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古裂齒蛤(新種)是發現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甘溪的泥盆紀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溪古裂齒蛤(新種)
- 外文名:Eoschizodus ganxiensis Liu sp. nov.
- 形成時代:泥盆紀
- 產地: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甘溪
甘溪古裂齒蛤(新種)是發現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甘溪的泥盆紀時期化石。
甘溪古裂齒蛤(新種)是發現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甘溪的泥盆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殼壁較厚,高斜三角形。背緣於殼頂下曲成95~100度的鈍角,平滑地轉入寬凸圓的前緣;後背緣直而急斜,後背角約130~140度,後緣...
近對稱古裂齒蛤(新種)是發現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甘溪的泥盆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中等,近等腰三角形。背緣於殼頂下形成90~95度的角,逐漸地轉入寬凸的前緣;後背角鈍,約143~153度,後緣大致與前緣等高,微呈截頂狀,後腹角約90度;腹緣短,圓弧形,前腹角圓鈍。凸起均勻,中等膨凸,殼...
角狀古裂齒蛤是產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甘溪紅旗的泥盆紀(D)的化石。特性描述 小至中等,卵三角形至心狀三角形,前後背緣於殼頂下組成115~120度鈍角。後背緣直而斜,後背角明顯,約130~140度;後緣低,微凸,或斜切狀,後腹角75~80度;腹緣長,外曲;前緣高,凸圓。適度至頗膨凸,最大凸度居殼頂略...
北川古裂齒蛤是產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甘溪的泥盆紀(D)的化石。特性描述 小,斜三角形。背緣於殼頂彎成70~75度銳角。前緣微凸或直線狀,陡斜,前腹端鈍角狀或窄弧形;後背緣直,急速下斜;後緣短,與後背緣大致成一條直線,腹緣短,微外曲,後腹角70~75度。膨凸,中部最凸。後殼頂脊顯著,後背...
背凹古裂齒蛤是發現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甘溪崩柳槽的泥盆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小,斜卵形,背緣於殼頂下交成115~120度的鈍角。前背緣短而斜,以鈍角或弧與前緣相接,前緣凸圓;後背緣長,近殼頂處稍許內凹,其餘的直而下斜,後背角圓鈍,後緣窄凸,上部斜,下部圓銳。腹緣長,寬弧形。...
可靠古裂齒蛤(新種)是發現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甘溪的泥盆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中等大,寬卵形,前後背緣組成112~130度鈍角。前緣寬凸圓,後背緣直而斜,後背角125~135度,後緣略低,上部斜,下部凸圓,後腹角85~90度;腹緣長,外凸弱。中等至頗膨凸,殼頂略後下方距腹緣2/5殼高處殼膨...
圓三角形古裂齒蛤是發現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甘溪紅旗的泥盆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中等大,圓三角形。背緣於殼頂下曲成110度的鈍角。前緣規則凸圓,後緣微曲而斜,後腹角圓,小於90度,腹緣成規則寬弧形。適度膨凸,最大膨凸度位於殼體中部。後殼頂脊較細而顯,從殼頂延至後腹角。後背部區域...
甘溪古裂齒蛤(Eoschizodus ganxiensis)是採集於北川甘溪鄉謝家灣梅家院的岩石標本。特徵描述 殼壁較厚,高斜三角形。背緣於殼頂下曲成95~100度的鈍角,平滑地轉入寬凸圓的前緣;後背緣直而急斜,後背角約130~140度,後緣斜切狀,後腹角伸出,約75~80度;腹緣短,寬弧形。中等凸,最大凸度位於殼中上部。後背...
北川古裂齒蛤(新種)(Eoschizodus beichuanensis Liu sp. nov.)是採集於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甘溪的岩石標本。特徵描述 小,斜三角形。背緣於殼頂彎成70~75度銳角。前緣微凸或直線狀,降斜,前腹端鈍角狀或窄弧形;後背緣直,急速下斜,後緣短,與後背緣大致成一直線,腹緣短,微外曲,後腹角70~75度。...
圓三角形古裂齒蛤是產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鄉甘溪紅旗的泥盆紀(D)的化石。特性描述 中等大,圓三角形。背緣於殼頂下曲成110度的鈍角。前緣規則凸圓,後緣微曲而斜,後腹角圓,小於90度,腹緣成規則寬弧形。適度膨凸,最大膨凸度位於殼體中部。後殼頂脊較細而顯,從殼頂延至後腹角。後背部區域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