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泥快速熟化灘涂土壤的機理研究》是依託揚州大學,由柏彥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活污泥快速熟化灘涂土壤的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柏彥超
- 依託單位:揚州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我國耕地資源緊缺,東部沿海灘涂可作為重要後備耕地資源。但灘涂土壤並非農用耕地,須投入大量有機質加以熟化改良。因此廉價優質的有機肥源是灘涂改良的重要限制因子。我國符合農用標準的城市生活污泥有機質含量高、粘性強,可加速土壤有機無機複合體的形成,促進良好結構的形成,雖然量大但未被很好地加以利用。本項目擬將符合農用標準的生活污泥作為有機肥源,快速改良新圍墾灘涂土壤。項目研究以田間試驗為主,採用自然演變方式和種植綠肥處理為對照,對施用污泥後灘涂土壤的物理性狀特別是團粒結構的形成、化學性狀特別是養分的轉化與遷移和生物學性狀特別是微生物群落結構變化進行跟蹤研究,探討污泥施入灘涂后土壤肥力的形成規律和土壤質量的演變過程。該項目將土地後備資源與有機固廢循環利用相結合,在理論上為灘涂土壤快速改良提供依據,在實際套用上為灘涂土壤改良和污泥合理利用提供新的途徑,因此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廣闊的實際套用前景。
結題摘要
我國東部沿海灘涂是重要後備耕地資源,但需投入大量有機質加以熟化才能形成農用土壤。生活污泥富含有機質和養分,是灘涂土壤改良的廉價優質有機肥源。本項目套用符合農用標準的城市生活污泥作為灘涂土壤改良的有機肥源,通過田間試驗、室內模擬、化學分析與生物學檢測相結合的方法,深入並連續研究了施用污泥後灘涂土壤理化生性狀的變化,種植綠肥植物的套用效果及作用機理。結果表明,生活污泥可作為有機肥源顯著的改善灘涂土壤的理化生性狀,並有效提高了灘涂土壤肥力。施用污泥後,各處理(30、75、150、300 t ha-1)灘涂土壤有機質含量分別比對照顯著增加1.8、2.1、2.6、3.5倍,總鹽分含量分別比對照降低2.5%、40.9%、71.1%、76.3%。灘涂土壤鹽分的降低主要是由於生活污泥增加了灘涂土壤有機質含量,從而促進了灘涂>0.25 mm土壤水穩性團聚體的形成,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打斷了土壤毛管孔隙,抑制了土壤返鹽。各處理(30、75、150、300 t ha-1)灘涂土壤pH值分別比對照降低0.7%、4.0%、8.2%、10.2%,這可能是由於污泥自身較低的pH值以及生活污泥中的有機質在降解過程中釋放了有機酸所致。隨污泥施用量的增加,灘涂土壤CEC及交換性K+、Na+、Ca2+、Mg2+含量都呈上升趨勢,這可能是生活污泥導致灘涂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的結果。生活污泥富含有機質和氮磷養分,及其對土壤理化生性狀的改良,共同促進了灘涂土壤種植的各季綠肥植物黑麥草、田菁和玉米生物量的累積。本項目研究利用符合農用標準的生活污泥快速改良灘涂土壤,增加灘涂土壤的有機質。一方面,將生活污泥進行資源化利用,減少了污泥焚燒帶來的C排放;另一方面,為灘涂土壤快速改良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該研究在獲得科學依據和保證環境安全的基礎上,明確了利用生活污泥快速改造灘涂土壤的理論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套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