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成為父母,會是你一生最棒的決定!
多生一個,對自己好,對小孩好,對社會整體更好。
台灣的
生育率一再破新低,2010年的生育率0.895為全球最低,平均一對夫妻生不到一個小孩。台灣人真的不敢生孩子?還是,其實想太多了?
現代父母真的為子女做了很多,也很辛苦。如果父母的
教養是讓孩子成功的重要因素,那么不做那么多可能會影響到小孩的前途。難怪一想到生小孩,“要花心思為他們張羅最好的,敦促他們讀書,好好長大,這個世界又不安全”,這些都是龐大的成本。
但是如果父母的擔心是錯誤的呢?
作者認為:多生幾個孩子,是很划算的,因為孩子能帶給父母快樂。站在個人利益的角度,應該再多生一兩個。
只要父母正常地把小孩帶大,長期來說基因會發揮作用,父母可以不必那么累。
父母可以做正常的自己,快樂的父母最可以保證教出正常的小孩。
所以,既然生養小孩的成本不如想像中那么高,那么生小孩其實是變得“便宜”了,如果你夠理性,你應該多生一點。
猶豫著要不要生的人,往往從短期成本來做決定,而忽略了長期(例如60歲的時候)你會想要幾個小孩,甚至想要很多孫子。
沒有孩子,就不會有新創意出現,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真的,對你的家庭也是。
生個孩子,不但是給他一份生命的禮物,也讓你的人生更完整。
沒錢、年紀太大、沒有時間……這些都不是不生孩子的理由,因為都有解決的辦法;只有“不想生”才是不生小孩的唯一正當理由。所以,何不放心生孩子!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作者布萊恩.卡普蘭(Bryan Caplan)和《虎媽的戰歌》作者蔡美兒(Amy Chua)掀起論戰,在多次對談當中針鋒相對,引爆對於教養方式的討論。
作者簡介
布萊恩.卡普蘭(Bryan Caplan)
是美國喬治梅森(George Mason)大學的
經濟學教授,也是EconLog部落格(econlog.econlib.org)的主持人之一,該部落格是《華爾街日報》前25大經濟學部落格之一。他的前一本書《理性投票者的迷思》(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被《紐約時報》選為年度政治類最佳書籍,併入選《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好書。他的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他與妻子和三個小孩住在維吉尼亞州奧克頓(Oakton)市。
譯者簡介
陳佳伶
台大外文所畢,任英語雜誌主編。譯有《成功之旅》、《不再害怕》、《藍調百年之旅》、《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快樂經濟學》等書。
目錄
前言 孩子多多益善
為人父母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而不傷害到自己的小孩。無論如何,你都不該讓多生一個孩子的短期壓力主宰了你的決定。生養小孩的許多好處都出現在人生後半段。
第一章 快樂父母的常識守則
現代的家長把自己逼得太緊,以至於你預期為人父母會很可憐,但事實不然。小孩固然重要,但當爸媽的你也很重要。
第二章 給家長的行為遺傳學指南
你不需要遵照超級媽媽或超級爸爸那種累死人的標準過活,反而應該用你覺得舒服的方式養育小孩,而且不要憂慮。他們還是會長得很好。
第三章 基因決定論?父母決定論?
行為遺傳學提供父母一筆交易。如果你承認小孩的未來並不在你手中,你會擁有更好的生活、更大的家庭。這個條件很公平。事實上,這是一輩子的交易。
第四章 今天的孩子比以往都安全
認為這個世界對於小孩子而言很危險,這個錯誤認知是家長們無謂受苦的最主要來源。比起任何時候,父母們都應該高枕無憂,因為知道自己的孩子非常安全。
第五章 明智的家庭計畫
你六十歲時,會想擁有幾個孩子?
在此推薦一個很好的規則,亦即算出在你人生各個重要階段最理想的小孩數目,然後設定你的目標小孩數。
第六章 你的小孩對你有好處
但是對這個世界呢?
多一個小孩,對你好,對這個世界也好。
第七章 想抱孫的祖父母的自私守則
你不能自己生出孫子來,你必須趁自己還年輕、能享受孫子陪伴的時候,讓你的小孩去創造下一代。如果你厭倦等待你的孩子生孫子給你寵,那該怎么辦?
第八章 生育科學
它對你有何幫助
當我們聽聞有關新生殖科技的訊息時,多數人都會感到不安。但與其構想最壞的情況,我們應該看看科學能為父母做什麼事,然後想一想該怎么回應。
第九章 孕育繁衍
關於孩子、育兒、幸福與私心的四場對話
除了自殺,人生中最嚴肅的選擇應該就是生小孩了;可是,當一個人有能力生小孩卻不生,這恐怕是個更嚴肅的決定。
結論 孩子會是你所遇過最美妙的事
我是個資深大夜班家長。我承認,一開始照顧雙胞胎有點累,但我以平常心看待凌晨兩點餵兩份奶這件事。起步的額外代價微不足道。在我們的後半輩子,這些孩子都還是我們的。
謝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