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粉蜜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中。具有安蛔止痛,解毒和胃之功效。主治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
基本介紹
- 名稱:甘草粉蜜湯
- 出處:《金匱要略》卷中
- 組成:甘草、粉、蜜
- 功用:安蛔止痛,解毒和胃
- 主治: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蛔蟲心痛吐涎多,毒藥頻攻痛不瘥,一分二甘四兩蜜,煮分先後取融和。
組成
甘草二兩,粉一兩,蜜四兩。
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納粉、蜜,攪令勻,煎如薄粥。溫服一升,愈即止。
功用
安蛔止痛,解毒和胃。
主治
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
附註
①《金匱要略輯義》:案:粉,諸注以為鉛粉;然古單稱粉者,米粉也。而《備急千金要方》諸書,藉以治藥毒,並不用鉛粉。蓋本方非殺蟲之劑,乃不過用甘平安胃之品而使蛔安,應驗之於患者,始知其妙而已。
②《成方便讀》:吐涎心痛,皆由蟲食上膈,故俱作止有時。所謂蛔飽而靜則不痛,蛔飢求食,擾亂胃中則痛而吐涎。毒藥不止者,用毒藥攻殺之品,而蟲不去也。大抵蟲之所食,亦有喜惡,故用正治之法而不去者,必用其所喜之味以誘之。甘草、白蜜之甘,而攪以白粉善殺蟲者,誘之使食,待甘味既盡,毒性便發,蟲患乃除,此醫藥之變詐也。
③《金匱要略今釋》:若用粉錫,則不當單稱粉。且經文雲“毒藥不止”,示本方為平劑也。用粉錫殺蟲,則仍是毒藥矣!若用甘草粉,依桃花湯用赤石脂之例,當雲甘草三兩,二兩銼,一兩篩末。今直雲甘草二兩,粉一兩,明非甘草粉也。若謂粉即粉草,將謂水即水銀、豆即豆蔻乎?強辭甚矣!惟本方改用粉錫,亦可下蛔,改用草粉,亦可緩急迫,故尾台、雉間各以其試效云爾。
④《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86;11:18)報導,四川省某縣1970年7月發生一起套用甘草粉蜜湯集體驅蛔,因使用鉛粉,致使接受該方的74人全部中毒,無一倖免。中毒者在服藥時曾覺藥有鉛臭,數小時後心煩,輕微嘔吐,胃中嘈雜不適。2~9天內先後不同程度出現頭昏頭痛,身軟無力,懶言嗜睡,口臭流涎,口腔糜爛,食慾逐漸下降,胸腹脹滿,四肢及眼胞浮腫。部分病例在牙齦邊緣可見藍灰色鉛線。中毒者初起面色灰白少華,大便秘結;3~5天后部分病人面色發黃,甚至全身發黃;大便由秘結轉溏瀉,刁、便深黃量少。舌質:中毒國中期淡紅,苔白滑或厚膩;中後期有少數患者出現舌絳少苔,脈象多虛弦、滑數無力或見有濡弱之脈。經用昆布、海藻、金錢草、板藍根等加減治療,除1例死亡外,全部治癒。據此,作者認為原方“粉”,應為米粉。
重要文獻摘要
《金匱要略》:“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甘草粉蜜湯主之。甘草二兩,粉一兩,蜜四兩。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內粉、蜜,攪令和,煎如薄粥,溫服一升,差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