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碼頭苗圃國家楊樹良種基地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碼頭苗圃國家楊樹良種基地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碼頭苗圃國家楊樹良種基地位於麥積區東岔鎮碼頭村,創建於1954年屬差額補貼性事業單位,良種基地所在區域(東岔)地處山區,該區的經濟水平偏低,人均年收入低於4000元,周圍行政村居民的耕地大多為陡峭的山地。

基本介紹

  • 成立時間:1954年
  • 總部地點: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
  • 員工數:18 人
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歷史地位,經營現狀,技術力量,工作開展,主要成就,

地理位置

碼頭苗圃國家楊樹良種基地,海拔748m,北緯34°22',東經106°39',屬平川淺山區;北臨渭河,南依秦嶺,東與陝西省的寶雞市相連線,是甘肅省的東大門;310國道、天寶高速、隴海鐵路沿基地而過,距寶雞市54km,天水市110km,交通極為便利。

自然條件

基地所在區域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屬於溫帶濕潤半乾旱區。年平均氣溫8-12℃,最低氣溫-17.2℃,最高氣溫40.1℃,年均降水754.4mm,年積溫3359.5℃,無霜期192天,≥10℃的年日照時數在2000h以上,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
基地由渭河沖積而成,土壤為沙壤土,有機質含量為1.2%-1.4%,含氮量為0.1%-0.14%,碳酸鈣含量為8.1%-9.9%,速P為2.88%-4.07%,PH值為8.2-8.26。
基地水資源較為豐富,基地緊臨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同時又有多條山澗小溪、小河常年從基地周圍流淌而過,基地水資源可充分滿足灌溉需求。

社會經濟

由於山地不便耕種,加之產量偏低。因此,絕大多數家庭的經濟收入主要是外出務工所得,而留守在家的絕大多數為老人和兒童,留守老人通過收取核桃﹑花椒﹑板栗和挖取藥材獲得額外的經濟收入。轄區內現有國家級小隴山森林公園金龍山景區和桃花溝景區兩處,特色林果業發展迅速。

歷史地位

基地創建於1954年,屬麥積區林業局下屬的差額補貼性事業單位,為國家林業生態環境建設選育﹑繁育和提供優良苗木。"六五"期間,在林業部科技司的領導下,由北京林業大學牽頭,組織了12省(市)協作組開展全國性毛白楊基因資源收集保存和種源試驗的研究,並於1986年從全國各地收集了8個種源500個優良無性系,在甘肅的天水、蘭州、景泰、白銀、武威等地建立了8個試驗點,面積達300多畝,但目前僅保存天水市麥積區碼頭苗圃的試驗點,並逐步形成一定規模的毛白楊良種基地。
經過不懈的努力,基地曾在歷年的科學研究、技術示範、試驗、推廣及生產工作中獲得了多項榮譽:1991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及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4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獲省林業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獲全國生態建設貢獻獎-林木種苗先進單位、“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經營現狀

基地現有職工18人,現經營總面積為33.3hm2,其中:資源收集圃19.3hm2,在良種采穗圃、良種繁育區、楊樹引種區等14hm2。
近25年的快速發展中,楊樹的繁育技術漸趨成熟,基地面積不斷擴大,生產設施不斷完善,已具備了一定規模生產的條件。基地現已建成庫房、生產管理用房、繁育圃及煉苗區、簡易溫室、塑膠大棚等基礎設施,另外基地內的道路、給排水系統、供電、通信等輔助設施局部已投入使用。在歷年生產工作中,基地緊緊圍繞"大地增綠、基地增效、職工增收"的目標,堅持以科技為先導,研發擴建種苗基地;堅持以項目為龍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對外合作交流,與省內外科研部門、農林院校密切協作,嚴格林木種苗管理標準,在不斷進行改革創新、積極推動林業發展的同時,優質高效地完成了林木種苗保障任務,走出了一條"自我發展、自我壯大、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興圃之路。如今碼頭苗圃國家楊樹良種基地已成為全市綜合實力較強的林木良種基地。

技術力量

基地以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為技術支撐單位,並特聘省內林業專家為技術指導,同時麥積區林業局也提供了有關方面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全方面合作並開展了毛白楊、文縣楊的繁育研究工作。與此同時,近年來,基地以特聘專家為主體年開展技術培訓2次(50人)以上,針對基地每個工作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進行專業理論知識以及業務技能的培訓,通過學習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
基地技術力量雄厚,有高級工程師1人,工程師3人,助理工程師5名,各類技工、技術工人9人。為增加科研技術力量,基地與科技支撐單位合作,平均每年招聘本科生5名、碩士研究生2名參加基地科研工作,如在毛白楊的生產過程中,通過測定品種間的生長、健康指標等從而不斷提高扦插成活率。

工作開展

基地多年來與甘肅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聯合承擔《毛白楊優良基因資源收集保存利用研究》、《甘肅省毛白楊種源試驗與無性系選育的研究》、《文縣楊研究》、《毛白楊扦插育苗技術的研究》等楊樹研究課題,並於1986年從全國引進毛白楊8個種源,250個無性系,當年育苗。經過兩年苗期試驗,於1988年定植,占地19.3hm2,現完整保存8個種源,245個優良無性系,是國家保存最完整、品系最豐富、規模最大的毛白楊優良基因庫之一。
基地經培育遴選出的毛白楊3個種源,30個優良無性系在省內的景泰、武威、白銀、隴南以及省外的陝西、寧夏、青海等省、市推廣套用,其中1306、1715、0023、1414、1211、2000、1347七個優良無性系品種於2000年通過了甘肅省林木良種委員會審定、認定。

主要成就

多年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開展的《毛白楊優良基因資源收集保存利用研究》、《甘肅省毛白楊種源試驗與無性系選育的研究》、《文縣楊研究》、《毛白楊扦插育苗技術的研究》、《2000畝銀杏引育配套栽培試驗示範的研究》等課題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林業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3項,省水利廳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獼猴桃引種試驗及示範園建設項目》獲甘肅省名優特林果產品"銀獎",填補了省內無人工規模栽植獼猴桃的空白,《無公害林產品獼猴桃栽培技術規程》現頒布為甘肅省地方標準。基地曾多次被國家、省、市、區授予"科技進步獎先進單位"、"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林木種苗先進單位"、"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基地在毛白楊林木良種選育、繁育,基地建設和提高毛白楊林木良種使用率,及推進我國林木良種化進程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經驗,並為甘肅及周邊地區的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城鄉綠化工程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碼頭苗圃國家楊樹良種基地
麥積區碼頭苗圃毛白楊良種基地榮譽
2012年,麥積區碼頭苗圃毛白楊良種基地入選國家第二批重點林木良種基地,被確定為天水市麥積區碼頭苗圃國家楊樹良種基地,基地的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更多的優惠政策、資金以及科研力量的支持下,基地的基礎設施配置以及生產性建設都較原來有了顯著的改善,標誌在發展新時期,基地終將逐步實現生態化、現代化、園林化發展的建設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