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安全港—生態風險因子分類、識別與控制

生態安全港—生態風險因子分類、識別與控制

《生態安全港—生態風險因子分類、識別與控制》(GB/T 35997-2018)是2018年10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歸口於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生態安全港—生態風險因子分類、識別與控制》(GB/T 35997-2018)規定了生態安全港生態安全風險因子的分類、風險來源、風險識別、風險控制和風險監測。 《生態安全港—生態風險因子分類、識別與控制》(GB/T 35997-2018)適用於生態安全港建設和運營中對生態安全風險因子的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安全港—生態風險因子分類、識別與控制
  • 外文名:Ecological security port—Categorization,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for ecological risk
  • 標準號:GB/T 35997-2018
  • 發布日期:2018-03-15
  • 實施日期:2018-10-01
  • 標準類別:安全
  • 中國標準分類號:A90
  • 國際標準分類號:03.080.01
  • 歸口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 執行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性質:推薦性國家標準
  • 狀態:現行
制定過程,制定背景,編制進程,制定依據,起草工作,標準目次,內容範圍,引用檔案,意義價值,

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國際生態安全港建設符合中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戰略,中國正式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布局,並首次納入“十三五”規劃。生態安全建設已經成為世界重要港口企業共同關注的內容,是保障港口國際貿易與生態安全風險的重要手段。國際生態港涉及的生態風險因子涵蓋內容廣,情況複雜。因此,制定了《生態安全港—生態風險因子分類、識別與控制》(GB/T 35997-2018)。

編制進程

2016年3月-2016年5月,鹽田國際生態安全港創建單位創建工作研討會,確定成立國家標準研製小組,主要收集了解中國國內有代表性海港的相關背景資料和相關檔案法規的內容要點。啟動國家標準項目申報工作,組織起草標準內容大綱。
2016年6月申報單位通過國家標準委組織在北京召開的標準立項評審會,派員參加答辯,獲通過立項。
2016年7-8月標準編制小組集中研討和標準研製,討論標準草案框架和內容,形成標準草案文本初稿。
2016年9-10月鹽田國際生態安全港創建單位與國家標準起草小組成員分別赴上海(洋山港、機場空港)、山東(青島、黃島)、遼寧(大連、丹東)、福建(泉州、福州)、廈門(空港)、廣西(北海、防城港、憑祥)等地實地調研港口生態安全建設現狀和管理情況。重點了解“一帶一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生態安全建設與管理情況,並現場交流了需要確認的相關數據。
2016年11月22日,國家標準計畫《生態安全港—生態風險因子分類、識別與控制》(20161939-T-424)下達,項目周期24個月,由424-cnis(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提出並歸口上報及執行,主管部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016年11月-2017年2月據調研情況,標準編制小組內部研討,對草案進行再次進行修改完善。邀請總局國標委專家和國際生態安全港建設方,召開專家研討會。標準起草小組形成《徵求意見稿》(初稿)。
2017年3-5月標準編制小組起草單位內部函詢和徵求意見,對徵求意見初稿進行修改完善形成徵求意見稿。
2018年3月15日,國家標準《生態安全港—生態風險因子分類、識別與控制》(GB/T 35997-2018)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
2018年10月1日,國家標準《生態安全港—生態風險因子分類、識別與控制》(GB/T 35997-2018)實施。

制定依據

國家標準《生態安全港—生態風險因子分類、識別與控制》(GB/T 35997-2018)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GB/T 1.1-2009)規則起草。
該標準參考了大量有關植物及其產品生物安全風險、動物及其產品生物安全風險、公共衛生安全風險、食品安全風險和工業品安全風險等安全、與港口建設環境安全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單位: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深圳市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鹽田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政府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趙振拴、汪瑩、余道堅、黃河清、葉有華、徐浪、趙新柳、王峻、吳慶輝、許潔忠、彭志宏、陳枝楠、雲振宇。

標準目次

前言
1範圍
1
2規範性引用檔案
1
3術語和定義
2
4風險分類
3
5風險來源
3
6生態風險因子識別
5
7生態安全風險控制
5
8風險監測
7
附錄A(資料性附錄)生態風險因子識別與控制技術標準對照表
9
參考文獻
11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生態安全港—生態風險因子分類、識別與控制》(GB/T 35997-2018)規定了生態安全港生態安全風險因子的分類、風險來源、風險識別、風險控制和風險監測。 《生態安全港—生態風險因子分類、識別與控制》(GB/T 35997-2018)適用於生態安全港建設和運營中對生態安全風險因子的管理。

引用檔案

GB 276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 3095 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GB 3096 聲環境質量標準
GB 3097 海水水質標準
GB 3838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 10252 γ輻照裝置的輻射防護與安全規範
GB 15097-2016 船舶發動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一、二階段)
GB 16882-1997 動物鼠疫監測標準
GB 18218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
GB/T 20879 進出境植物和植物產品有害生物風險分析技術要求
GB 20891-2014 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三、四階段)
GB/T 21658 進出境植物和植物產品有害生物風險分析工作指南
GB/T 23811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工作原則
GB/T 27618 植物有害生物調查監測指南
GB 2992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GB/T 35947 生態安全港—建設通則
HJ/T 169 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
HJ/T 397 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範
HJ 442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規範
HJ 589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範
HJ 624 外來物種環境風險評估技術導則
HJ 640 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範—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
SC/T 7017 水生動物疫病風險評估通則
SN/T 1542 國境口岸核和輻射恐怖事件監測規程
SN/T 2020 進出境栽培介質檢疫和除害處理規程
SN/T 2305 國境口岸食品風險管理分級評定規程
SN/T 2486 進出境動物和動物產品風險分析程式和技術要求
SN/T 3175 有害生物監測通用要求
SN/T 3522 化學品風險評估通
SN/T 4327 植物檢疫處理簽證準則
ISPM 2 有害生物危險性分析框架(Framework for pest risk analysis)
ISPM 11 檢疫性有害生物風險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for quarantine pests)
ISPM 14 採用系統綜合措施進行有害生物風險治理(The use of integrated measures in a systems)
ISPM 18 輻照用作植物檢疫措施的準則(Guideline for the use of irradiation as a phytosanitarymeasur)
ISPM 21 非檢疫性限定有害生物風險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for regulated non-quarantine pests)
ISPM 28 限定有害生物的植物檢疫處理(Phytosanitary treatment for regulated pests)
參考資料:

意義價值

《生態安全港—生態風險因子分類、識別與控制》(GB/T 35997-2018)旨在提出國際生態安全港進出境生態風險因子識別、風險因子分類及風險因子控制的指南,有助於港口碼頭、政府管理部門或口岸單位有效防控生態因子傳入,有效降低生態因子傳入的風險,提升生態安全風險管理能力。有助於中國有國際貿易的港口對進出境生態風險因子進行有效識別,並對風險因子進行有效控制,提升港口抵禦外來物種入侵、保障港區及周邊地區的生態安全的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