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低頻對潛通信裝備

甚低頻對潛通信裝備,利用甚低頻無線電波實施岸對潛遠距離水下通信的海軍通信裝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甚低頻對潛通信裝備
利用甚低頻無線電波實施岸對潛遠距離水下通信的海軍通信裝備。
甚低頻對潛通信裝備包括岸基固定發信設備、車載發信設備、機載中繼設備和潛艇上的接收設備。主要用於岸上指揮所對水下潛艇的指揮通信,是岸對潛單向指揮通信的主要手段。甚低頻無線電波頻率為3~30千赫,波長為10~100千米,在電離層與地球表面之間的球形波導區域內傳播,能穿透海水且衰減較小,在1~20千赫頻率範圍穿透海水深度能達15~20米。
甚低頻對潛通信裝備包括發信設備和收信設備。
發信設備指各種岸基、車載和機載大功率甚低頻發信設備。具有能夠處理大功率的能力和高的射頻電壓,包括岸基固定或機動長波發信台以及機載甚低頻中繼系統,主要由甚低頻發信終端、甚低頻激勵器、甚低頻發信機、天饋系統等組成。①甚低頻發信終端。用於信源編碼和報文編輯處理等,並根據指令控制甚低頻信號傳送。②甚低頻激勵器。實現信道編碼、信號調製並且產生射頻信號,決定甚低頻通信系統的工作方式、通信速率等參數。③甚低頻發信機。實現大功率信號放大、功率合成及其他相應處理功能,將大功率信號送至天饋系統,信號功率一般在幾十千瓦到2兆瓦。④天饋系統。用於傳送經過大功率放大的信號,是決定甚低頻信號輻射效率的關鍵。一般由若干鐵塔支撐,天線安裝在鐵塔上,天線輻射效率在10%~70%。
收信設備安裝在潛艇內,由接收天線系統、甚低頻收信機和收信終端組成。①接收天線系統。天線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形式。早期的潛艇配有環形天線,現在一般採用體積更小的磁性天線,包括裝在桅桿上的多功能天線和浮力電纜天線。在彈道飛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上裝備有500~600米長的拖曳電纜或浮標天線。收信時潛艇放出天線,潛艇可在水下約50米深度上進行收信。②甚低頻收信機。用於接收甚低頻信號,進行相應處理後將信號傳送至甚低頻收信終端。③收信終端。進行信號解調、解碼等處理,最後輸出報文或數據。適用於甚低頻無線電通信的調製方式有連續波(CW)、移頻鍵控(FSK)、移相鍵控(PSK)和最小移頻鍵控(MSK)等,在對潛甚低頻數字通信系統中,MSK在誤碼率、頻帶利用率和相對頻寬指標等方面是一種優良的調製方式。
甚低頻對潛通信的套用始於20世紀20年代,最初使用手鍵報方式,模擬通信體制,速率低,易受信道干擾;傳送裝備主要用電子管,體積大,能量轉換效率低,維修保障困難。60年代以後,特別是80年代以後,隨著通信技術的進步,數字通信在甚低頻通信中得到套用,形成了多制式、多信道接收體制,同時增強了對甚低頻通信環境的預測和分析,提高了對潛甚低頻通信的預報能力,在全世界範圍內實現了數位化、自動化,典型的是“塔卡木”甚低頻對潛通信裝備。甚低頻對潛通信裝備的發展趨勢是:在通信體制上,針對通信對抗的新形勢研究適合甚低頻通信的抗干擾體制,如將甚低頻擴頻通信體制進一步產品化、實用化,採用極低速的可靠通信手段提高接收性能,增強應急通信能力;在裝備發展上,普遍採用固態技術研製小型化、高效率的固態發射機,採用先進的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特別是具備高速大容量處理能力的數位訊號處理器和網路器件,實現接收機、終端機的小型化、一體化和網路化;在通信預測上,加強對甚低頻通信環境的預測,完善甚低頻通信資源的統一調配等。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