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小南溝鄉

甘肅小南溝鄉

小南溝鄉位於甘肅省慶陽市環縣西北部,毛烏素沙漠邊緣,東臨虎洞鄉,南靠車道鄉,西接毛井鄉,北與羅山、南湫鄉及寧夏同心縣接壤,鄉政府距縣城59公里,海拔高度1920米。小南溝鄉共轄陳掌村 丁寨柯村、粉子山村、豐臺岔村、李上山村、李原村、連川村、天子渠村、汪天子村、小南溝村、許掌村、燕麥掌村、楊胡套子村12個行政村,8個鄉直單位,72個村民小組,2681戶,13361口人。總土地面積5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3萬畝。境內土地面積寬廣,草場資源豐富,素有“畜牧大鄉”和“雜糧特鄉”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小南溝鄉
  • 海拔高度:1920米
  • 總土地面積:582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13.3萬畝
小南溝鄉-命名由來,小南溝鄉-基本概況,小南溝鄉-特色農業,小南溝鄉-教育事業,小南溝鄉-當地特色,民俗風情,傳統生育習俗,民間喪葬習俗,小南溝鄉土特產品,紫花苜蓿,二毛裘皮,中藥材,

小南溝鄉-命名由來

自古此地有兩條溝,相距5華里,人們就將西面的一條溝起名大南溝,東面的一條溝起名小南溝。

小南溝鄉-基本概況

自然環境:小南溝鄉位於環縣西北部,平均海拔1760米,年均降雨量370毫米,年平均氣溫8℃,全年無霜期121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積4053.33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62773.33萬畝。
小南溝鄉自然資源:經初步勘探和鑽井顯示,小南溝鄉還是一塊石油、煤炭、天然氣含量豐富的處女地,已成功地鑽出了第一口油井,煤田勘探工作已正式啟動。
行政區劃:轄村民委員會12個,72個村民小組。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2681戶,鄉鎮總人口13361人,鄉鎮從業人員6287人。
六通情況:通電的村7個,通郵的村1個,通電話的村1個,通公路的村12個,通有線電視的村1個。
經濟指標: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1045萬元,糧食播種面積6695.50萬畝,糧食總產13100噸,財政總收入107.5萬元,財政支出118.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0元。
文教衛生:學校總數15所,在校學生總數2302人,教師總數53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6人,病床6張。
名優特產:羔羊肉、羊絨、養衰燕麥等。

小南溝鄉-特色農業

葵花小南溝鄉黨委、鄉政府一班人積極帶領全鄉幹部民眾,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做文章,在項目建設上求突破,使全鄉農田、小水、農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極大改善,草畜、葵花、小雜糧等支柱產業得到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截至2006年底,小南溝鄉擁有梯田面積2.8萬畝,人均2.1畝,水窖1.52萬口,人均1.2口,小南溝鄉達到村村通電,通電農戶1727戶,組組通大車,戶戶通農用車;小南溝鄉累計種植多年生牧草1.6萬畝,戶均在5畝以上,羊畜存欄3.65萬隻,年均種植葵花2.5萬畝,胡麻2萬畝,以蕎麥、燕麥、豌豆等為主的小雜糧5萬畝。胡麻和畜牧業是小南溝鄉的兩大支柱產業。胡麻年播種面積3.75萬畝,產量2200噸;畜牧業收入占農民總收入的50%以上。小南溝鄉傳統作物蕎麥、燕麥種植面積大,品質優良,在區內外享有較高聲譽。杏產品開發前景廣闊,正在實施的良種杏樹工程,五年可建成3萬畝規模林,預計下世紀可年產杏乾、杏核1000噸以上。

小南溝鄉-教育事業

鄉村國小丁寨柯國小位於小南溝鄉西部,始建校於1949年3月,50年來,幾經搬遷不斷發展,1976年擴展為七年制,1978年撤銷恢復五年制。1978年告別窯洞,遷入現址。學校占地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平方米,生均1.3平方米,有圖書500冊,生均3.5冊,教具“兩箱”齊全,地球儀、三球儀各1件,鐵大門鐵旗桿、鐵籃桿配齊。全校有教師4名,其中公派教師3名,代課教師1名,中師學歷1名,高中文化程度1名,國中文化程度2名,教師學歷達標率為75%,設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32名,女生56名。丁寨柯國小鄰近環縣毛井鄉,生塬廣泛,但校舍緊缺,桌凳短欠,就連本村服務範圍內的學生也容納不下,入學率占90.2%。隨著對教育的重視和支持,校舍建設在待於進一步加強,辦學條件有待於進一步完善,最終使適齡兒童能夠全部進入校門。

小南溝鄉-當地特色

燕麥羊羔肉:羔羊在哺乳期肉質鮮嫩,宰殺後配以佐料蒸、炒、煮均可,味道十分鮮美。環縣羊羔肉肥而不膩,馨而不膻。特別是縣北的甜水、毛井、秦團莊、四合塬等鄉鎮的羊羔肉更是鮮美可口。其原因是這裡的山塬生長著一種牧草,俗名“地椒椒”,具有濃郁的清香味,羊常年採食“地椒椒”,故肉馨而不膻。
燕麥小吃:在粗糧細作上工序複雜,花樣繁多,蒸煮烙炒,味道各異。最具特色的要算燕麥面柔柔,筋柔可口。現已成為環縣人民舉辦宴席、款待嘉賓的美味佳肴。燕麥面是世界公認的強身保健食品。長久以來,歐亞大陸民間把燕麥作為興奮劑、抗痙攣劑和通便劑來使用。燕麥茶還被用來戒毒,據說它能降低“癮君子”對鴉片及香菸的奢望。10世紀的歐洲還用它來強壯神經和滋補子宮。20世紀以來,民間曾用全燕麥片、生蛋黃、鐵、磷的混合物來治療陽痿。燕麥含較豐富的纖維素、鉀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具有降低血膽固醇、調節血精、通便、治療濕疹、接觸性皮炎、減肥及抗癌等功能。

民俗風情

傳統生育習俗

在小南溝鄉農村,孩子出生後有諸多講究,這些講究雖然比較複雜,但卻寄託了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長的衷心夙願。 孩子出生不滿一月,如果懷孕的婦女冒然闖入產房,就是說帶走了產婦的奶水,稱作“踩奶”。踩了奶的孕婦,就得親手做一碗菜湯送給產婦叫“送奶”;送奶時不得進入產婦的屋子裡,須站在門檻外把湯遞進去。產婦則背著水缸面向灶前把湯喝下。據說,這樣奶水就會增多。 孩子出生第2天,其父親帶禮物去丈人家報喜。10日內,丈母娘帶上10個白面饃來看望女兒和出生的孩子。 未滿月,在門帘上系一紅布條,作為“月房”的標誌。若是外人進月房看月婆或孩子,須先在門外等一個時辰,不然會帶入妖邪和煞氣。 孩子出生1個月,主人家總要為其“做滿月”慶賀。孩子外家人和四周親鄰都來祝賀,當然也少不了帶上一升白面和孩子穿用的禮物,如虎頭枕、龍頭帽、繡花裹肚等。主人家將大擺宴席款待來客。做滿月時,如果是缺兒少女或孩子不吉利的家庭都會給孩子請個“三姓乾大”,保佑其百病不生、長命百歲。請“乾大”是莊稼漢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比較普遍的習俗。即嬰兒臨近滿月,其父母要備菸酒請與自己輩份相同的三姓男人給孩子當“乾大”,俗稱“三姓乾大”。滿月到了,“三姓乾大”須準備長命鎖前來保鎖乾兒(女)。保鎖孩子要舉行簡單的儀式,儀式由村莊有威望的成年人主持。嬰兒由其母抱在懷中與其父及“三姓乾大”同跪於灶前,燃香焚表。隨即主持人問道:“你們三位來此莊何事?”“三姓乾大”答道:“保鎖孩子”。於是由大幹大將長命鎖掛於孩子的脖項上。主持人再問道:“保鎖多少歲”?其母將子遞與其大幹大,大幹大抱定孩子答道:“天保三十歲。”又將孩子遞與二乾大,二乾大道:“地保三十歲。”再將孩子遞與三乾大,三乾大道:“三姓乾大保四十歲,共一百歲。”,再將孩子遞與其父。隨後“三姓乾大”給孩子取小名,過去起名一般與“保”有關,如“三保”、“保娃”、“天保”、“三姓”等。現在起名比較隨便,如亮亮、平平、虎虎、麗麗等。儀式完畢,即入宴席。 還有一種習俗叫“撞乾大”,即嬰兒未滿月期間,如有病來不及請“乾大”,就由父母抱著孩子跪在人來人往的十字路口等待,凡第一位過路人,他就無可推卸地成為孩子的“乾親”,因輩份和性別不同,可稱乾爺、乾奶、乾大、乾媽、乾哥、乾姐,小輩的由其父或爺代替。撞中的“乾親”,必須先將隨身所帶的帶子類拴於孩子的脖項上,到了滿月再舉行保鎖儀式。 孩子出生1周年,稱“過歲”。家裡將準備豐盛的酒席,請四鄰及親朋好友為孩子“賀歲”。賀歲時,先拜家譜,行祭祖禮。禮畢,炕鋪上乾淨的紅布,上擺筆墨紙硯、書本、牛鞭、針線、錢幣、算盤、尺子、剪刀、花朵等物品。隨即,母親將孩子遞與1本族的長者手中,長者先親吻1下孩子的臉蛋,再把孩子輕輕地向上一舉,然後放在紅布邊,讓他去抓上面的物品,俗稱“抓歲”。若先抓哪1件,抓牢之後,高興地玩起來,大家便拍手祝賀。抓上什麼物品就說明這孩子將來喜愛什麼行業。比如抓上筆墨紙硯或書本,這孩子將來那就是個讀書人;抓上牛鞭子,將來就是個種地的等等。 有的孩子從小多病,且久醫不愈,迷信者認為其犯“關”,如“白虎關”、“雞角關”等。若犯“關”,那就要求神許願,保佑平安。如果在神前許下願,到一定年齡就要還願。一般男孩12歲,女孩15歲月時,要請陰陽先生為其“打枷換鎖、酬神還願”。有的則把孩子送到廟上,求神佛保鎖。

民間喪葬習俗

在小南溝鄉農村,老人去世後,祭奠的儀式十分濃厚,以表達子孫對逝者的無限緬懷之情。 老人臨逝前,子女要為他洗臉淨身,穿好“老衣”。快咽氣時,要把老人抱著坐到炕下的木凳上,若死在炕上就是背了“炕基”,到陰曹地府也一直背在身上。給口中含一枚古幣(鎖口錢),用線拴在脖子或鈕扣上。含鎖口錢的用意一說是讓逝者在通往陰間的路上有錢花,一說是防逝者到陰曹地府信口開河。咽氣後,家裡的人將逝前的鋪蓋放到大門外,在大門口焚燒事先紮好的紙馬,叫“上路馬”;在地上鋪墊與逝者歲數相同的若干根穀草,稱“歲數草”,再將逝者頭向門口停放上面,用白紙置面(代表被子)。在手腕上拴一蕎麵餅,稱“打狗餅”;雙腳用麻繩子絞絆,稱“絆腳繩”,以防驚屍;靈旁拴一隻公雞,稱“倒頭雞”或“守靈雞”;大門外焚燒“倒頭紙”。遂掛紙條一束,表示有喪。隨即,在停放逝者的兩旁鋪上麥草。白天,孝子們按男左女右的方向跪在麥草上,叫“跪草”;夜裡睡在上面,叫“守靈”。一旦離開靈堂,手裡必須拿著喪棒。凡來祭靈的兒孫及親屬均要戴孝。親生兒女、兒媳戴長7尺、寬7寸,從頭頂順脊背而下拖至地面,用細麻繩系腰的拉孝;其他孝子均戴白布孝帽。出葬前,孝子不能吃葷、喝酒,不能唱歌、說笑,不能訓人、罵人。 老人去世第二天,同族的人要通知四鄰,稱“報喪”。報喪的人在路途中或院子裡遇見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要“叩頭”,且不能 進人家的屋裡。隨即,請逝者外家、娘家來人祭奠;請陰陽為逝者念經超度,卜定葬埋日時;請紙匠為逝者做紙活。紙活用茜芨或蘆葦扎制,彩紙、剪花表糊而成,有五供養、四合頭、小七星件、大七星件、十供養、十全等。“五供養”為上平房、左右側房、門房、小花架5件;“四合頭”為兩層上房、左右側房、過亭共4件;“七星件”是在四全頭的基礎上增加“靈堂”、接應幡、“人”(伺候逝者的金童、玉女)和“馬”(逝者的乘騎)三件;“十供養”是在“七星件”的基礎上增加“轎車”、“鹿”、“鶴”、“靠山”、轉燈等;“十全”是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紙活,除“十供養”外,另加守門獅子、硬燈照等。現在比過去又排場了許多,在此基礎上還增加了電視機、電冰櫃、洗衣機、電話、手機等現代化生活用品。紙活備齊,即設靈堂。先在屍體前用木板搭架,上擺紙活獻飯,桌上擺放靈牌位和遺像;在四周懸掛用白紙鑿成的靈條。靈前再放小几稱供桌,擺放香爐、燈、酒、供祭靈者點紙用。 停屍時間由陰陽卜定,少則2天,多則10天。出殯前孝子請外家或娘家來人看過亡人,若無異議,即“入殮”。入殮時,在棺材底下撒一層麥草,麥草上鋪好紅布褥子,放好枕頭,枕下放幾本書,表示亡者後輩知書達禮。將逝者安放在棺內,蓋上紅布或紅紙。入殮畢,然後請陰陽設壇打醮,頌經超度。當夜要“悼醮”,也叫“悼方桿”。由陰陽誦念咒語,招來本姓中已故的三代宗親、男女老幼以及一切無人祭祀的逝者幽靈,一邊頌經文,一邊一勺一勺往野外撒飯食,叫“放舍飯”,供招來的幽靈享用。在下葬的前一天晚上,要為逝者舉行一次隆重的祭奠和悼念活動,叫“家祭”。家祭一般在晚上七、八點進行。家祭時,孝子們頭戴白帽,身穿孝服,一手扶喪棒,一手點香表,跪於香案前。先由子女和媳婦為逝者洗臉,洗後的污水各人喝一口,不能倒掉;後由長子敬飯,長孫敬茶,重孫敬果。隨即,進行祭奠,其儀式極為複雜,有時要持續多半夜。祭文多為頌揚逝者功德,訴說祭奠人對逝者的懷念之情。屬同一輩份的,行一道文,先長輩,後晚輩。逝者的兒子不同於一般人,須行“三獻正禮”,時間長、禮數多、祭文也長。在祭奠中,先生念祭文一遍,陰陽誦經一遍,吹手繞孝子緩步吹奏三回,如此反覆,叫“游食”。游食畢,即“領羊”,一般牽兩隻公羊稱“靈羊”,作為逝者的代言人與孝子和眾親友“搭話”,當人們猜準逝者的心愿時,羊即擺頭、抖身,眾孝子叩頭慟哭。 起靈前,陰陽持靈前燒紙碗、盆,猛擊棺材大頭,將守靈雞摔出門外,口誦經文,意在趕靈啟程。親朋、家門中強壯者抬棺材出門,由長孫或幼子擎“靈幡”(俗稱“引魂乾”),於靈前呼其爺(或父)前導,長子伏棺下屈腰“背棺”而行,一孝子用白布牽引靈樞,一孝子沿路撒紙錢,稱“買路錢”。送葬時,走得越快越好,因為黃泉路上無客棧,否則靈魂就沒有歸宿。送葬隊伍路過人家時,人們在門前燃火以示驅鬼。 靈柩抬到墳地後,先繞墓坑左右各三圈,然後停放於墓坑沿,待時辰一到即下葬。下葬後,陰陽埋第一銑土,接著是孝子,隨後是外家四鄰。堆墳時,不得將鐵銑轉交他人,不能呼喚活著人的姓名。堆墳畢,眾人跪於墓前燒“紙活”、“冥幣”。葬畢歸來,凡去墳地者,都必須從事主門口燃起火堆越過方可進門,意在驅除鬼邪。 逝者埋葬後第三天,孝子要為新墳培土,叫“攢三”,攢三時不許慟哭。葬後一連7晚孝子要在墳前煨火。在逝者院內或門前燒紙,每7天燒1次,由近及遠,七七四十九天,俗稱“盡期”,要對亡人進行第1次祭奠;第100天為“百日”,進行第二次祭奠。1、2、3周年都要舉行較隆重的祭奠活動。

小南溝鄉土特產品

紫花苜蓿

苜蓿之所以被全世界公認為是“牧草之王”,其原因主要表現在: 第一,據史料記載,苜蓿是世界上栽培利用歷史最為悠久的優良牧草和飼料作物,其栽培利用歷史已有兩千多年。 第二,分布範圍廣,儘管其起源中心在伊朗,但經過不斷的傳播,早已遍及全世界各大洲的溫帶地區。 第三,種植面積大,一直名列全世界各類牧草之最。 第四,苜蓿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牧草和飼料作物,品質好,適口性極佳,其蛋白質含量可高達全株乾草的20%左右,除傳統上用以飼餵牛、馬外,也為其它多種家畜所喜食,是飼用價值最高的牧草和飼料作物之一。 第五,苜蓿是一種適應性極強的多年生豆科牧草,抗旱、抗寒,也有一定的耐鹽鹼性。一年種植,多年利用,利用年限可達8~10年,甚至更長。產草量高,每年可刈割2~3次。苜蓿還可以與根瘤菌共生固氮,肥沃土壤,可有效地提高輪作中後茬作物的產量,其發達的根系還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土的流失等。 第六,苜蓿的利用價值極廣,除作為優質飼草料外,還可以當蔬菜食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蜜源植物。 第七,由於苜蓿極高的利用價值及大量而穩定的市場需求,其草產品和種子的經濟價值也很高,超過一般的糧食作物,它對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牧民收入、加速畜牧業的穩定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等。總之,苜蓿具有生態、經濟、社會和產業四大效益兼顧的功能。 小南溝鄉地域寬廣,發展苜蓿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廣闊的前景。中共環縣委、環縣人民政府提出在3~5年內種植苜蓿100萬畝,養畜100萬頭(只)的草畜雙百萬目標,是客觀可行的。去今兩年已種植苜蓿93.8萬畝。曲子鎮慶陽綠鑫草畜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年加工草捆1.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091萬元,利潤96萬元,創稅52.86萬元。

二毛裘皮

灘羊,是中國特有的優良裘皮型綿羊品種,其羔羊皮稱“二毛皮”,是製造二毛皮衣的最佳原料。環縣的“二毛裘皮”被譽為“裘中之珍”,馳名中外。 小南溝發展灘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小南溝鄉北為半農半牧區,有較廣闊的草場。長期以來,牧區廣大民眾積累了豐富的飼養放牧、宰剝皮張、加工制裘的經驗。小南溝鄉有灘羊30萬隻,約占全省灘羊的四分之一,占全國的十分之一。位於小南溝鄉西北部的“環縣灘羊選育場”,是省級重點種畜場,現有精選灘羊2000餘只,年提供優質種羊300~500隻。 小南溝鄉灘羊毛纖維細長而勻,富有光澤和彈性,無乾死毛,是製造地毯的優質原料。灘羊肉質細嫩,脂肪分布均勻,膻腥味輕。特別是羔羊肉更是細嫩可口,成為小南溝鄉傳統的美味佳肴。 “二毛裘皮”,以其毛色潔白,光澤明亮、毛股彎曲、花穗美觀、質地柔軟、輕便保暖而馳名。它是環縣的重要出口物資,經濟效益顯著。

中藥材

小南溝鄉中藥材資源豐富,經初步認定,現有野生中藥材甘草、甘菊、小茴香、天仙籽、牛蒡子、車前子、白芥子、蒼耳、白蒺藜、枸杞子、白芍、地蒿、遠志、赤芍、防風、知母、柴胡、黨參、秦艽、五加皮、蒲公英等60餘種。人工栽培中藥材大棗、花椒、杏仁、桃仁、麻黃、桑枝、西瓜翠等63種。動物中藥材牛黃、雞內金、龍骨等27種。礦物中藥材石斛、石膏2種。各類中藥材年產量16000噸左右,年均銷售量250多噸,創收750萬元以上。具有十分廣闊的開發前景。 甘草 我國利用甘草治療疾病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被歷代名醫尊為“藥中之王”。東漢《神農本草經》稱甘草為“美草”、“蜜甘”,列為上品。唐代《藥性本草》載:“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歷來有“十方九(甘)草”、“無草不成方”之說。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之功能。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痙攣疼痛,痛腫疙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等。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甘草含有100多種有效化學成份,被美國、日本等國稱為“仙草”、“神草”。不僅如此,甘草還廣泛用於食品、飲料、菸草、化工、釀造、國防等行業。甘草酸用於啤酒生產能增加液沫、色澤、稠度和香味。也可用於製造鞋油、墨汁、染料等。 小南溝鄉地處陝、甘、寧三省(區)交界的山塬地區,野生甘草分布全縣各地,是甘草的主產區。目前人工栽培面積已超過2萬餘畝,年產甘草1000噸以上。
甘肅小南溝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