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安生物群特徵及其環境演化研究

《甕安生物群特徵及其環境演化研究》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尹崇玉,柳永清,高林志,王自強,唐烽,劉鵬舉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甕安生物群特徵及其環境演化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尹崇玉,柳永清,高林志,王自強,唐烽,劉鵬舉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070021
  • 獲獎證書編號:KJ2007-2-13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甕安生物群特徵及其環境演化研究》項目是受中國地質調查局委託,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下達的綜合性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0213000042。通過對甕安生物群典型地區含化石地層的深入研究,結合揚子地台其他地區陡山沱期古生物群的多學科綜合研究與對比,更全面地揭示震旦紀陡山沱期磷酸鹽化球狀化石的真實屬性以及化石群的沉積環境和埋藏機制等問題,全面提升震旦紀陡山沱期礦化生物群的研究精度,揭示伊迪卡拉紀早期後生動物胚胎髮育情況以及與早寒武世梅樹村期胚胎化石的演化聯繫。為地球早期後生動物的起源和演化研究提供珍貴的材料,為震旦紀的生物地層對比提供科學依據。 通過對貴州甕安地區陡山沱期含磷層位的系統微體古生物學研究,獲得了大量磷酸鹽化實體化石資料。發現貴州甕安生物群與峽東地區震旦系標準剖面陡山沱組下部至中部出現的矽化生物群有很多相同屬種,可以進行對比,層位大體相當,並發現一些磷酸鹽化具刺疑源類化石的新資料。首次發現一些具‘出芽’構造的球狀化石,其形態及大小與已報導的後生動物休眠卵相似,為研究其生物屬性提供了新線索。首次確認了Tianzhushania 與Megasphaera 部分種的同物異名關係,證明其同屬後生動物休眠卵化石。在黃陵背斜東南翼陡山沱組中首次發現兩個宏體炭質壓膜化石新層位,為震旦紀陡山沱期生物地層的對比提供了新依據。 採用多學科綜合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陡山沱組沉積相與沉積環境,首次對甕安地區陡山沱組含磷岩系的沉積模式進行了探討。 在震旦系和南華系發現了多層凝灰岩夾層和含碎屑鋯石的黏土岩。對其中的鋯石分別進行SHRIMP測年,獲得了多個年齡數據,為晚新元古代地層研究提供了重要年代學證據。新年齡證據表明甕安生物群出現於620~575Ma之間,主體早於典型伊迪卡拉生物群出現的時代;廟河生物群出現的層位與最早伊迪卡拉型生物群出現的層位大體相當。 獲得了甕安地區北斗山剖面和朵丁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組蓋帽碳酸鹽岩的碳、氧穩定同位素變化新資料,為地層對比提供了新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