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瘡痂病是由野油菜黃單胞菌瘡痂致病變種引起的、發生在甜椒的病害,可為害幼苗、葉片、莖和果實等部位,尤其在葉片上發生普遍。葉片初現圓形水浸狀斑點,大小1~3毫米不等,黃褐色或黑褐色,有的出現輪紋,斑面稍隆起,呈瘡痂狀,手摸質感粗糙,病斑多時可連合成較大的斑點,病葉易脫落。
甜椒瘡痂病分布較普遍,為害嚴重時常造成大量落葉、落花、落果,對產量威脅很大。該病多發生在高溫多雨時期,植株瘦弱和不利於其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能促使病害加重。
甜椒瘡痂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用無病種子,若種子帶菌,播種前需要進行種子處理;清潔田園,加強栽培管理;甜椒瘡痂病嚴重的地塊,實行2~3年的輪作;發病初期,及時噴灑合適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7天左右噴1次,連噴2~3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甜椒瘡痂病
- 外文名:Bacteriai leaf spot of Sweet pepper
- 別名:細菌性斑點病
- 病原:野油菜黃單胞菌瘡痂致病變種
- 為害作物:甜椒
- 為害部位:幼苗、葉片、莖和果實等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甜椒瘡痂病病原為野油菜黃單胞菌瘡痂致病變種(學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 (Doidge.) Dowson.),屬薄壁菌門、黃單胞菌屬細菌。菌體桿狀,兩端鈍圓,大小為(1.0~1.5)微米×(0.6~0.7)微米,單極生鞭毛,能遊動,菌體排列成鏈狀,有莢膜,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在培養基上菌落圓形,淺黃色,半透明。
病菌發育溫度範圍5~40℃,最適溫度27~30℃,致死溫度為59℃10分鐘。
為害症狀
甜椒瘡痂病主要為害甜椒的幼苗、葉片、莖和果實等部位,尤其在葉片上發生普遍。幼苗發病,子葉上生銀白色小斑點,呈水潰狀,逐漸變為淡黑色凹陷的病斑。成株期病葉上初期呈水漬狀,黃綠色小斑點,以後擴大變成不規則形,邊緣暗褐色,且稍隆起,中部顏色較淡,稍凹陷,表面粗糙像瘡痂,常幾個病斑連在一起成大病班,直徑可達6毫米。受害重的病葉,葉緣、葉尖常變黃乾枯,破裂,最後脫落。如病斑沿葉脈處發生時,常使葉片變成畸形。莖或果柄上發病,開始產生水漬狀不規則的條斑,以後變成暗褐色,隆起,縱裂,呈瘡痂狀。果實被害,初生黑色或暗褐色隆起的小點,或呈泡疹狀,有狹窄的水漬狀邊緣,逐漸直徑擴大為1~3毫米,稍隆起,病斑呈圓形或長圓形,黑褐色,瘡痂狀,病斑邊緣有裂口,並有水浸狀暈環。潮濕時瘡痂中間溢出菌液。
侵染循環
病原菌附著在種子表面越冬,成為來年的初侵染源。病菌也可隨病殘組織留在土壤中越冬,來年靠雨水、灌溉、農事作業等傳到莖、葉、果實上,從氣孔或傷口侵入為害,植株發病後,病部溢出菌液,重複傳播侵染。帶病種子可作遠距離傳播。
流行規律
甜椒瘡痂病多發生在高溫多雨時期。如在中國山西中部地區以南,一般於6月中旬開始發病,6月下旬至7月下旬病害最嚴重。伏天暴風雨,由於甜椒傷口增多,高溫高濕的小氣候有利於病菌滋生、侵染和傳播。蟲害的大發生,往往造成甜椒瘡痴病的大流行。植株瘦弱和不利於其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能促使病害加重。
防治方法
- 種植選擇及處理:選用無病種子。若種子帶菌,可在播種前用0.1%鏈黴素液浸種30分鐘,用清水沖洗後,晾乾備用。
- 清潔田園:秋耕冬澆,促使病殘體腐解,以減少下年露地甜椒瘡痂病的初侵染源。
- 加強栽培管理:定植前,增施有機肥,精耕細作,使土壤疏鬆,土地平整,創造有利於根系發展的土壤環境;定植後,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澆水追肥注意消滅雜草,雨季加強排水,防止大水漫灌,以確保植株健壯,提高抗病能力。
- 實行輪作:甜椒瘡痂病嚴重的地塊,實行2~3年的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