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消費中道德衝突的形成及化解機制研究

生態消費中道德衝突的形成及化解機制研究

《生態消費中道德衝突的形成及化解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施卓敏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消費中道德衝突的形成及化解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施卓敏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中國嚴峻的生態環境現狀正逐步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但現實中一些破壞環境的生活方式或不道德消費行為仍隨處可見。政府政策在引導和培養具有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感的消費主體過程中,必須轉變思維模式,即從消費者個人決策角度來設計政策,也就是將道德問題個性化,而不是從保護集體或集體利益再分配角度來討論道德問題才可能真正推動生態消費的知行合一。為此,本項目以生態消費中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選擇作為研究視角,從消費者行為及道德認知發展兩大理論體系出發,以消費者在選擇和消費生態產品過程中“得”與“失”的心理認知和認知變化為研究線索,探索受到人格特質和情景共同影響的“道德自我”形成路徑、辨析‘道德/不道德’行為的啟動範式及效果、尋找激活並保持道德性生態消費行為的外部動因和內部心理機制,最終嘗試構建符合中國消費文化的生態消費行為模型。本項目對推進中國“生態型社會”的建設和“美麗中國”戰略的實現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生態消費中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選擇作為研究的視角,從消費者行為理論及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兩大理論體系出發,以消費者在選擇和消費生態產品過程中的“得”與“失”的心理認知和認知變化條件為研究線索,運用行為實驗法、神經科學技術(眼動追蹤和腦電ERP)、調查法等多種研究方法探索受到人格特質和情景共同影響的“道德自我”的形成路徑、辨析‘道德/不道德’行為的啟動(激活)範式及其效果、尋找激活並保持道德性生態消費行為的外部動因和內部心理機制,構建出符合中國消費者文化、尤其是面子消費文化下的生態消費行為機制。本項目已產出和即將產出的研究成果豐富和拓展了生態消費理論,並首次將中國面子文化概念引入到生態消費行為機制的研究中,探討了生態消費中道德因素的影響力量,對“中國情境”做出理論解讀,為構建中國本土管理理論做出了有益探索。此外,項目的研究成果還可為政府和企業制訂相關消費政策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