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潭縣(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

臨潭縣

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一般指本詞條

臨潭縣隸屬甘南藏族自治州,古稱洮州,位於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是農區與牧區、藏區與漢區的結合部。

臨潭縣總面積1557.68平方公里,境內屬高山丘陵地帶,海拔在2209—3926米之間,平均海拔2825米。全縣轄16個鄉(鎮)、141個行政村,總人口15萬人(2011年),有漢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等10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26%。

臨潭縣有國家AAAA級風景區冶力關黃澗子國家級森林公園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地質公園。

2011年臨潭縣完成生產總值(GDP)10.12億元,同比增長1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潭縣
  • 外文名稱:Lintan
  • 行政區類別:縣級
  • 所屬地區: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 下轄地區新城鎮城關鎮
  • 政府駐地:臨潭縣城關鎮
  • 電話區號:0941
  • 郵政區碼:747500
  • 地理位置:中國西北
  • 面積:1557.68平方公里
  • 人口:15萬人(2011年)
  • 氣候條件:高原性氣候
  • 著名景點:冶力關風景區
  • 機場:夏河機場
  • 火車站:合作站
  • 車牌代碼:甘P
  • 名人:王昌齡,侯顯,李晟
  • 特產:蕨菜,猴頭,花牛蘋果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氣候,人口民族,自然資源,水利水電資源,礦產資源,交通運輸,政治體制,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文化事業,風景名勝,民俗風情,

歷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千百年來一直是隴右漢藏聚合、農牧過渡,東進西出、南聯北往的門戶,被史家稱為北蔽河湟,西控番戎,東濟隴右的邊塞要地,是唐番古道的要衝地段,史稱“進藏門戶”,是始於宋、興於明、止於清的有名“茶馬互市”。
西漢王朝遷徙災民於洮州,遂帶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藝術。
西晉吐谷渾占據洮陽城,修廟宇,從古戰牛頭城遺址和古城村出土文物可知吐谷渾當時占領著古戰、舊城等要地,且信仰佛教,這也是臨潭第一座廟宇,佛教文化從此在洮州傳播。
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明將沐英率軍西征,在新城修築一座迄今保存較為完整的城堡,古稱洮州衛城。
唐置臨潭縣,相傳縣址臨近水潭,故名。
清設洮州廳。
民國二年(1913年)復置臨潭縣至今。
全景全景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臨潭縣轄13個鄉3個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臨潭縣,位於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是農區與牧區、藏區與漢區的結合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3°10′~103°52′,北緯34°30′~35°05′。總面積1557.68平方公里。
臨潭縣政府

地形

臨潭縣境內屬高山丘陵地區,地形西高東低,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多為低山深谷,峰巒疊峰,地形複雜,溝壑縱橫。海拔在2200-3926米之間,平均海拔2825米。

氣候

臨潭縣大部分氣候屬高寒乾旱區,寒冷、陰濕、四季不分明,降水東北多西南少,旱澇雹凍頻繁,具有長冬天夏、春秋相連、冬長冬冷而不寒、春季回暖慢、秋季降溫快、冬乾秋濕的高原氣候特色。年平均氣溫3.2℃ ;年降水量383.2--668.2毫米;蒸發量93至356毫米,日照時數2314小時,年平均無霜期65天左右。

人口民族

臨潭縣總人口15萬人(2011年)。有漢族、回族、藏族、蒙古族、東鄉族土族、滿族、苗族、黎族撒拉族等10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4.1萬人,占總人口的28%。

自然資源

水利水電資源

臨潭縣境內主要河流有洮河、冶木河、羊沙河。臨潭縣水能理論蘊藏量28.7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17.28萬千瓦,已開發1.51萬千瓦,占8.7%。青石山水電站、鹿兒台水電站和獨山子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75萬千瓦,年發電量8512萬千瓦/時。通過實施8802萬元的農網改造項目,臨潭縣已建成110千伏變電所1座,35千伏變電所4座,10千伏配電變580台。全縣電網線路累計達189條,總里程1567公里。新修集雨節灌水窖1300眼。
臨潭縣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臨潭縣境內有石灰石、石膏石、花崗岩、礦泉水等非金屬礦產資源和銻、黃金等礦產資源。石膏石儲量在4000萬立方米上,礦石品位平均在98%以上,為一級品石膏礦石。

交通運輸

2012年,臨潭投入公路建設資金達7.97億元。其中實施岷縣至合作二級公路,投資4.83億元;冶力關下峽隧道,投資1.5億元;實施通鄉油路6條154.552公里,投資6125萬元;實施通鄉等級公路2條44公里,投資424萬元;新改建通村砂礫路101條,411.692公里,投資2771.5萬元;新改建通村水泥路39條,220.5公里,投資4163萬元;實施渡改橋項目4座,投資842萬元;2009年、2010年兩年,交通基礎設施災後恢復重建項目25項,總投資2137.5萬元。臨潭縣16個鄉鎮全部通了油路或水泥路,通鄉公路通暢率達到100%。141個行政村通公路,行政村公路通達率達到100%。公路總路程達到1494.68公里。
臨潭縣(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
2011年,臨潭縣運輸車1063輛,完成總周轉量615.3萬噸/公里,比2010年增長7.9%。其中,客運車585輛(其中,計程車356輛,公車193輛,班線客車36輛)旅客周轉量720.2萬人/公里,增長3.1%;貨運車478輛,貨運周轉量543.3萬噸/公里,增長8.6%。

政治體制

宋健:甘南州委常委、臨潭縣委書記
李生文:縣委副書記、縣長
張羽:副書記
寧文興:副書記
加洋久美: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馬炳宏: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山梅蘭: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洪小流: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朱成花:縣委常委、副縣長
朱鋼:縣委常委、副縣長
貢巧才旦: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韓小東: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蘇煜琨:縣委常委、武裝部部長

經濟概況

綜述

2011年,臨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45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0年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21879萬元,比2010年增長7.6%;第二產業16367萬元,比2010年增長24.2%;第三產業63207萬元,比2010年增長12.8%。
臨潭縣一、二、三次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分別為21.4%,比2010年降低了16.2%,比2010年提高了1.27%;比2010年降低了62.4%。

第一產業

2011年,臨潭縣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為32341萬元,比2010年增長4.2%。其中,農業17256萬元,比2010年增長5.2%;牧業14158萬元,比2010年增長4.2%。臨潭縣農村社會實現增加值21879萬元,比2010年增長7.6%。其中,農業10166萬元,比2010年增長6.7%;牧業11291萬元,比2010年增長8.1%。

第二產業

2011年,臨潭縣工業企業增加值13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8.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250萬元,比2010年增長58.1%;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83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3.9%。
2011年,臨潭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578.1萬元,比2010年增長7.1%;實現利潤總額83.5萬,比2010年下降18%;利稅總額1043.4萬元,比2010年下降25.9%;資產總計達14965.6萬元,比2010年增長15.3%。
2011年,臨潭縣發電量27084.9萬度,比2010年增長35.5%,水泥213529.8噸,比2010年增長41.0%,供電量8300萬度,比2010年增長62.7%。
2011年,臨潭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767萬元,比2010年增長6.9%。其中,有資質建築企業全年生產總值1398萬元,比2010年增長28.5%。

第三產業

2011年,臨潭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990萬元,比2010年增長16.2%。從銷售單位所在地看城鎮完成1674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8%;鄉村完成7242萬元,比2010年增長25.2%。分行業看:批發業708萬元,比2010年增長16.3%;零售業17607萬元,比2010年增長10.5%;住宿業781萬元,比2010年增長16.2%;餐飲業4894萬元,比2010年增長43.3%。
2011年,臨潭縣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6220萬元,比2010年增長5%。其中,批發業1624萬元,比2010年增長3.2%;零售業4596萬元,比2010年增長5.7%。住宿餐飲業實現增加值27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2%。其中,住宿業68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6%;餐飲業2032萬元,比2010年增長16.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臨潭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28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獨立高中1所,獨立國中3所,職業技術中學1所,九年制學校5所,國小114所,學前教育幼稚園3所。在校學生31999人,在校教職工1888人。
臨潭縣(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
臨潭縣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沒有輟學學生,鞏固率為100%,畢業率為100%。國中階段入學率為99.67%,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為93.82%。農村留守兒童和城市流動人口子女分別為16814人、320人,入學率均為100%;國小、國中適齡兒童少年在非服務區人數分別為655、407人,入學率100%。初等教育完成率分別為97.07%,初級中等義務教育學業完成率分別為92.17%。

衛生事業

2011年末,臨潭縣有各類衛生機構32個,其中,綜合醫院3個,衛生院17個,婦幼保健站1個,疾控中心1個,社區服務中心(站)4個,新農合、愛衛會、紅十字會等其它衛生行政事業管理單位6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465張,與2010年持平,其中,醫院300張;衛生院165張。
2011年末,臨潭縣擁有衛生技術員435人,比2010年增長2.3%。其中,執業醫師137人,比2010年下降5.5%;執業助理醫師40人,比2010年增長25%;護理人員103人,比2010年下降12%;藥劑人員16人,比2010年下降5.9%,檢驗師24人,比2010年下降4%。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員32人,比2010年增長5.7%。

文化事業

2011年,臨潭縣有藝術團體1個,演出84場,觀眾22萬人次,對外交流3次,新創節目4個,獲得獎項2個。博物館(紀念館)2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2.8萬冊。全縣放映隊6支,全年放映1692場次。全縣農家書屋82個,藏書15多萬冊。全縣KTV娛樂場所9家,電玩娛樂全部取締,網咖9家。從事打字複印個體戶15家、印刷廠1家。全縣有1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
2011年,臨潭縣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1.5%和98.46%,分別比比2010年提高了0.4和1.7個百分點。全縣有線電視用戶2978戶,比2010年增長48.6%;村村通衛星地面接收設備用戶8094戶,增加8094戶。2011年共完成專題節目6集,比2010年增長68%;系列報導有10條,比2010年增長52%。總計播出各類新聞稿件453條,比2010年增長12.3%。臨潭縣出版發行文學期刊雜誌3種,共6期。文化宣傳網站2個,網路發表稿件300多篇,比2010年增長23%。

風景名勝

冶海冰圖
冶海冰圖是指天池冶海冬日結冰後冰面呈現的奇異現象。冶海在臨潭縣冶力關鎮北7公里處,當地漢族民眾稱常爺池,藏族民眾稱常阿瑪周措,是海拔2610米的山峽堰塞淡水湖。當地民眾因其神奇而奉其為神湖。冰圖是她多種神奇現象之一。
臨潭縣(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
朵山玉筍
朵山玉筍景觀在臨潭縣新城鎮北朵山之上,朵山又稱大石山。其景是在朵山饅頭形主峰東側山坡上,突生出一獨立石柱,高約120米,直徑40餘米,呈上下同徑的圓柱形,全由灰白色石灰岩構成。近觀聳然直立,如劍刺天,遠視如玉筍破土而出,所以稱其為朵山玉筍。
石門金鎖
石門金鎖位於臨潭縣石門鄉與卓尼縣洮硯鄉相鄰的洮水岸邊,這裡有一石峽,長約250米,從岷縣徑直北流的洮河在這裡結束開闊的步履,沖入石門大峽谷。峽谷東西兩岸矗然如削的峭壁如兩扇似啟非啟的石門扇,石門前有一半島形台地,上建有廟宇一座,從南向北順洮水流向瞻望峽口,廟宇形如掛在石門上的金鎖,給人以鎖猶在,門半啟,洮水破門而北去的俏然景觀。崖上有腳印痕跡數處,傳說是大禹用腳所踢而成,刀削處為大禹持斧劈成,而金鎖之下洮水緩流,清澈碧透,與下游浪高湍急的九甸峽相比,別具風味。
洮水流珠
洮水流珠是指洮河冬日凍冰如珠,隨河漂浮形成的奇觀。因洮河在東流北回中分南、北兩股,流往臨潭術布、洮濱、陳旗、石門、羊沙五鄉地域,故將洮河沿岸各地均稱為地域景色的洮水流珠名勝,也攬入洮州八景之一。
迭山橫雪
橫亘於臨潭南部的迭山長年積雪,登高遠眺,無論春夏秋冬皆能觀賞的遠山雪景。迭山就是橫亘於古洮州與迭州之間,分劃甘南地區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分水嶺—岷山山脈。由於此山脈東西走向,海拔多在4000-4500米以上,峰頂和山陰處多年積雪,四季不化,正好面對洮州方位。
臨潭縣(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
黑嶺喬松
黑嶺喬松景觀在臨潭縣三岔鄉西北的黑松嶺。這是臨潭大地現存其名,已無其景的消亡之景。據《洮州廳志地理名勝》記載,這裡原是一處洮水流域的原始森林,緣山長滿密密麻麻、經圓過度、高達十幾丈的雲杉、冷杉等松柏喬木,山高林密,洮岷驛道穿林而過,十分壯觀,隨有黑嶺喬松之景譽。經百年人為破壞,喬木蕩然無存,只留禿嶺憑弔。
玉兔臨凡
玉兔臨凡景觀在臨潭中部的新城鎮北的兔兒石山。這是一處純天然的景觀。是在一道山脊上,由裸露的灰色石灰岩構成的一前一後兩座兔形山峰,傍地追逐,撲朔迷離,頭軀耳鼻無一不形肖神似。相傳這是月宮玉兔,因難耐天上的空寂廣寒奔逃人間,被嫦娥點化成石。觀其景聽其說,在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外,使人深感天上人間 悲情何以如此相似。真是人神自古推嚴挹,蒼山無情鎖愁寒。

民俗風情

民間花燈
每年正月十五,臨潭各鄉四路能幹的漢藏農家婦女要事先捏出造型各異、形象生動的面燈。面燈分吉慶燈、月令燈和生肖燈等數種。捏完後上蒸籠蒸得半熟,再在燈底部栽上用藏香纏上棉花搓成的燈芯,添滿清油,然後點燃。點燈規程為先客後己,先長後幼,以示尊重客人和老人,祝福家庭和睦,吉祥如意。
迎神賽會
洮州衛城的端午節迎神賽會
在今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的新城鎮,有一座古老的城垣,其建築在四山環繞之中。城北有大石山(也叫朵山)、三角石山、鳳凰山等,城西南有煙墩山,東南是仁壽山(俗稱墩坡山),東南是紫螃山(俗稱雷祖山·丁家山)正南是紅樺山,它們都是西傾山中支的余脈。城體依山而築,東北高而西南低;南門河自西向東繞城而過。城牆周長有4000多米。有雉堞2050個。東、南、西三面牆體筆直,東北、北、西北沿山脊而築,蜿蜒於東隴山數座山峰上。各峰頭尚有數座烽火墩台遺蹟。全城氣勢雄偉,就如巨龍盤繞。 臨潭縣是中國最大的衛城——洮州衛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