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

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

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位於甘肅省武威市西南,地處祁連山北麓,主要分布於武威南山區冰溝河與大水河中下游北岸的山崗之上。近年來,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牽頭組建了吐谷渾考古項目組,對該墓葬群展開了持續的考古及文物保護和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遺址簡介,重要遺蹟,出土文物,歷史價值,所獲榮譽,

遺址簡介

武威吐谷渾王族墓葬群分為以慕容智墓等為代表的岔山村區(大可汗陵區)、以弘化公主和慕容忠墓等為代表的青咀-喇嘛灣區(陽暉谷陵區)和以黨氏墓等為代表的長嶺-馬場灘區(白楊山陵區)三大陵區。
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
甘肅武威吐谷渾王族墓葬群位置及分布圖
墓群整體呈現出“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特徵和“牛崗僻壤、馬鬣開墳”“地踞龍堆”的墓葬選址特徵。墓葬均具有唐早中期中原地區高等級墓葬的基本特徵,以唐代葬制為主,兼有吐谷渾、吐蕃、北方草原等文化因素。

重要遺蹟

2019年,項目組發掘了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該墓為帶長斜坡墓道的單室磚室墓,是目前發現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

出土文物

墓內出土大量精美的隨葬品,包括武士俑、鎮墓獸等鎮墓神煞俑;騎馬俑、風帽俑、文官俑等出行儀仗俑群;狗、羊、雞、豬等家畜家禽俑;木質列戟屋、叉、排簫等模型器具;木質胡床、六曲屏風、木質床榻等生活實用器及隨葬明器;鐵甲冑、金銀馬具、弓、胡祿等成套武器裝備。其中如胡床、大型床榻、六曲屏風、列戟屋模型、成套武備等,皆為國內同時期相關文物首次或罕見發現。甬道正中出土《慕容智墓誌》一合,墓誌首次提及武威南山區“大可汗陵”的存在,墓誌左側面還刻有兩行利用漢字偏旁部首合成的文字,初步判斷為吐谷渾本民族文字。該墓葬的發現為研究後期吐谷渾王族譜系、葬制葬俗等相關問題提供了重要材料,是吐谷渾墓葬考古的重大發現。
2020年,項目組對冰溝河與大水河中下游地區進行了系統調查,調查面積400平方千米,確認吐谷渾王族墓葬總計23座。同時整合國內多家單位資源,對慕容墓出土棺木進行了實驗室清理。慕容智墓棺木保存完整,棺內見人骨一具,仰身直肢。墓主身著朝服,頭枕雞鳴枕,挽髻,戴幞頭,頭套金質下頜托,面罩絲織覆面,腰束嵌金蹀躞帶,身前放置象牙笏板,蓋絲質斂衾,身旁放置有盤、碗、勺、胡瓶等金銀餐飲器具;筆、墨、紙等文房用具;漆奩、銅鏡及鏡衣、粉盒、木梳、骨簪等梳妝用具;嵌金匕首、豹皮弓韜、貼金花漆木胡祿、箭等武器裝備。墓主身著絲織衣物多達十四層,包括絹、綺、綾、錦、羅、紗、緙絲等絲織品種類兼備;團窠紋、對獅紋、翼馬紋、對鹿紋、孔雀紋、麒麟紋等絲織品紋樣兼備;夾纈、扎染、刺繡等絲織品製作工藝兼備。棺內出土如白葡萄酒、筆墨紙、種類多樣的絲織品等文物,也為國內外罕見。
2021年,項目組對新發現的天祝縣祁連鎮長嶺-馬場灘區3座墓葬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600平方米。3座墓葬均為帶斜坡墓道的單室磚室墓,其中馬場灘M1還附帶一側室,甚為獨特。墓道內均殉有整馬,1-3匹不等,墓室均遭盜掘,頂部坍塌,北側設磚砌棺床,共出土各類文物290餘件。
從馬場灘M2出土的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馮翊郡太夫人黨氏墓誌》可知,該處墓群為唐早中期吐谷渾蓬子氏家族墓地。此次發掘進一步豐富了墓群的文化內涵,廓清了墓群的基本布局。墓誌中有關吐谷渾蓬子氏的記載,對研究吐谷渾史、唐代軍事建制,特別是安史之亂前後唐蕃戰爭、延州閣門府及“安塞軍”的來源等一系列問題具有重要價值。
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
馬場灘M2出土墓誌

歷史價值

該墓群的發現使我們能夠從文字和實物層面,生動揭示吐谷渾民族逐漸融入中華文明體系的歷史史實,並從中窺見歸唐吐谷渾人思想觀念、物質生活、文化認同等歷史細節的變遷,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提供典型案例,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學術支撐。

所獲榮譽

2022年3月31日,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
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
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
2022年4月,入選“新時代百項考古新發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