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血勞,中醫病名。是指因產時或產後陰血暴亡,導致日後月經停閉,性慾喪失,生殖器官萎縮,伴表情淡漠、容顏憔悴、毛髮枯黃脫落、形寒怕冷、乍起乍臥、虛乏勞倦等一系列虛羸證候者,稱“產後血勞”。相當於西醫學的席汗綜合症。若及時治療,預後良好。但嚴重者可致殘疾。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產後血勞
- 發病部位: 全身
- 相關西醫疾病: 席汗綜合症
- 主要病因:經血虧虛、脾腎虛損
- 疾病分類:婦科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歷史沿革,與相關西醫疾病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斷要點,診斷依據,病證鑑別,相關檢查,辯證論治,辯證要點,治療原則,證治分類,轉歸預後,預防調護,文獻摘要,
名詞解釋
是指因產時或產後陰血暴亡,導致日後月經停閉,性慾喪失,生殖器官萎縮,伴表情淡漠、容顏憔悴、毛髮枯黃脫落、形寒怕冷、乍起乍臥、虛乏勞倦等一系列虛羸證候者,稱“產後血勞”。屬產後虛羸或褥勞的範疇。
歷史沿革
1. 歷代醫籍無“產後血勞”之病名,但其相關證候卻頗多論述。早在漢代《金匱要略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中就有“產後 虛勞不足”用當歸生薑羊肉湯治之的記載。
2. 隋代《諸病源候論》列有“產後虛羸”、“產後風冷虛勞”等候,指出:“夫產損動腑臟,勞傷氣血。輕者節養將攝。滿月便可平復;重者其日月雖滿,氣血猶未調和,故虛嬴也。然產後虛羸,將養失所,多沉滯勞瘠,乍起乍臥。風冷多則辟瘦,顏色枯黑,食飲不消;風熱多則腲退虛乏,顏色無異於常,食亦無味。甚傷損者,皆著床,此勞瘠也。”所淪病源及症狀與產後血勞頗為相近。
3. 宋代《婦人大全良方》則進一步具體提出了對病因病機、治法方藥的論述,如“產後虛羸方論第五”指出:“產後虛羸者,因產傷損臟腑,勞侵氣血。治產後虛羸,脾胃乏弱,四肢無力,全不知飲食,心腹脹滿,人參散。”又如“產後褥勞方論第四”云:“此由生產日淺,氣血虛弱,飲食未平復,不滿日月,氣血虛羸,將養所失……不能溫於肌膚,使人虛乏勞倦,顏容憔悴,食慾不消。”
4.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指出“產理不順,疲及筋力,優勞心慮致虛嬴”。
5. 清代《醫宗金鑒》亦論述虛羸成因為“產後氣血兩虛,起居不慎”,其症為“懶進飲食,喜眠臥,起則頭暈昏迷,骨蒸潮熱,盜汗自汗,面色萎黃,肌肉消瘦,氣力難支”。其治主張首用六君子湯加減調其脾胃,繼用三合散調其榮衛,末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益氣養榮湯補其虛損。綜上所述,歷代醫家不斷加深了對產後血勞的認識。
與相關西醫疾病的關係
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又稱西蒙-席漢綜合徵(Sheehan syndrome ),是由多種病因所致的腺垂體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繼發性甲狀腺、腎上腺功能低下,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所呈現的臨床症候群。
妊娠期垂體增生肥大,血供豐富,圍生期因各種原因引起大出血、休克、血栓形成,使腺垂體大部分缺血壞死和纖維化,引起腺垂體功能低下導致促性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激素分泌減少,而使相應靶腺功能減退而出現一系列症狀,如閉經、無泌乳、性慾減退、毛髮脫落;類甲減;類addison病等。
病因
本病發生的主要病機系產後陰血暴脫,腦髄失養,臟器虛損成勞。精血虧損、脾腎虛損是產後血勞的主要病因。
病機
1. 精血虧損產理不順,氣血暴脫,奪血傷精,或素體肝腎不足,或素患久病,日久及腎,復加產時奪血,終致腎虛精虧,精血匱乏,腦髓失充,臟腑虛損,而成產後血勞。
2. 脾腎虛損飲食不節,憂思傷脾,脾虛失運,生化乏源,或素稟脾虛不足,或素有宿疾,日久及腎,復因產時失血耗氣,產後失於調養,腦髓失充,脾腎虛損為患。
診斷要點
診斷依據
1. 全身檢査:可見毛髮枯黃脫落、容顏憔悴、形體羸瘦等。
2.臨床表現:表情淡漠、容顏憔悴、毛髮枯黃脫落、肌膚不榮、四肢不舉、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形寒怕冷,漸至月經停閉、性慾喪失、生殖器官萎縮。
病證鑑別
須注意與其他原因引起的閉經、性功能減退鑑別。後兩者多無產時、產後失血過多史,與分娩無明顯關聯。
相關檢查
1.婦科檢查:陰道流血量多,或軟產道損傷。
2.婦科檢查:陰毛稀疏枯黃或全脫落。陰道乾澀蒼白,子宮體萎縮。
3.輔助檢查:血常規檢查,紅細胞、血紅蛋白降低。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產後血勞,因產時暴傷陰血,臨床以產時、產後大出血,繼之月經停閉、性慾喪失、生殖器官萎縮,伴表情淡漠、形寒怕冷為主要證候表現和辨證要點。
治療原則
若閉經、毛髮脫落、腰膝酸軟表現明顯者,多為精血虧損,治療以滋陰養血、填精益髓、充養天癸為主。若形寒怕冷、四肢不溫、納呆食少、腹瀉便溏表現明顯者,則多為脾腎虛損,治療以峻補腎脾、調理氣血沖任為要。
證治分類
1.精血虧損證
主要證候:產後月經閉止,毛髮脫落,枯槁無華,頭暈目眩,腰膝酸軟,性慾喪失,甚或生殖器官萎縮,陰道乾澀;舌淡白苔少,脈沉細略數。
治法:滋陰養血,填精益髓。
代表方:人參鱉甲湯加減(《婦人大全良方·產後褥勞》)。
方藥:人參、桂心、當歸、桑寄生、白茯苓、白芍藥、桃仁、熟地黃、甘草、麥門冬、續斷、牛膝、鱉甲、黃芪、紫河車。
2.脾腎虛損證
主要徵候:產後月經停閉,形寒怕冷,四肢不溫,易感風寒,納呆食少,腹瀉便溏,容顏憔悴,毛髮枯萎,肌膚不榮;或宮寒不孕,性慾喪失,子宮萎縮;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峻補脾腎,益氣養血。
代表方:黃芪散加減(《婦人大全良方·產後風虛勞冷》)。
方藥:黃芪、白朮、木香、人參、當歸、桂心、川芎、白芍藥、白茯苓、甘草、紫河車、仙茅、仙靈脾。
轉歸預後
若能注意產後調養,及時、積極治療,使臟腑、沖任功能復常,氣血盈盛,則可望漸趨好轉或治癒;反之,則日久不疲,終成殘疾。
預防調護
1. 加強早期妊娠檢查,凡有血液病不宜妊娠者,應勸告避孕或終止妊娠;合併肝炎等病者,應積極治療併發症;注意分娩過程中減少出血;及時糾正不利於胎兒生長及分娩的不良因素;並加強孕期營養及調護,提倡住院分娩。
2. 注意產前檢查,加強接產技術,分娩過程中儘量減少或避免引起出血過多的因素,防止出現軟產道損傷,胎盤娩出後,必須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是否有副葉胎盤可能。
3.失血過多應及早補充血容量。
4.產後注意適當休息,定期產後檢查,了解產婦健康狀況和哺乳情況。
文獻摘要
《婦人大全良方·產後褥勞方論第四》:夫產後褥勞者······氣血虛羸,將養所失而風冷客之。風冷搏於血氣,則不能溫於肌膚,使之疲乏勞倦,乍臥乍起,顏容憔悴,食慾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