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

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

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始建於1935年,是白銀市唯一一所具有七十多年辦學歷史的中等專業學校。辦學經驗豐富,教學資源優質,人文底蘊深厚,70多年來,為社會培養各類優秀人才15000人,培訓各類人才260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
  • 校訓:改革活校、人才興校、科研強校、質量立校
  • 創辦時間:1935年
  • 類別:綜合性辦學
  • 現任校長:陳功鼎
  • 所屬地區:中國甘肅
  • 地址:甘肅省靖遠縣城關鎮紅旗巷5號
學校地址,師資建設,辦學特色,發展目標,所獲榮譽,歷史沿革,靖遠史話,

學校地址

學校地址:甘肅省靖遠縣城關鎮紅旗巷5號

師資建設

70多年來,學校秉承“嚴謹、求實、團結、奮進”的校訓精神和“立足基教,面向農村,服務社會,全面育人”的辦學方向,堅持“改革活校、人才興校、科研強校、質量立校”的治校策略,與時俱進,銳意創新,拼搏奮進,逐漸從單一的師範教育發展成集師範、職教、普教、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辦學格局。今天的靖師已成為隴原教育大地的一顆璀璨明珠,享譽省內外。學校面向白銀三縣兩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餘人。 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先進。現有校舍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館藏圖書8萬餘冊,報刊資料200多種;擁有40間鋼琴房, 6 個標準物化生實驗室,2個電子實驗教室,微機420台,15個多媒體教室,儀器設備總值380萬元。學校現有教職工135人。專任教師103人,其中高級職稱35人,中級職稱56人,研究生15人(碩士14人,博士1人)。省級骨幹教師5名,市級骨幹教師15名,市級學科帶頭人2名。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7.1%。
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
近年來,為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學校以提高層次,拓寬功能,內強素質,外謀發展,面向市場,合作辦學為發展新思路,自1999年起分別與西北師範大學、蘭州師專、定西師專、中央電大等高校聯辦音美教育、現代教育技術、英語教育和國小教育大專班,2006年與天津中專聯辦食品工藝、數控技術、電子商務、電子套用技術、物流管理等五個職業中專班。為進一步推進白銀市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從2007年起,學校辦學重點轉變為教師培訓。2008年,學校在白銀市區建成了白銀市教師教育中心。總之,學校辦學規模逐步擴大,專業建設不斷發展。
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
學校在辦好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同時,還充分利用設備資源和師資力量,服務企業、服務社會。與地方企業聯合,對企業職教師資進行培訓。近十年來,學校累計完成各級各類培訓24000人次。實現了“合作、服務、雙贏”的效益。學校是白銀市“義教工程項目師資培訓基地”、“白銀市中國小校長培訓基地”、“西北師範大學學生實踐基地”、“白銀市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白銀市義務教育新課程研究中心”、“白銀藝術教育培訓中心”和“白銀市國語水平培訓測試中心”。

辦學特色

學校科研工作發展迅速。截止目前,完成或正在完成省市級重點課題10多項,主編、參編教材或教學用書10多部,在國內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0多篇。
近年來,學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就業去向穩定,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面向北京、蘇州、廣州等地輻射的“就業網”,許多畢業生已成為本單位骨幹力量。
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
學校是白銀市“義教工程項目師資培訓基地”、“白銀市中國小校長培訓基地”、“西北師範大學學生實踐基地”、“白銀市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白銀市義務教育新課程研究中心”、“白銀市青少年專業特長培養中心”和“白銀市國語水平培訓測試站”。
學校秉承“嚴謹、求實、團結、奮進”的校訓精神和“質量為上、突出特色、面向農村”的辦學理念,與時俱進,銳意創新,拼搏奮進,建成了以三、四年制中師學歷教育為主體,教師繼續教育、成人學歷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白銀市唯一一所中等師範學校。學校

發展目標

創辦白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建成白銀教育“一個基地、四個中心”,(中國小校長培訓基地、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義務教育新課程研究中心、藝術教育培訓中心和國語水平培訓測試中心)。學校堅持外延發展與內涵發展並舉,以教師教育為基礎,發揮優勢辦出特色,創質量品牌,培養培訓合格的國小師資,為基礎教育服務;以非師範教育為突破口,拓寬專業,擴大規模,提高辦學效益,培養培訓實用性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獲得了多項榮譽:“全國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中國小勤工儉學先進集體”、“甘肅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甘肅省國語水平測試先進測試站”、“甘肅省標準化學校”等。

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時期
(1935—1949)
(一)靖遠簡易鄉村師範學校(1935—1942)
靖遠簡易鄉村師範學校的創辦,源於1931年創辦的靖遠縣師範講習所。1934年,蘇振甲開始籌辦簡易鄉村師範,1935年春,在師範講習所的基礎上,正式創辦成立“靖遠簡易鄉村師範學校”,校址在縣城文廟(今靖遠師範),占地30餘畝,新修校舍30餘間。蘇振甲首任校長,李濡任教導主任,時有教職工15人,初招生156人,學制四年。
1936年,紅軍西路軍途經靖遠後,部分師生如魏煜(數學教員)、萬國旺、張達文、陳國恆、岳仲胡、李淮、魏仰峰、張標等隨軍或奔赴延安,其中魏煜、萬國旺為國捐軀。
1937年李濡接任校長,他積極延攬人才,聘請酒泉師範學校的景再清任教導主任。同時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使學校初具規模。同年,抗戰爆發,激起了廣大師生的愛國熱情,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積極開展活動:一是進行抗日宣傳,宣傳馬列主義、共產主義思想。二是組織進步社團,積極參與“抗戰活動”。1937年,中共地下黨員萬良才組織“同進合作社”。1938年元月,成立“甘肅青年抗戰團靖遠分團”,胡匯川任團長。三是發展黨的力量,特別注意發展進步學生入黨。1938年5月,秘密成立靖師黨小駔,李淮任組長,成員有張標、呂鴻基、張國鼐等。次月,改黨小組為黨支部,李淮任書記。學校地下黨支部成立後,培養和鍛鍊了一大批學生幹部,不少不解放後成為各級政府和企業的領導或骨幹。
1939年,學校招足四年制學生四個班,1942年,附設國民教育師資訓練班。
(二) 甘肅省立靖遠師範學校(1943—1949)
1943年學校更名為“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李友梅任校長,學制為“四二”制(簡易科四年,師範科二年)。同年,取消國民教育師資訓練班,增招四年制學生一個班,學校共五個班。1944年,吳憲任校長。1945年改為“三三”制(簡師三年,中師三年)。開設課程有:公民、國文、算術、歷史、地理、博物、生理衛生、化學、物理、英語、體育、童子軍、勞作、圖畫、音樂等。學生來源於靖遠及相鄰各縣。1946年,昝健行任校長。同年,招收三年制學生兩個班,教學班增至七個。1948年,取消四年制。到1949年解放共畢業學生10個班305人,其中女生12人,另有大約300人肄業。舉辦鄉村師資訓練班四期,學員近百人。至此,靖遠師範學校成為我省創辦較早的完備的中等師範學校
新中國建國初期
(1949—1966)
(一)逐步發展,日趨規範(1949—1958)
1.領導人事變動
1949年9月,靖遠解放,靖遠縣人民政府訓令萬通軒任靖遠師範校長,程耀峰為教育主任,李聯芳為事務主任。學校仍按師範和簡師編制維持原狀。1950年,定西分區行政督察公署委任萬通軒為校長,程耀峰為教育主任。1951年,學校改建為初級師範學校,同時更名為“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甘肅省人民政府文教廳任命程耀峰代理校長,劉衷代理教育主任。1954年,程耀峰調離,張翊嵐任副校長,後任校長。
2.辦學規模及師資隊伍
1949年10月15日,人民政府接管後的靖遠師範正式開學,招收一年制師範科一個班,簡師兩個班,在校學生10個班226人。在冊教職員31人,其中教員14人。1950年,定西分區行政督察公署通令教職員聘任標準,靖遠縣人民政府核定學校人員編制:教師14人,勤雜人員6人。1951年,甘肅省人民政府文教廳核定學校編制:在校總班級7個班,教師14人,職員5人,什員5人。在校學生295人。當時,這適應國小發展對師資的急需,重點發展初等教育,招師範短訓班1個、速成班1個,大量培訓師資。1953年後。為適應初等教育著重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對師範學校作了進一步調整:停辦速成師範,壓縮初級師範,逐步減少招生規模,重點發展中等師範。當時在校學生485人。1956年10月,靖遠縣人民委員會核定學校編制:教員22人,職員12人,校醫1人,伙管員1人,計36人。到1957年學校教職工23人,教學班10個,在校學生300多人,為解放前畢業生的總和。校園面積由原來的30多畝擴大到80多畝。
3.教學機構及黨團組織
靖遠解放後,學校成立了6個委員會:教材教法研究委員會(下設各科教研組)、考試委員會、教學進度研究委員會、生活指導委員會、健康活動委員會、經費稽核委員會。後來又逐步成立校務委員會、團委等機構。1956年夏,靖師僅有共產黨員7名,經靖遠縣委批准成立黨支部,隸屬中共靖遠縣委機關總支部,韓佩任黨支部書記。學校實行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
4.教育教學工作
這一時期,學校工作的重點是革除舊的教育體制,全面學習蘇聯教育和凱洛夫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學質量。1949年底,第一屆全教會議在北京召開,明確提出改革舊教育和發展人民教育的方針,根據這一方針,廢除了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舊教材、舊教法,使用解放區的新教材和新大綱。學校採用陝甘寧邊區政府教育廳制定的《師範、簡師課程科目及授課時數表》安排教學。開設的課程為:政治常識、國文、數學、歷史、地理、動植物、物理、化學、生理衛生、音樂、體育、美術、教育等。1950年,改用西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修正後的《師範學校、簡師課程科目及授課時數表》。增設教育實習,教育學改為教育概論、教材教法、國小行政三科分設。1952年學習凱洛夫教育學,推廣“五級記分制”。學校開始採用全國統一的教學計畫,開設的課程有:語文及教學法、數學及教學法、物理、化學、達爾文理論基礎、地理及教學法、歷史有教學法、政治、教育學、心理學、學校衛生、體育及教學法、音樂及教學法、美術及教學法、教育實習等。1953年後,學校的課程迭有變動。1956年強調加強專業教育和生產技術教育,學校增設少先隊工作、兒童文學、教育實習、農業生產基礎知識及實習。
5.政治運動
這一時期的政治運動頻繁,對靖師影響較大者:一是建國初的搞美援朝運動和土改運動,靖師師踴躍參加、舒有元等數名學生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烈士;二是1952年開展“三反”、“五反”時在教師中進行“自我思想改造”運動;三是1957年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運動。
(二)調整鞏固,探索前進(1958—1966)
1.隸屬關係與領導人事變動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召開教育工作會議,隨即發動了“教育革命”。此後靖遠師範學校擴建為靖遠師範學院,學院分大學部和中師部,分別培養國中和國小教師。1959年秋,大學部與隴西師院、臨洮師院的大學部全並為定西師範專科學校。同時恢復靖遠師範學校,關振邦任校長。1961年9月,學校移交白銀市管轄。1963年7月關振邦任黨支部書記。同年10月,白銀市撤消,學校仍歸定西地區管轄。
2.政治運動與教育改革
這一時期,政治運動對教育教學工作衝擊較大。1958年“大躍進”運動全面展開,在教師中開展拔“白旗”運動,錯誤地批判和傷害了一批知識分子。在學生中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掀起了以生產勞動為離的“教育大躍進”。教學計畫隨之調整,開設的科目有:語文及國小語文教學法、數學及國小算術教學法、物理學、化學、人體解剖學(初師設動物學、植物學)、地理、歷史、政治、心理學、教育學、體育、音樂、圖畫、認識環境及教學法、學校衛生、手工勞動、農業實習、教育實習等到。秋季,投入了“全民大煉鋼鐵”運動。1959年,“反右傾”鬥爭在學校展開,6名教職工被打成“右傾”。1961年,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糾正了“教育大躍進”的錯誤,強調必須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了一些改革,教學秩序逐步恢復正常。1962年,執行甘肅省教育廳重新制定的三年制中等師範學校教學計畫,教學科目有: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國小教材教法、國小算術教材教法、體育、音樂、美工、教育實習、農業技術知識和選修課(包括邏輯、中國教育史、各國教育概況等。同年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取消部分“右傾”的處分決定。1964年投入了“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師生利用假期搞“社教”。1965年上半年,貫徹中央工作會議精神,強調“突出政治、以階級鬥爭為綱”;貫徹“興無滅資”方針,批判“本本”、“框框”;堅持“少而精”和“啟發式”原則,對課堂教學和考試方式進行改革。根據甘肅省教育廳規定,中師開設政治、語文、數學、教育方針和國小教師教育研究、物理、化學、生物、農業生產技術、歷史、體育、音樂、美工、教育實習等課程。在思想教育方面,主要是動員學生服從分配,支援兄弟省縣,有部分畢業生到寧夏西海固等地方任教。
3.招生及辦學規模
1958年秋,興辦靖遠初師,有教學班5個,學生250人,教職工18人。1959年底,教學班達到12個,在校學生486人,教職工32人。1961年後停辦初師部,中師開設5個班,學生246人,教職工30多人。1966年畢業生144人。
“文革”時期
1.運動發展過程
1966年6月,靖遠縣委工作組進駐學校,“文化大革命”在靖師展開。貼大字報、“破四舊”,紅衛兵抄了一些教師的家。燒了部分文物、字畫。部分教職工被打成“牛鬼蛇神”,進行批鬥,學校陷入一片混亂。1967年春,開始搞“武鬥”。1968年5月,學校成立革命委員會。7月,開始複課鬧革命。1969年6月,整黨工作開始,部分黨員逐步恢復了組織生活。1970年秋,教師集中開展“一打三反”運動。1971年,通過整黨建黨,恢復學校黨支部。1973年,再度陷入混亂狀態。1976年春,開始搞“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10月,黨中央粉碎了“四人幫”結束了“文化大革命”。
2.領導人事變動
1968年5月,任建民任革委會主任,啟用“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革命委員會”印章。1971年,吳之瑛任革委會副主任、黨支部副書記,第二年,任革委會主任。1975年,張明紀、高維峻任革委會副主任。
3.招生與教學法工作
“文革”期間的招生工作時斷時續。1969年,師範停辦,1971年招收4個國中班172名學生。1972年恢復招生,招收1個一年制師範班。1973年,招收兩個國中班。當時,師範學校沒有統一的教學計畫。專業課程、基礎課程被取締。1972年,甘肅省教育廳原則規定,中等師範學校開設政治、毛澤東教育思想、業務課(語文、代數、幾何、物理、科學常識、歷史、地理、音樂、美術)、軍體課等四類課程。
4.“文革”造成的損失
“文革”十年,使靖師蒙受重大損失。黨、政組織陷入癱瘓,規章制度慘遭破壞,教學秩序一片混亂,學校工作基本停頓。建“春光無線電廠”就占去學校操場、實驗園40餘畝。全校37名教職工中,因有“問題”被列為重點批鬥對象者17人,占總人數的46%,其中10人被錯誤地處理,6人被下放農村,不少人受到過牽連。
四、改革開放時期(1976—2005)
(一)撥亂反正,恢復發展(1976—1985)
粉碎“四人幫”後,我國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師範教育百廢待興。
1.學校管理與教學工作
1976年,通過揭批“四人幫”,推翻了“兩個估計”,加強了紀律教育,改變了無政府狀態,恢復了正常教學秩序。1980年6月,教育部召開全國師範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中師教育的性質和任務。據此學校一方面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加強管理:另一方面在課程設定上加強了師範性,恢復了師範專業課(教育學、心理學和各課教學法)以及生物、歷史、地理、生理衛生等課程,增設了電教、說話、寫字等課程,加強了課處活動和見、實習活動。學校工作的重點迅速轉移到教學上來,各項工作沿著正確軌道健康發展。
2.招生與辦學規模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春季,靖師錄取了“文革”後首批中師生110人。1978年改為秋季招生,招收高中畢業生和民辦社請教師,錄取275人,學制均為兩個,在校學生達到420人,1979年錄取204人。生源來自原定西地區各縣。1981年改革了招生制度,改招高中畢業生為國中畢業生,學制由兩年延至三年,1983年又延至四年。同時招民辦教師,學制仍為兩年。另外為84757部隊代辦了一個校外中專班,為蘭州、白銀、靖遠礦區等地的工礦企業輪訓一些教師,受到好評。
3.領導人事變動
1978年,關振邦同志再次任校長,孫國儉、孫孝先任副校長。1979年1月,學校黨支部成立,關振邦任書記。學校啟用了“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印章(原“校革委”印章作廢)。從此恢復了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1981年,王仲翰任副校長兼黨支部副書記1984年1月,王仲翰接任校長,孫孝先、鄧鐸任副校長。
4.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學研究
1978年,學校進行三清,全面清理“文革”遺留問題。“反右傾”及“文革”中受到打擊和迫害的17名領導及教師陸續平反,被遣送原籍的兩名教師恢復工作,27 名教師恢復原工作待遇,兩名教師恢復黨籍。教職工增至46人,專職教師24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24人。1981年,首次為教師評定職稱,講師14人,教員11人。
“文革”結束後,為教學需要,全體教師編寫了各科教學大綱。1981年,創辦了“教與學”校刊,主要刊登教師的教學論文。這一時期,教師在省、市刊物發表或在學術會議交流論文16篇,發表美術作品20多篇。
5.校舍與設備建設
1983年,建成3100平方米教學樓一座,1985年建成2600平方米學生宿舍樓一座,建造平房1355平方米。學校還積極籌措資金購置圖書資料和教學儀器設備。教工自發捐款和學校自籌購置圖書16000冊,使館藏圖書達到4萬冊,建成資料室和閱覽室。投資34000元購置了電教設備,建起電教室。購置6萬餘元的理化教學儀器和實驗材料,使教學條件大為改善。
(二)改革開放,加快發展
1985年《中共中央央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我國教育改革邁出了新的步伐,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靖師的各項工作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逐步進入歷史的輝煌時期。
1.學校管理工作
學校堅持“依法治校”,實行嚴格管理,突出強調“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並採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一是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制定和完善了從校長到每個職工的工作職責、細則以及對學生的管理規則,使學校管理工作逐步步實現制度化、規範化。二是充分發揮兩支隊伍的作用。教師的管理主要依靠教務科,以教研組為單位加強管理;學生的管理主要依靠學生科和班主任,以班為單位加強管理。同時執行全方位、全員參與管理的方針。三是獎罰並用,以獎為主。學校制定了評選先進及獎勵辦法,以表揚鼓勵為主,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對於違反校紀律者,視其情節輕重分別給予不同處分教育。四是加強“三風”建設。使教師形成“從嚴治教、為人師表、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的良好教風;使學生養成“忠誠教育、刻苦學習、嚴守紀律、文明禮貌”的良好學風;使全校形成“嚴謹、求實、團結、奮進”的良好校風。五是不斷深化管理改革。隨著形勢的發展,不斷改進管理工作。制定了各項工作的崗位責任制,1991年實行教職工工作量化考核辦法,1999年實行考勤簽到制度,使管理工作不斷向規範化、科學化邁進。
2.思想政治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首,在教職工中進行了職業道德、法制紀律和時事政策等教育,鼓勵教師敬業愛崗,發揚無私奉獻精神。1996年,學校組織全體教職工參加“黨政紀律條規知識競賽活動,獲靖遠賽區優秀組織獎。2000年3月,開始了“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的“三講”活動。在學生中重點進行了專業思想、遵紀守法、學校常規等教育,使師生的政治覺悟和思想水平不斷提高。
學校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逐步形成了熟悉業務、嚴守紀律、講究文明的良好風氣,多次被白銀市、靖遠縣授予“文明單位”稱號。
3.領導人事變動及民眾組織的恢復
1985年,靖遠師範劃歸白銀市轄屬。1986年4月,學校黨支部改建為黨總支,王仲翰任書記。1987年8月,師昕調任黨總支副書記。1990年張克讓任校長,陳功鼎、楊國勝、高維峻任副校長。1992年,師昕任校長,靖遠縣委副書記強有隆兼任黨總支書記。1995年8月,靖遠縣委副書記馮瑄任黨總支書記。1998年4月,中國共產黨靖遠師範學校委員會成立,師昕兼任書記。1999年11月包守智調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另外,1993年、1998年、1999年對中層領導班子作了補充調整。
1987年12月,我校召開了第一屆教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工會委員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和校務委員會。此後,於1991年、1994年、1998年分別召開了第二、第三、四屆教職工代表大會。
4.招生及辦學規模
這一時期的辦學規模有所擴大,1985年,學校有16個教學班,學生841人,教職工81人。1987年,普師學制又改為三年制。1989年招體育班30名,以田徑為主,學制三年。1990年招體育班30名,學制四年。1991年,白銀市政府批准學校規模為20個教學班,800名學生。1993年開始招收預科生,每年80人,學制三年。1995年,教職工111人,專任教師63人。20個教學班,學生930人。直至2000年上半年,基本保持此規模。1997年改三年制為四年制,仍招收國中畢業生。1999年,民教班停招。2000年,學校通過甘肅省中等師範學校標準化學校驗收。

靖遠史話

白銀教育界的“黃埔軍校”
靖遠師範學校——白銀教育界的“黃埔軍校”
靖遠師範位居隴中歷史文化名城靖遠,這裡南依雄偉秀麗的烏蘭山麓,北靠美若屏風的黃河之濱,山環水抱,景色宜人,猶如鑲嵌在黃河上游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作為白銀市創辦最早的一所中等專業學校,從1935年創辦簡易鄉村師範學校起,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為當地政治、經濟特別是文化教育界培養了約13000名畢業生,足跡遍布隴原大地,是甘肅省創辦較早、影響較大的中等師範學校之一。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曾說:“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賤師而輕傅,則有人快(放縱),人有快則法度壞。”縱觀歷史,無論是一個國家或是一個地區,凡是興學重教、尊師重道者,該國家或地區必有長遠的發展內力。
靖遠師範最早簽發的畢業證照片靖遠師範最早簽發的畢業證照片
通世理者為大儒,識時務者為俊傑。早在1934年,畢業於中國大學的蘇振甲先生懷抱“教育救國”、“興學重教”的時代理念,回縣繼任教育局長,一邊積極創辦鄉村國小和縣立國中,一邊著手規劃師資隊伍的培養。他在原師範講習所的基礎上,利用廟宇修建了三十餘間房舍,於1935年正式籌辦並成立了“靖遠縣立簡易鄉村師範學校”併兼任校長,下設教導、事務兩處,教職員工15人,文書、事務均由教員兼任。1935年2月正式招生58名,學制四年,開設國語、算學、歷史、地理、生物、化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育、教育概論、教育心理和國小教材教法等。
1936年,學校創辦伊始,正是抗戰爆發前期,當時紅軍西路軍途經靖遠,影響著許多進步師生走上了革命道路,因此,靖遠師範也是較早接受進步思想影響的一所學校。數學教員魏煜,進步學生胡永一、萬國旺、劉家茂、張達文、陳國恆、張振國、岳仲胡、李淮、魏仰峰、魏著文、胡匯川、張標等曾秘密加入共產黨,參加紅軍或先後奔赴革命聖地延安,其中魏煜、萬國旺為抗日救國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而光榮捐軀。
1937年,李濡接任校長,積極招聘教師、延攬人才,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使學校初具規模。同年抗戰爆發,為了激發廣大師生的愛國熱情,靖遠地下黨以靖遠師範為依託,廣泛團結進步師生,積極開展抗日宣傳,全力組織進步社團。在蘇振甲等人的支持下,中共地下黨員、甘肅青年抗戰團負責人萬良才等人籌集創辦了“靖遠同進消費合作社”、“靖遠同進讀書會”和“甘肅青年抗戰團靖遠分團”等組織,其中胡匯川時任青抗團靖遠分團團長。
1938年後,喬映淮等在青抗分團的基礎上在靖遠師範秘密成立了中共黨小組,隨後黨小組改為黨支部,李淮任書記。此後,進步師生在校黨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廣泛地開展抗日宣傳,與其他學校愛國青年聯合排演進步劇目,給學生教唱革命歌曲,與地方反動派進行了頑強的鬥爭,從而加強了抗戰宣傳,提高了民眾覺悟,培養和鍛鍊了一大批師生員工,許多人在解放後成為各條戰線、各級政府的領導和骨幹。
1943年靖遠師範學校定為省管,改為“甘肅省立靖遠師範學校”,李友梅、吳憲、昝健行先後擔任校長,到1949年解放,共畢業十個班,畢業學生305人,其中女生12人,另有肄業生約300多人。
1949年9月5日,靖遠解放。早年曾參加革命、後入北伐並擔任連長的中共黨員萬通軒繼任校長。遵照上級指示,對學校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整頓,時有教學班十個,學生300餘人,教職工20多人,校址由原來的30餘畝擴大為80餘畝。
這個時期的基礎課程沿用蘇聯模式,廢除舊課程,啟用新課程,基本上使用的是國中、高中教材和一些師範必修課程,如心理學、教育學及各科教學法,成績考核採用“五級記分制”。學校也隨之建立了黨支部、團委、校務委員會,下設教導處、總務處及各科教研組,廣泛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在政治思想上廣泛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革命傳統、組織紀律等方面的教育,組織了文藝宣傳隊,上演《劉胡蘭》、《兄妹開荒》和《白毛女》等劇目,有力地配合了減租反霸、“三反”、“五反”、土改等政治運動。期間有不少學生回響黨的號召,投筆從戎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其中舒有元等數名學生為國捐軀,成了光榮的烈士。
解放後,學校先由定西專署管理,1961年移交白銀市管轄,1963年白銀市撤消再歸定西,1985年白銀恢復建市又劃歸白銀。靖遠師範從此經過了建國初期、文革時期和改革開放三大發展階段,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階段,學校的發展規模和速度才逐步邁上了正規化、科學化、標準化和多元化的軌道。繼萬通軒之後,程耀峰、張翊嵐、關振邦、任建民、吳之瑛、王仲翰、張克讓、師昕、陳功鼎曾先後擔任校長或革委會主任。
建國初的十七年,學校歷經政治運動洗禮,在教育管理、招生規模、學制改革、課程設定等方面時起時伏,多有變動,雖然走過一些彎路,但總的發展形勢是喜人的,變化也是巨大的。1958年,在 “大躍進”或“教育大革命”的浪潮中,學校在原有基礎上辦起了靖遠師範學院,學院分大學部和中師部,由於當時脫離客觀實際,1959年秋,大學部與隴西師院、臨洮師院合併為定西師範專科學校。
1960年至1966年,靖遠師範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及時糾正了“大躍進”中“左”的錯誤,學校重獲得生機,開始重視基礎課“三點二基”教學和實驗課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也注重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開始研究課堂教學質量、基礎知識訓練、因材施教等問題,課程設定日趨規範,教育質量穩步提高。
1966年至1976年,正是“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靖遠師範37名教職工中,有17人受到批鬥,6人下放農村,校園被建廠占去40餘畝,課桌凳被當時的工宣隊和革委會隨意處理,體、音、美方面的部分器材被破壞或偷盜,圖書館的一些珍貴藏書也被竊去或散失,學校陷入混亂狀態,一度停辦三年,期間雖招幾屆學生,但教學秩序難以維持,這給學校帶來了嚴重災難。
1976年,粉碎“四人幫”,1977年學校恢復考試招生,特別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靖遠師範開始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極大地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從1978年至1980年春,全體教學人員共同編寫了各科教學大綱,學校完善了教學管理、教學細則、請假、考勤等十一種規章制度,保證了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1983年開始新建教學樓、學生宿舍樓等,並積極籌措資金購置圖書資料和教學儀器,1985年交由白銀市管轄,2001年,學校實現了中師辦學條件標準化,建校至今共培養中國小教師約13000人,其中近二十幾年的畢業生超過了前50年的總和,這些學生先後被分配到蘭州、定西、靖遠、會寧、通渭、隴西、渭源、臨洮、白銀、景泰、平川等地,他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為甘肅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有的已成為全國及省市縣優秀教師和教學骨幹,有的走上了地方黨政機關、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國小領導的崗位,從而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和好評。
自1999年起,學校分別與西北師大、蘭州師專、定西師專、白銀電大等聯辦音美教育、現代技術教育、國小教育大專班,2003年秋開始自主招收“3+2”小教大專班和中師英語專業班,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學校現有教職工139人,學生1300餘人,25個教學班,校園占地67畝,建築面積26000多平方米,館藏圖書8萬餘冊,報刊資料200多種,鋼琴練習房40間,計算機320台,多媒體教室5個,電子實驗室和理化生實驗室8個,電信寬頻網和校園網覆蓋全校每個教學點,完成省市重點課題10多項,主編或參編各類教材及參考書10多部,發表論文200多篇,完成全市各級各類培訓22872人次,成為白銀市名副其實的各類師資培訓基地和教研中心,學校近二十年來榮獲國家教育部和省市的表彰獎勵30多次。
面向未來,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中等師範學校的轉型,靖遠師範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選擇,希望這所百年老校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靖師七十華誕
穿越歷史煙雲,飽經世事滄桑,9月28日,甘肅省靖遠師範學校迎來了建校70周年慶典。
市委副書記劉天明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向靖遠師範全體師生員工和新老校友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市人大副主任王有琪、縣委書記張富強、縣長於萍、縣委副書記陳其寶及各界嘉賓,學校全體師生,新老校友1800多人參加了校慶大會。
上午9時30分,伴隨著莊嚴的國歌聲,靖遠師範建校70周年校慶大會在學校大禮堂隆重舉行。
靖遠師範副校長張廣蘭主持校慶大會,學校黨委書記楊國勝致歡迎詞。白銀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振林致祝賀詞。市委副書記劉天明作了重要講話。劉天明在講話中指出,自1935年滿懷教育濟世救國思想的蘇振甲先生創辦“靖遠縣簡易鄉村師範學校”至今,在70年的辦學歷程中,靖遠師範學校秉承“嚴謹、求實、團結、奮進”的校訓,弦歌不輟,薪火相傳,先後為社會培養輸送了萬餘名優秀人才和教育精英,桃李芬芳,碩果纍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白銀恢復建市後,靖遠師範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堅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因地制宜地構建了多渠道、多層次、主體發展的辦學模式,使學校整體辦學實力明顯增強,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為我市基礎教育培養、培訓了大批教育教學人才,為白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劉天明指出,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發展教育作為科教興市、構建和諧白銀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形成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教育,發展教育;社會各界關心教育,支持教育;教育工作者積極推進教育,辦好教育的良好氛圍,推動我市教育事業不斷上新台階。靖遠師範作為我市基礎教育的排頭兵和主陣地,要以70周年校慶為新的起點,進一步總結辦學經驗,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創新,突出辦學特色,不斷提高教育質量、辦學效益,努力將靖遠師範辦成有特色的、高水平的、一流的隴上名校。
劉天明希望全體教師發揚“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優良傳統,志存高遠,愛國敬業,嚴謹篤學,與時俱進,努力成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靈魂工程師”。寄語青年學生胸懷遠大理想,立足艱苦奮鬥,堅持發展學習,注重品德鍛鍊,珍惜青春,早日成才,勇敢承擔起建設祖國的歷史重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靖遠師範校長陳功鼎回顧了學校70周年的風雨歷程,展望學校未來的發展,表示要在新世紀實現向兩級師範的跨越,把靖遠師範建成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師資培養和培訓基地。校友代表、在校生代表分別發了言,表達了對靖遠師範70華誕的美好祝願。學校副校長趙得彪宣讀了市委書記周多明等領導、校友的題詞、賀信。
校慶大會結束後,參加校慶大會的市縣領導、各界來賓、校友與全體教職工合影留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