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體驗草圖設計工具手冊(全彩)》是《用戶體驗草圖設計》的配套閱讀圖書,將指導你如何一步一步地用草圖來表達你的設計理念,並介紹了多種草圖方法。這些方法將成就你做草圖的基本功,其中有的適用於完善想法,有的可以幫助你在工作組織內部交流基於體驗的設計。各種草圖方法會讓你的設計靈感一一實現,這本書所描述的方法將成為行業標桿模型。《用戶體驗草圖設計工具手冊(全彩)》適合於所有設計行業的從業人員參考閱讀,設計組織的領導者也可以參考閱讀,包括設計師、可用性專家、人機互動界人士、產品經理人及商業高管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用戶體驗草圖設計工具手冊
- 作者:比爾·巴克斯頓 (Bill Buxton) Saul Greenberg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頁數:253頁
- 開本:16
-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 外文名:Sketching User Experiences:the Workbook
- 類型:科技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2122951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設計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創造出完美的用戶體驗
而草圖則可以讓我們開始像設計師一樣進行思考
此書則一步一步教您怎樣把自己的IDEA落實到草圖上,從而實現真正的設計!
此書
為你的草圖
為你的設計
為更好的用戶體驗
為更好的生活
提供強有力的實戰工具!
而草圖則可以讓我們開始像設計師一樣進行思考
此書則一步一步教您怎樣把自己的IDEA落實到草圖上,從而實現真正的設計!
此書
為你的草圖
為你的設計
為更好的用戶體驗
為更好的生活
提供強有力的實戰工具!
作者簡介
幾年前,Bill Buxton 決定作為一名倡導者去進行積極的宣傳推廣:公司在進行軟體開發之前應該開始一定的設計。然而他意識到一個問題,許多互動設計師(甚至是他們的設計經理)都沒有進行過“設計師”般的正式訓練。因此,他便編寫了Sketching the User Experience以試圖解決這個難題。在書中他展示了草圖可以是人們進行設計伊始的一個簡單卻有力的工具。然後,他通過自己巡講的方法將這種信息理念傳遞給很多學院派以及實踐者,同時還藉由其微軟研究主管的身份影響著微軟公司的其他職員。
媒體推薦
在本書中,Buxton充分論述了草圖對我們的設計為什麼是如此的重要,並向我們展示了如何進行草圖設計。多年來,我都在向我的學生強調草圖設計的重要性,而本書是我可以用來向學生展示草圖設計是什麼及其如何發揮作用第一本書。
——Terry Winograd,史丹福大學教授,D.School的創始教員,Bring Design to Software一書作者
——Terry Winograd,史丹福大學教授,D.School的創始教員,Bring Design to Software一書作者
圖書目錄
序言
致謝
第1章進入角色1
1.1介紹3
1.2為什麼要設計草圖7
1.3繪畫本13
1.410加10:收斂設計漏斗17
第2章對現實世界進行取材29
2.1塗鴉式草圖31
2.2用相機取材35
2.3收集圖片和剪報43
2.4玩具箱和物理收集51
2.5分享發現的物品63
第3章單一圖像67
3.1草圖前的熱身69
3.2畫出你所見75
3.3草圖辭彙表85
3.4普通草圖91
3.5合作式草圖95
3.6繪圖軟體99
3.7用辦公用品進行草圖繪製105
3.8模板109
3.9照片描圖117
3.10混合草圖127
3.11用塑膠泡沫設計草圖133
第4章及時抓拍:視覺化敘述145
4.1順序故事板147
4.2狀態轉變圖153
4.3分支故事板159
4.4敘述性故事板167
第5章讓用戶體驗活靈活現179
5.1動態的任務流181
5.2動作路徑187
5.3動畫分支193
5.4關鍵幀和漸變動畫199
5.5線性視頻209
第6章邀請他人參與草圖設計215
6.1探尋原始的心智模型217
6.2綠野仙蹤227
6.3發聲思考235
6.4草圖板241
6.5審查247
致謝
第1章進入角色1
1.1介紹3
1.2為什麼要設計草圖7
1.3繪畫本13
1.410加10:收斂設計漏斗17
第2章對現實世界進行取材29
2.1塗鴉式草圖31
2.2用相機取材35
2.3收集圖片和剪報43
2.4玩具箱和物理收集51
2.5分享發現的物品63
第3章單一圖像67
3.1草圖前的熱身69
3.2畫出你所見75
3.3草圖辭彙表85
3.4普通草圖91
3.5合作式草圖95
3.6繪圖軟體99
3.7用辦公用品進行草圖繪製105
3.8模板109
3.9照片描圖117
3.10混合草圖127
3.11用塑膠泡沫設計草圖133
第4章及時抓拍:視覺化敘述145
4.1順序故事板147
4.2狀態轉變圖153
4.3分支故事板159
4.4敘述性故事板167
第5章讓用戶體驗活靈活現179
5.1動態的任務流181
5.2動作路徑187
5.3動畫分支193
5.4關鍵幀和漸變動畫199
5.5線性視頻209
第6章邀請他人參與草圖設計215
6.1探尋原始的心智模型217
6.2綠野仙蹤227
6.3發聲思考235
6.4草圖板241
6.5審查247
序言
序言:
一本書的完成可能是因為各種機遇巧合,而本書的由來更可以稱得上是一場意外。
幾年前,Bill Buxton決定作為一名倡導者去進行積極的宣傳推廣:公司在進行軟體開發之前應該開始一定的設計。然而他意識到一個問題,許多互動設計師(甚至是他們的設計經理)都沒有進行過“設計師”般的正式訓練。因此,他便編寫了Sketching the User Experience以試圖解決這個難題。在書中他展示了草圖可以是人們進行設計伊始的一個簡單卻有力的工具。然後,他通過自己巡講的方法將這種信息理念傳遞給很多學院派以及實踐者,同時還藉由其微軟研究主管的身份影響著微軟公司的其他職員。
與此同時,Saul Greenberg在大學裡執教人機互動導論的課程。他察覺到自己的學生總是在擁有靈感後,馬上就進行開發編程。由於著手編程需要花費大量的勞動,很多想法在一開始就夭折了。即使有所產出,大多數也只能算是已有傳統設計的改版。雖然也有一些產出會有不錯的創意點,可當他們開始進行可用性研究時,這些創意點也會因為大量湧現的可用性問題而遭到拋棄。這其實並非是由於他們的想法不夠好,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真正地深思熟慮這些想法。因此Greenberg在一個設計工作室里開設了這門課程,在這門課程里較之可用性而言他更看重設計。他向學生們展示出新鮮的科技,再讓他們圍繞這些科技創造有趣的概念點。學生們的第一份遞交物就是一系列的草圖,他們必須用其來闡述自己的想法。在他們觸及設計之前,Greenberg不允許他們提交他們自己的任何想法。由於大多數學生都會擔心自己缺少繪畫技巧,認為“我畫不了草圖”,Greenberg 便開始向他們介紹一些適合非藝術專業人的簡單的草圖繪畫技巧。
湊巧的是,Bill和Saul都是戶外運動的愛好者,他們每年都會一起進行幾次滑雪或是山地車運動。在他們的旅途中,他們偶爾也會閒聊彼此的工作。Saul非常喜歡Bill的書,但是覺得那本書在“實踐層面”還有所欠缺。它可以促使人們開始想去關注並注重設計,但是卻沒有提供一些技巧來告知人們該從何下手。Bill也非常喜歡Saul的課程練習,但是也覺得可能這些練習需要進一步的系統化。因此二人開始湧現出“練習冊”的想法,覺得這本練習冊可以作為Bill書的實踐篇。兩本書可以分來進行閱讀,但如果能結合使用的話會事半功倍。
同時,曾與Saul在Calgary大學共同創辦互動實驗室的Sheelagh Carpendale,因對大學所倡導的跨學科活動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有些不滿,因為讓非計算機科的學生接受傳統計算機科學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她創建了計算機媒體設計課程,讓擁有不同背景的學生們(藝術、設計、音樂、計算機科學)能在計算機科學、藝術及設計的有機結合下完成他們的畢業設計。所以她很自然地參與到此書的創作中來,在這裡她不僅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雙重背景優勢,並且還為如何促使不同學科的人參與到設計進程與草圖設計,帶來了她自己的思考。
Nicolai Marquardt,Saul的一名博士畢業生,以一個協助者的角度觀察了整套課程。他曾在德國Bauhaus大學中接受了Tom Gross教授的媒體系統的碩士級訓練,他同時擁有了設計及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背景。畫草圖已經完全融入他的生活中去了,而且他認為畫草圖應該是一位用戶體驗設計師的自然屬性。他不僅擁有大量在各種場景下繪製的草圖,還會蒐集別人的草圖作為啟發。所以我們邀請他加入我們的團隊來完成這本書。
綜上所述,本書所有的作者都認為設計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創造出完美的用戶體驗,而草圖則可以讓我們開始像設計師一樣進行思考。此書的最大願望就是為你的草圖、你的設計,以及你自己的用戶體驗,提供強有力的工具。
致謝:
很多人為此書付出了他們的心血。
Annie Tat 是我們最初的排版設計師。她勾畫出了幾種不同的設計,並準備了一個示範章節。此範例的風格運用在了所有之後的章節中。
y June Au Yeung 和 Lindsay MacDonald 將我們的原始文字和圖片初稿轉變成了現在的排版。他們與我們共同奮戰,不僅為了適應我們的材料而努力調整每章節的排版,也處理所有各種煩瑣的事情。
Calgary 大學互動實驗室的學生們帶給了我們持續不斷的靈感:草圖和設計對於他們創建出漂亮的系統至關重要。我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也用了一些他們的作業作為此書的案例。更廣泛來說,HCI 社團與設計社團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智慧來源。此書中的方法並不都由我們創建。我們讀了許多關於草圖繪製與設計的文章和書籍。我們通過網際網路看到了他人設計的很棒的草圖和視頻。我們也看其他教育者的網站,依次了解他們是如何來教授設計的。我們還與同事和從業者交流,從他們身上汲取知識。
非常感謝所有直接或間接為本書做出貢獻的人。
一本書的完成可能是因為各種機遇巧合,而本書的由來更可以稱得上是一場意外。
幾年前,Bill Buxton決定作為一名倡導者去進行積極的宣傳推廣:公司在進行軟體開發之前應該開始一定的設計。然而他意識到一個問題,許多互動設計師(甚至是他們的設計經理)都沒有進行過“設計師”般的正式訓練。因此,他便編寫了Sketching the User Experience以試圖解決這個難題。在書中他展示了草圖可以是人們進行設計伊始的一個簡單卻有力的工具。然後,他通過自己巡講的方法將這種信息理念傳遞給很多學院派以及實踐者,同時還藉由其微軟研究主管的身份影響著微軟公司的其他職員。
與此同時,Saul Greenberg在大學裡執教人機互動導論的課程。他察覺到自己的學生總是在擁有靈感後,馬上就進行開發編程。由於著手編程需要花費大量的勞動,很多想法在一開始就夭折了。即使有所產出,大多數也只能算是已有傳統設計的改版。雖然也有一些產出會有不錯的創意點,可當他們開始進行可用性研究時,這些創意點也會因為大量湧現的可用性問題而遭到拋棄。這其實並非是由於他們的想法不夠好,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真正地深思熟慮這些想法。因此Greenberg在一個設計工作室里開設了這門課程,在這門課程里較之可用性而言他更看重設計。他向學生們展示出新鮮的科技,再讓他們圍繞這些科技創造有趣的概念點。學生們的第一份遞交物就是一系列的草圖,他們必須用其來闡述自己的想法。在他們觸及設計之前,Greenberg不允許他們提交他們自己的任何想法。由於大多數學生都會擔心自己缺少繪畫技巧,認為“我畫不了草圖”,Greenberg 便開始向他們介紹一些適合非藝術專業人的簡單的草圖繪畫技巧。
湊巧的是,Bill和Saul都是戶外運動的愛好者,他們每年都會一起進行幾次滑雪或是山地車運動。在他們的旅途中,他們偶爾也會閒聊彼此的工作。Saul非常喜歡Bill的書,但是覺得那本書在“實踐層面”還有所欠缺。它可以促使人們開始想去關注並注重設計,但是卻沒有提供一些技巧來告知人們該從何下手。Bill也非常喜歡Saul的課程練習,但是也覺得可能這些練習需要進一步的系統化。因此二人開始湧現出“練習冊”的想法,覺得這本練習冊可以作為Bill書的實踐篇。兩本書可以分來進行閱讀,但如果能結合使用的話會事半功倍。
同時,曾與Saul在Calgary大學共同創辦互動實驗室的Sheelagh Carpendale,因對大學所倡導的跨學科活動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有些不滿,因為讓非計算機科的學生接受傳統計算機科學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她創建了計算機媒體設計課程,讓擁有不同背景的學生們(藝術、設計、音樂、計算機科學)能在計算機科學、藝術及設計的有機結合下完成他們的畢業設計。所以她很自然地參與到此書的創作中來,在這裡她不僅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雙重背景優勢,並且還為如何促使不同學科的人參與到設計進程與草圖設計,帶來了她自己的思考。
Nicolai Marquardt,Saul的一名博士畢業生,以一個協助者的角度觀察了整套課程。他曾在德國Bauhaus大學中接受了Tom Gross教授的媒體系統的碩士級訓練,他同時擁有了設計及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背景。畫草圖已經完全融入他的生活中去了,而且他認為畫草圖應該是一位用戶體驗設計師的自然屬性。他不僅擁有大量在各種場景下繪製的草圖,還會蒐集別人的草圖作為啟發。所以我們邀請他加入我們的團隊來完成這本書。
綜上所述,本書所有的作者都認為設計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創造出完美的用戶體驗,而草圖則可以讓我們開始像設計師一樣進行思考。此書的最大願望就是為你的草圖、你的設計,以及你自己的用戶體驗,提供強有力的工具。
致謝:
很多人為此書付出了他們的心血。
Annie Tat 是我們最初的排版設計師。她勾畫出了幾種不同的設計,並準備了一個示範章節。此範例的風格運用在了所有之後的章節中。
y June Au Yeung 和 Lindsay MacDonald 將我們的原始文字和圖片初稿轉變成了現在的排版。他們與我們共同奮戰,不僅為了適應我們的材料而努力調整每章節的排版,也處理所有各種煩瑣的事情。
Calgary 大學互動實驗室的學生們帶給了我們持續不斷的靈感:草圖和設計對於他們創建出漂亮的系統至關重要。我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也用了一些他們的作業作為此書的案例。更廣泛來說,HCI 社團與設計社團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智慧來源。此書中的方法並不都由我們創建。我們讀了許多關於草圖繪製與設計的文章和書籍。我們通過網際網路看到了他人設計的很棒的草圖和視頻。我們也看其他教育者的網站,依次了解他們是如何來教授設計的。我們還與同事和從業者交流,從他們身上汲取知識。
非常感謝所有直接或間接為本書做出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