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生長習性,黃化表現,物候期,繁殖方法,選苗圃地,前期準備,扦插繁殖,苗圃管理,栽培技術,園地建設,茶苗種植,幼齡茶園,成齡茶園,病蟲防治,主要價值,飲品,綠化,經濟,
植物學史
黃金芽茶樹於1998年被浙江省餘姚市的德氏家茶場發現於該市三七市鎮石步村,由自然變異單株通過無性繁殖而成,於2008年通過浙江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008年,被浙江省林木品種委員會認定為省級良種。
![黃金芽 黃金芽](/img/2/b54/I2YwIzMyETO3Q2YwgzMycDOkFjY3cDM2MTMzkTMxIjYyYmYmNDNzUDOzET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成熟的黃金芽茶
形態特徵
樹形灌木型,小葉類,早芽種。樹姿半開張,生長勢中,分枝部位低,分枝密度密。嫩枝無毛。葉革質,窄橢圓形,葉片長6.9厘米,葉片寬2.7厘米;葉片先端形狀鈍,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側脈5~7對,邊緣有鋸齒,葉柄長3~8毫米。葉色黃色。發芽密度高,茸毛少。
花1~3朵腋生,白色,花柄長4~6毫米,有時稍長;苞片2片,早落;萼片5片,闊卵形至圓形,長3~4毫米,無毛,宿存;花瓣5~6片,闊卵形,長1~1.6厘米,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雄蕊長8~13毫米,基部連生1~2毫米;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先端3裂,裂片長2~4毫米。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種子1~2粒。
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分布範圍
黃金芽在中國主要茶區都有引種栽培;適宜在浙江、江蘇、江西、貴州、安徽、湖北春秋冬季種植。
生長環境
眾多研究發現,黃金芽抗高溫強光、抗寒、抗旱性均較差。黃金芽宜選生長在海拔1200米以下,坡度小於15°的平坦地塊或坡度在15~25°的緩坡地,避風向陽或半陰半陽,土質肥沃,土層深度80厘米以上,土體疏鬆,質地較好,通透性良好,土體沒隔層,不積水,腐殖質含量高,營養豐富而平衡,呈酸性或弱酸性土壤。同時,附近要有水源。
生長習性
黃化表現
黃金芽茶樹品種黃化時期可持續兩三個季節。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黃金芽可達到全年黃色,其葉片黃化與光照的依賴關係十分密切,總體上呈現隨光照增強葉片黃化程度增加的趨勢,葉片會隨著環境光照強度由低到高依次呈現“淺綠—淺黃—黃色—金黃—黃泛白”等多種色澤。
王開榮等發現,黃金芽芽體在光照強度為1.5萬勒克斯以上出現黃化,光照強度達到6.0萬勒克斯時出現紅色芽;第4葉(成熟葉)在光照強度為2.5萬勒克斯以下時保持淺黃色,光照強度為3.0萬勒克斯時呈現明黃色,光照強度在6.0萬勒克斯以上時呈現深黃色。李明等研究發現,黃金芽的芽葉黃化啟動光照強度閾值在1.1萬~1.5萬勒克斯(光照強度低於1.1萬勒克斯時,芽體黃化表現不明顯;光照強度在1.5萬勒克斯以上時,芽體黃化表現明顯);光照強度在2.5萬勒克斯以上時,成葉黃化充分。相反的,遮光處理會使黃金芽葉色變綠。范延艮等通過雙層遮陰、單層遮陰和不遮陰3種光照處理,分別獲得了嫩綠、淺黃稍帶綠色、明黃色3種黃金芽春梢。同時,在實際觀察中也能發現,黃金芽樹冠下部蔭蔽位置存在返綠現象。
![黃金芽(甕安黃金芽) 黃金芽(甕安黃金芽)](/img/9/c4e/I2YhVTN5QWM2ATZ2gDMiVTO1IDZwkTZzQjM5UGMzYWM4MDOygDM3AjZyYW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黃金芽
物候期
在中國不同地區、不同年份,由於氣候差異,黃金芽的物候期不同。根據對部分文獻的研究,總結黃金芽物候期如表所示。由表可知,黃金芽在不同地區、不同年份的一葉期、二葉期和三葉期一般都集中在3月。根據學者對多地黃金芽物候期的觀測發現,黃金芽的物候期比常用對照品種福鼎大白晚。但學者對黃金芽物候期的界定存在爭論,有中生種和早生種兩種不同的判定。
王治會等發現,2019~2020年江西省黃金芽一葉期在3月27~28日,二葉期在3月30日至4月2日。夏功敏等調查發現,2012~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的黃金芽一葉期在3月13~27日,二葉期在3月16~31日;此地黃金芽兩個葉期時間相差較大,多與當地氣候有關。宋榮晶等通過實地調查研究發現,2015~2017年貴州省六盤水市黃金芽一葉期在3月10~26日,二葉期在3月15~31日,時間跨度也比較大(這是因為此地2017年春季比一般年份要晚20天左右)。張凌雲等發現2018~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七星區黃金芽一葉期在3月19~22日,二葉期在3月24~27日,時間相差不大。另外,王開榮等總結在年活動積溫為5000℃的區域,黃金芽一芽一葉開展期在3月底至4月。俞慧玲在浙江省雲和縣觀測到黃金芽的萌芽期在3月中旬。
繁殖方法
無性繁殖(短穗扦插繁殖)。
選苗圃地
一般選擇土壤呈微酸性(pH值在4.5~6.5之間)、地下水位低、通氣保肥性良好、避風向陽且具有灌溉條件的水稻田或緩坡地為宜。前茬最好套種過綠肥或肥田蘿蔔等,不要選擇前茬為烤菸或蔬菜的地塊。
![黃金芽(甕安黃金芽) 黃金芽(甕安黃金芽)](/img/2/99c/I2YwQWMzMmY1ITO5UmZ3YGZhZTNzITYzYWMwYWZlRTO0UzY4YGO0IWZkJj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黃金芽幼苗
前期準備
包括修築排灌設施、土地翻耕和整理等。
排灌及道路設施:首先在苗圃地的四周疏通排灌溝渠,深寬不低於30厘米;灌溉用蓄水池可建在苗床兩端的溝中,大小深淺可根據需要而定,最好同排灌溝渠相連。其次是修築進出苗圃地的道路,方便茶苗運輸。
翻耕:第一次翻耕用遴式犁進行操作,深度在25~30厘米之間,時間在每年7、8月間進行,耕后土地要充分曝曬。第二次翻耕用旋耕機進行操作,時間在起壟前進行,主要是把土塊搗碎,進一步清除田間雜物,並施足底肥,要均勻地鋪撒在土面上。一般以菜籽餅為好,每畝用量為150~200千克,若使用腐熟的農家肥,畝用量在1500千克以上。
苗床的整理:掏廂起壟,規格為長15~20米、寬1.2米,可用起壟機操作。一般以東西向為好,這樣不僅可以減輕風、凍害的侵襲,而且可以避免陽光直射影響茶苗生長。壟過長不便於管理,壟過寬易積水,過窄土地利用率不高。壟高取決於地勢和土質條件,若採用水稻田育苗,壟高在15~20厘米之間為宜,這樣有利於排水。廂溝寬在30~35厘米之間,和成人鞋子尺寸相當即可。
鋪心土:取深土層未受污染的酸性紅、黃壤土,經搗碎後均勻鋪在做好的廂面上,厚度在7~10厘米之間。為控制雜菌侵染,先用乙草胺或丁草胺每畝120毫升兌水60千克對廂面進行噴霧消毒,再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對廂面進行噴霧殺菌。
安裝噴灌及遮陰設施:安裝PVC塑膠管材、全自動地插式噴灌設備,要求給水泵與蓄水池相連,每隔3個廂面鋪設分支管,分支管上每隔0.7米安裝1個十字霧化噴頭、每隔3米安裝1個小旋輪噴頭,根據苗圃管理時期或茶苗缺水狀況交替使用。然後在整個苗床內,每隔4米安插一根1.5~1.7米高度的木樁,用小竹裘、竹片或鐵絲把木樁頂端連線成平頂支撐網架,然後將四周拉緊固定。
扦插繁殖
穗條:采自黃金芽母本園的穗條質量要求長度在25厘米以上,莖幹的直徑在3毫米以上,當年新梢80%呈木質化。對採收的穗條要注意保鮮,應存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最好在48小時內剪成插穗插人土中。
剪穗:黔中地區茶苗扞插在夏末秋初(8月下旬)以後進行,為避免烈日傷害,每天剪取插穗的時間應在早晨或下午4時後。黃金芽標準插穗長3.0~3.3厘米之間,並帶有一片成熟葉和一個腋芽,腋芽以膨脹期至魚葉期為好。只剪取枝條半木質化程度以上的部分,未木質化的部分丟棄不用。剪穗時剪口要求平滑,葉柄上端留樁2~3毫米為宜。
扞插技術要點:因黃金芽為中小葉種茶樹,育苗規格為行距7厘米,株距2厘米左右,要求葉片互不重疊為宜,每畝可扞插20~22萬穗。具體操作:首先要提前2~3小時對廂面充分灑水,當土壤呈“濕而不沾”的鬆軟狀態時方可進行扞插。其次是扞插時要直插入土,深度要求葉柄基部與廂面平齊,葉片的朝向為順風方向。第三是每扞插完成-一行後要把穗條邊的泥土適度撤壓,使穗莖和泥土緊密結合。第四是扞插時要注意遮陰,以防止烈日暴曬。第五是每扞插完成一廂後要立即支竹拱架、蓋薄膜、鋪遮陽網等。
苗圃管理
光照:據王開榮等研究,“黃金芽”茶樹在強光照射下,光誘導蛋白、基因表達受到抑制,對高溫強光環境的耐受能力較弱。因此在夏季扞插的苗圃光照管理時,要選擇75%的黑色遮陽網,鋪在搭建好的平頂棚架上,每廂竹拱蓬上還要鋪一層,防止陽光暴曬。隨著插穗髮根展葉,遮陰度可逐漸降低,入秋以後可以揭掉竹拱蓬上的遮陽網。
溫度:黃金芽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3~28℃,在此溫度範圍內,若其他條件滿足其生長的需要,生育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甕安地區為高海拔低熱區。插穗扞插完後應立即對其進行竹拱棚薄膜覆蓋,弧高為50厘米,四周薄膜埋入土內,使薄膜保持完好且緊密封閉,不能有破損孔洞,創造插穗生長的小氣候環境,穩定插穗生長所需溫濕度。冬季氣溫低,可覆蓋雙層薄膜進行保溫。
水分:一般苗床土壤持水量需保持在80%左右為好,髮根前略高些,隨著插穗開始髮根展葉,土壤持水量可低些。實際生產中,夏季扞插的苗圃要在廂面上澆足水分,並用薄膜對廂面進行弧型封閉覆蓋。般冬前扞插的苗圃,不必每天澆水,等來年春季氣溫升高,需要揭膜除草施肥時可以適當澆水。澆水原則是以廂面不泛白,溝內不積水為宜。
除草施肥:除草是開春後至出苗前這段時期的關鍵工作,主要是為茶苗提供良好的生長空間,做到除早除盡、護苗保苗。施追肥一般在每次除草之後配合澆水進行,第1次施肥以腐熟的人糞尿為好,即100千克清水加人糞尿8千克,以後每隔25~30天施1次,可用0.5%硫酸銨水溶液澆施或每畝4~7千克尿素均勻撒施,遵循先淡後濃、少量多次的原則。
修剪:當大部分茶苗高度達到25厘米時,用修枝剪或修剪機剪去離地面高度20厘米以上的嫩梢,這樣可促進側枝的生長,增加莖幹的粗度。修剪時間最好在晴天進行。
栽培技術
園地建設
選擇背靠西南、漫射光為主、生態環境優越的茶區或被山體、密林等遮擋的谷地、陰坡茶園,園地坡度25°以下,土層深8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100厘米以下,有機質含量較高,pH值為4.5~6.5的沙質壤土為主的地段。平地和坡度≤15°的緩坡按等高線布置茶行,15°~25°山坡開成內傾等高地,梯面寬度≥1.5米。園地開墾分初墾和復墾二次進行。初墾深40厘米,清除樹根、草根、石塊等雜物,復墾深30厘米,熟地在清除前作物後深墾1次即可。種植前1個月按茶行開種植溝深30厘米,寬60厘米。溝內施足底肥,施餅肥3000~6000千克/公頃、農家堆肥15~30噸/公頃,施入後與土拌勻,覆土10厘米。
![黃金芽(甕安黃金芽) 黃金芽(甕安黃金芽)](/img/8/65c/I2YmdjN0EGMiNmY3E2YwMmYhdzN3AjYkJjM4kjM1ATO3YWOwMjM2QDNhFj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黃金芽茶園
茶苗種植
2月中旬至3月上旬或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定植。雙行單株,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30厘米,株距30厘米;單行雙株,行距150厘米,株距30厘米。栽植時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後逐層填土層層壓實,將土壤覆蓋至不露鬚根後,澆足定根水,覆土5厘米,覆土部位稍低於地面,茶苗入土至少10厘米。定植後及時覆蓋防旱保苗,覆蓋材料可用黑色薄膜、茅草、稻草、秸稈等,鋪草用量不低於22.5噸/公頃。
幼齡茶園
茶苗定植後,注意抗旱保苗,定期除草、修剪、施肥、耕作。茶園除草採用機械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結合的方式,全年6~7次,禁止使用除草劑。茶苗定植後、第2年春茶後、第2年秋梢前或第3年春後分別進行定型修剪,高度依次為離地15、25~30、35~40厘米。第3次定型修剪也可在二輪梢後生長到15厘米以上時以打頂采替代。新茶園種植第1年最大光照強度控制在5萬勒克斯以下;第2~3年最大光照強度控制在6萬勒克斯以下,使茶樹新梢未成熟葉片色澤呈綠色、黃綠色,促進樹冠的生長培養。種植第1年春梢萌展到1芽2葉後、氣溫25℃以上時,第2年春茶修剪後,第3年夏秋季節氣溫30℃以上時,光照過強、不適宜地段上栽培的弱勢茶園在5~9月氣溫30℃以上,茶園內套種高稈植物,進行高度、冠幅和分枝密度的合理控制,或覆蓋中心高度不低於70厘米、遮光率50%~70%的黑色遮陽網。
![黃金芽(甕安黃金芽) 黃金芽(甕安黃金芽)](/img/f/17d/I2YldjZxIjZ2QTYwI2YjZjM5MWYhZmNhVGMycjMygTOyUDM5cjZ5AzMycD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黃金芽茶園
施肥幼齡茶園以速效肥為主,每年“一基三追”,年施純N75.0~112.5千克/公頃,氮、磷、鉀比例2:1.5:1.5,基肥施餅肥1125千克/公頃。土壤含水量低於70%時,通過灌溉、鋪草、淺耕、培土、遮陽、種植綠肥等措施滿足水分的供給。
成齡茶園
成齡茶園通過灌溉、鋪草、遮陽、耕作等辦法增加土壤水分供應,同時通過修剪、施肥、除草等措施增加產量、保證品質。土壤含水量低於70%時,節水灌溉。為避免發生日灼現象,5~9月當光強度>6萬勒克斯時,採用遮光率50%的黑色遮陽網覆蓋或間作高稈植物合理控制光照。在春茶前、夏茶前和7月上旬至9月上旬進行中耕除草,深度5~10厘米;茶樹秋梢生長休止至寒冬來臨前進行茶園行間土壤深翻,翻耕深度為15~20厘米。每年春茶采後或茶季結束後,剪去冠面3~5厘米的枝葉。
![黃金芽(甕安黃金芽) 黃金芽(甕安黃金芽)](/img/9/437/I2YkdTOwUmYmFjMmZDNkFzM5ADMzM2Y3MjZjBTZwIzNyIDO5ITNwkzNmhD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黃金芽茶園
在茶樹行間冠面間距<30厘米時,結合輕修剪進行切邊修剪。茶樹一、二、三級骨幹枝較強壯,有一定蓬面,但蓬面生產枝衰老、茶蓬內徒長枝和雞爪枝多、育芽能力弱、茶芽瘦小,經輕修剪不能形成豐產樹冠面的茶園,春茶採摘後或9~10月,剪去樹冠表面10~15厘米的枝葉,保留三級骨幹枝,實現深修剪。茶樹一、二級骨幹枝較強壯,但樹勢趨向衰老、蓬下出現徒長枝、蓬面雞爪枝和節節枝多、育芽能力差,經深修剪不能恢復豐產樹冠面的茶園,春茶採摘後,應剪去茶樹上部離地40~45厘米的枝條,保留一、二級骨幹枝,剪口要求完整平滑,剪後疏枝清蔸實現重修剪。樹勢嚴重衰老、多枯枝和病蟲枝、芽葉稀少細弱、病蟲等自然災害嚴重損傷樹勢、枝條大量枯死、管理不當未形成骨幹枝、未老先衰,經重修剪仍不能恢復豐產樹冠面的茶園,春茶採摘後,離地10~15厘米將茶樹上部枝條全部剪去,實行台刈。
每年“一基三追”,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宜用商品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餅肥作基肥,含硫複合肥、尿素等作追肥,施肥量參照乾茶產量確定,每生產100千克乾茶施用純N15~18千克,氮、磷、鉀用量比例為3:1:1。氮肥中基肥和追肥之比為7:3,茶葉單產高的茶園追肥比重高於單產低的茶園,春、夏、秋3季追肥比例為4:3:3。
![黃金芽(甕安黃金芽) 黃金芽(甕安黃金芽)](/img/5/ba2/QmN1UTMwkTY5kDOiRjMlZGO2QjNzUjYhhDM3AjZyUWOmdzNyYDZ3gjY4AT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黃金芽茶園
病蟲防治
苗期病害發生以茶餅病和茶炭疽病為主,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進行預防或控制。同時注意假眼小綠葉蟬、茶尺螻等蟲害危害,其所用農藥種類、用量和防治方法均與生產茶園相同。
成齡茶園針對小貫小綠葉蟬、灰茶尺蠖、茶黑翅粉虱、茶橙癭蟎、茶跗線蟎、茶餅病等病蟲害,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進行預警防控。按要求及時、分批、多次採摘鮮葉,冬季清園施基肥,進行茶園翻耕和修剪,減少蟲口數量,清除茶樹根部的枯枝、雜草,施基肥時將枯枝、雜草、落葉及表土清理至行間深埋。冬季套用礦物油、石硫合劑清園。用天敵友好型殺蟲燈誘殺害蟲,每1.33公頃安裝1台殺蟲燈。用天敵友好型色板誘殺小貫小綠葉蟬,設定密度為375~450張/公頃;用性誘劑誘殺灰茶尺蠖等害蟲。將捕食蟎、寄生蜂、瓢蟲、草蛉、蜘蛛、螳螂等害蟲天敵經室內人工大量飼養後釋放到茶園,控制相應的害蟲。也可採用高效低毒、水溶性替代農藥,按不同農藥使用規範用藥。
![黃金芽(甕安黃金芽) 黃金芽(甕安黃金芽)](/img/7/c5f/I2Y1AjZwETNjRTYxgjZjZ2YxMmZhNjZiBjNiZDNyYjZzYjY2kDMlJmZxMj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黃金芽茶園
主要價值
飲品
在茶葉生產中,以黃金芽加工製作綠茶數量最多,也有部分製作成紅茶,少量製作成黃茶、白茶等。由於黃金芽品種較為獨特,製作出的茶帶有明顯的品種特點。黃金芽具有胺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酚氨比低的特點,製成綠茶具有獨特的優勢,用黃金芽製成的綠茶一般有“三黃”的品質特徵,即乾茶亮黃、湯色嫩黃、葉底明黃。香氣鮮濃持久,滋味清醇鮮爽。
不同地區、不同時期黃金芽鮮葉理化成分含量不同。根據已有文獻記載,黃金芽胺基酸含量在2.70%~7.00%,咖啡鹼含量在3.50%~3.80%,茶多酚含量在15.81%~22.90%,酚氨比在2.91~7.60,兒茶素含量在12.60%~15.04%。
綠化
黃金芽除了可以作為生產用茶樹外,還可以用於園林綠化(景觀林、行道樹等低層綠化)。
經濟
黃金芽第1生長周期畝產18.5千克,比對照
白葉1號增產33.1%;第2生長周期畝產27.3千克,比對照白葉1號增產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