱抗日合作軍“戰報”等歷史資料和“田墘戰役”陣亡將士名冊。果真得償所願,歷史卷宗詳實,英烈名冊完整。
回到當地後,羅校便著手牽頭組織了部分市政協委員、企業老闆和鄉賢鄉親制訂規劃,籌措資金。按規劃,在當地將建設有“英烈陵園”、“陵園文史館”。經過幾年的艱辛努力,占地50000多平方米,規模恢弘,莊嚴肅穆的“田墘抗日英烈陵園”於2005年建成,93位英靈重見天日。2008年,“抗日英烈陵園文史館”開館,汕尾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負責人為之揭幕。成為汕尾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
相關導讀
“抗日英烈陵園文史館”位於陵園左側,進入文史館館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抗日合作軍紀念像雕塑,它連同室內《剿匪告捷》、《郊外激戰》、《紅樓碟血》、《民眾救治》等幾幅圖畫一道,向人們再現抗日救亡烽火年代中將士們浴血遮浪半島的戰鬥場面。幾個陳列櫃中的烈士遺物有軍褲、軍帽、軍號、軍用手電筒玻璃片、水壺金屬扣等。這裡展示的史料,主要由在南京的國家第二歷史檔案館提供,烈士遺物則由當年田墘戰役的親歷者、目擊者提供,以及從清理烈士原墓葬時獲得。
地圖信息
地址:廣東省汕尾市城區田墘街道141縣道福永隆商場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