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之害,猶豫最大,古代的一種用兵思想。指用兵的害處,最大的是遲疑不決。《吳子、治兵第三》:“凡兵戰之場,立屍之地。必死則生,幸生則死。其善將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燒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謀,勇者不及怒,受敵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講的也是這個道理。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指揮員如果不能抓住戰機,果斷行動,勢必會貽誤戰機,陷入被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用兵之害,猶豫最大
- 來源出處:《吳子、治兵第三》
- 類型:古代的一種用兵思想
語出《治兵》篇:“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該書認為,善於用兵打仗的將領,要使士卒就像坐在漏船上、伏在燃燒房屋之下一樣,能果斷採取行動。戰機未出現時,要耐心地等待和捕捉戰機,一旦戰機出現,不要猶豫不決,喪失獲勝機會。而全軍失利,損兵折將,大多是因為優柔寡斷、遲疑不決所致。它要求將領具有洞察作戰條件是否成熟的能力,敢於負責、不計較個人得失的膽量,堅毅果斷的性格。而在用兵決策這個關鍵問題上,往往最能考驗將帥是否具有勝任本職的綜合素質。為此,該書總結了可對敵軍進行攻擊的各種情形,如“遠來新至,陣列未定”;“既食,未設備”;“奔走”;“勤勞”;“未得地利”;“失時不從”;“旌旗亂動”;“涉長道,後行未息”;“涉水半渡”;“險道狹路”;“陣數移動”;“將離士卒”;“心怖”等。通過“觀敵之外以知其內,察其進以知其止”(《吳子・治兵》),迅速定下決心,採取行動,才是正確的用兵方法。《吳子》果斷決策的思想受到人們的普遍稱讚,並成為古代將帥的座右銘。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