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根腫菌,屬於霜霉目、白銹科真菌生物,拉丁名為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甘藍根腫菌
- 拉丁學名: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 界:真菌界
- 綱:藻狀菌綱
- 目:霜霉目
- 科:白銹科
生理特性,孢子形態,致病,
生理特性
對甘藍根腫病菌生物學特性研究表明該菌休眠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24度,最適pH 值6.0-6.7,致死溫度45度,腫根腐爛處理可以顯著提高萌發率光對休眠孢子萌發有明顯抑制作用。該菌休眠孢子在感病寄主的根分泌物溶液中萌發率最高達75%。
孢子形態
通過電鏡觀察根腫病菌休眠孢子為近球形,孢壁有乳狀突起直徑2.1 3.1mm ,平均直徑2.5mm ,遊動孢子為近球形或橢圓形大小為1.6-3.6mm, 同側著生不等長尾鞭式雙鞭毛。
致病
甘藍根腫病是由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 侵染引起的一種世界性病害,在我國北至黑龍江,南至廣東廣西均有分布。該病主要發生在寄主根部,被害根系由於病菌的刺激作用,其薄壁細胞大量分裂和增大而形成腫瘤。在環境條件有利於病害發生的情況下可導致作物產量嚴重下降,甚至全部失收。
甘藍根腫病菌寄生在寄主根毛內或根部皮層細胞內,休眠孢子離開寄主後可在土壤中存活至少8年。病害在田間主要由土壤攜帶的休眠孢子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