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手禮

生活手禮

生活手禮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拜訪和探望親朋、好友、客人、長輩、晚輩等,以表達心意、增進感情為目的隨手攜帶的精心禮品。

古往今來,潮人世代相沿,迎春佳節登門拜年或探親訪友、贈別餞行,常特意攜帶禮品致送,以深表情意。這些隨帶禮物人們常慣稱為“手信”。

廣東話里的“手信”,就是人們通常出遠門回來時捎給親友的小禮物。並非按計畫買來的大件或貴重商品,而信手捎來,故稱“手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活手禮
  • 範圍:隨手攜帶的精心禮品
  • 定位:親朋間饋贈禮品
  • 包含:手工作品、精緻點心
基本介紹,價值情懷意義,主要區別,起源與發展,製作與類別,

基本介紹

生活手禮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拜訪和探望親朋、好友、客人、長輩、晚輩等,以表達心意、增進感情為目的隨手攜帶的精心禮品。不以價值貴重為目的,更在於體現精心準備與內涵情懷。生活手禮起源於台灣、日本、韓國地區,後來延伸覆蓋到整個亞洲地區,生活手禮範圍擴展到自己精心種植的瓜果蔬菜、手工作品、精緻點心、烘培的茶葉等等。它與一般手禮最大的區別在於,生活手禮基於生活,即人類生命的日常,即衣食住行。同時又將送禮者的用心與細緻融入這些生活日常,從而誕生出的更細膩化生活化的高端手禮。
隨著亞洲地區諸多設計師開始關注並參與設計生活手禮,近年來生活手禮產業獲得了高速發展,越來越多優秀的、限量的、個性化定製的生活手禮誕生。並且由生活手禮行業領導者梵品所提出的“環保、友愛、創意、完善人際關係”理念獲得了大眾認可,所以現代生活手禮從原材料甄選到製作工藝都越來越關注環保、簡約、設計感,專注手工定製,哪怕一道美食、一件工藝品都追求完美和極致,其利雖微,卻能長久溫暖於世。這即是生活手禮。

價值情懷意義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網際網路技術越來越發達,生活越來越便利,衣食住行只需要動動手指。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卻越來越淡薄疏遠,即便有事也只通過電話、信息、郵件聯繫,日常問候通常也是照本宣科一般草草了事。不像以前千里迢迢也要相約見面談心,哪怕一張明信片也會自己親筆書寫,拜訪送禮更是精挑細選甚至親自製作。現在逢年過節送禮物,也多是速食文化,通常到商店或者網路購買,缺乏個性情懷與精神注入。
生活手禮的出現懷揣著返樸歸真的初心與情懷,希望幫助大家重拾親人、朋友甚至還未認識的陌生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小到一封手信,大到一件伴手禮,都能夠用心準備,精心定製。每一件禮物的價值取決於心意而不是價格。生活手禮推崇融入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提倡環保與關愛,每一件禮品都滿足衣食住行上的基本需要。例如食物、茶道、手作等等。
生活手禮的誕生寓意著,送禮者應當在禮物中注入情感,分享的價值是來自於精心準備的過程,這樣收禮者才能感同身受到其中的快樂與喜悅。所謂禮輕情意重,生活手裡正是為環保、友愛、創意、完善人際關係的價值應運而生。

主要區別

手禮,又稱伴手禮。生活手禮區別於傳統手禮,更加關注生活本質,禮品通常融入日常生活,以生活必需品為主。比如像食品,衣物這些基本需求品。對生活是最直接的關懷,但是又避免了俗氣。因為生活手禮通常是自己製作,或者親自精心挑選,深切表達送禮者的那份情誼。生活手禮因為富含深刻的情懷與感情價值,所以大多是用金錢不容易買到的東西,幾乎就是獨一無二的作品。
生活手禮,它強烈的注入了送禮者的心意,有利於改善親人朋友之間的情感關係拉近了距離。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會那么生硬,而是彼此體會對方的真誠。每一件生活手禮都是送禮者精心準備的,而不是刻板的為了跟人打交道的一種客套,形式化的送禮方式。

起源與發展

生活,通常指日常生活行動、工作、休閒、社交等職業生活,主要分為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生活,深意上又指生命的日常如何進行,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即生存的質量,不是普通意義的生存、活著,而是體現著精神上的人文情懷。
手禮,是指生活活動中為家人或朋友所買的禮物,也就是古人“伴禮”的意思。
以往的社會人情味重,回鄉或者走訪朋友為表示關懷和慰問,都會隨手攜帶一些禮物,在物質經濟方面並不貴重,客人容易接受又不失禮數。通常不會是價格不菲的名品,只是代表了人與人之間簡單淳樸的情誼,同時也表露了送禮者誠摯的心意。所以自古就有“千里送鴻毛,禮輕情意重”的說法。
生活手禮,作為一種更加規範普遍的稱謂,最早起源於台灣。這基於台灣的小眾文化,這種獨特的文化,它游離於流行事物之外,相對完整的保留了更多的傳統意義上的民俗文化。台灣人生活隨性、重情義。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簡單、樸實、真誠。
據傳因為台灣早期人民生活困苦,逢年過節時要送給親友的伴手禮,不是花點錢在商店隨便買買,而是全家省吃儉用存下來或是自己辛苦生產積累下來的,就像煉丹一樣艱辛,所以很多人會稱之為“丹祿”。比喻那份真誠濃厚的心意。另一種說法是“等路”,也就是指等待客人從遠方來,中國向來是禮儀之邦,因此生活手禮就像是等路一樣,讓人充滿期待。後來在中國以及韓國日本等整個亞洲地區盛行。
特別是韓國日本與中國陸路相連,上千年前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非常深厚。相同的人文情懷把這三個國家相連,以至於中國著名的茶道流傳過去之後,還被發揚光大,其次文學,服飾,禮儀方面,也得到了傳承。所以日本和韓國也是亞洲國家中最早隨台灣手禮文化入流的,他們的伴手禮從一開始就初具生活手禮的模式。主要包括茶禮,手作食物,民族服飾等等。
北京的生活手禮主要包括北京餐飲美食茶點之旅。還有濃郁的文化,如天文館,博物館等文化展覽館的觀覽邀請,讓人們在享受美食之時感受北京文化。生活手禮將玩、吃、文、禮四者相結合具有新時代的創新。海南的生活手禮主要是本地特產經精加工後推出最具特色的海南禮盒,以食物為主。像特質椰子糖、炭燒咖啡、椰香酥卷、營養椰子粉、椰香薄餅、燈籠辣椒醬等特產。福建的生活手禮主要是旅遊外出歸來,隨性帶回的當地特產。
直至今日,生活手禮已經在中國得到了全面普及,加之梵品等品牌的全力推動,目前範圍擴大到整個亞洲地區。成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交流、增進感情的一種渠道。

製作與類別

中國生活手禮領導品牌梵品正式發布“生活設計師培養計畫”。此為梵品生活推出的面向青年設計師培養孵化的具體措施,是梵品生活為了培養年輕生活設計師,聚集各項環保、友愛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的精品項目,並且為本次培養計畫投資超過百萬,用於設計師培養、品牌包裝、作品秀展、品牌發布等。
中國社會最早的農耕時期,生產力較低下,產品需求方面主要為滿足人們日常簡單的衣食住行。產物原始、簡單。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商品的物物交換中形成了一定的規範。包括形狀、數量、包裝的運用。漸漸形成一種流通方式。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日漸改善。除了滿足自身需求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開始了物品的饋贈與分享。這就需要農耕者和生產傳遞著的相互合作,於是便出現了一批有著設計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他們將原始的產物通過分類規劃,包裝成各類品種,以更便捷美觀的方式在市場上流通。禮物因此誕生。這樣的生活手禮,把最原始的物品加入人文情懷,用以心思,打造成溝通人與人之間情誼的橋樑。
生活手禮,最開始是飲食方面。飲食也是農耕社會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因素。老百姓通常在家自製食物,從麵製品到肉類醃製品,後來延伸到料理類。大米和各類蔬菜肉類混合烹飪。慢慢的生產力提高,手工作坊興起,布藝品和絲織品開始興起。生活手禮又多了一個種類,就是手工製品。人們開始購買布匹作為禮物送親朋好友,其中包含親自刺繡的衣裳和手絹之類的小工藝品。到傳統文學方面,禮物會贈送自己寫的詩詞,或者字畫。通常會用心裝裱,看起來也比較正式。
交通的快速發現,文化的流傳,全世界聯繫越來越緊密,相互之間的遊歷也多起來。直至民國時期,有能力的學士或者有經濟基礎的大戶人家,開始留洋。 就有了第三類生活手禮,海內外各地的特色產品。一般都是國內沒有的東西,如一些電子產品,像留聲機啊,懷表啊之類的,不過這種生活手禮並不普及,畢竟只是在極少數有條件的老百姓中流行。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都幾乎沒有了缺吃少穿的情況。走親拜友時帶的東西也相對隨便了。生活手禮出現了第四種形式,就是水果和營養品類。像燕窩罐頭之類的帶包裝的保健品。
到如今,各個行業的興起和發展,品類繁多。加之目前生活手禮領導品牌梵品對整個行業的重新定位於促進作用,讓生活手禮擴展到更多精神層面,比如說為對方祈福,送個福袋或者護身符。還可以涉及到各種藝術層面,比如親自錄製的一張音樂碟,為對方寫的一首歌,都是新奇的特殊的表達自己情感的生活手禮。
生活手禮,追求環保,簡約,基於日常,作用於生活,禮輕情意重。用一份真誠,傳遞一番濃郁的人文情懷。生活是蘊育藝術的母體,繪畫是對生活的體悟,石濤講"筆非生活不神,墨非蒙養不靈",從"道"和"器"兩個層面上指出了生活的重要。生活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它既可指簡單的衣食住行,又可指我們在生活中對宇宙萬物的觀察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