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逸女

甄逸女出生於後漢靈帝光和五年(一八二年),比曹丕長五歲,較曹植長十歲。她是中山無極人,漢太保甄邯之後。父甄逸,官上蔡令。

基本介紹

  • 本名:甄逸女
  • 別稱:甄宓
  • 所處時代:魏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中山無極
  • 出生時間:一八二年
生平,相關事跡,後人的臆測誤導,還原真相,

生平

《魏書》注列舉甄逸的三男五女,都有名字,惟獨沒有她的名字,稱她為「甄宓」,那是後人妄加的,有可能是由洛神伏(宓)犧氏牽連而來。〈本傳〉注稱她:「每寢寐,家中髣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後相者劉良相後及諸子,良指後曰:『此女貴乃不可言。』」小姑居處時即已有識見,如〈本傳〉記:「後天下兵亂,加以饑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時後家大有儲谷,頗以買之。後年十餘歲,白母曰:『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又左右皆飢乏,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舉家稱善,即從後言。」  賢德的美女嫁給袁紹的次子袁熙。袁曹之戰,冀州城破,美麗的女俘竟被曹丕所納。《魏略》記:「文帝入紹舍,見紹妻及後,後怖,以頭伏姑膝上,紹妻兩手自搏。文帝謂曰:『劉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婦舉頭!』姑乃捧後令仰,文帝就視,見其顏色非凡,稱嘆之。太祖聞其意,遂為迎娶。」  曾受武宣皇后(她的婆母卞後)稱讚「此真孝婦也」,她替曹丕生下一子一女(明帝曹叡、東鄉公主)。 但在曹丕纂漢即位之後,情況改變,本傳稱:「踐阼之後,山陽公(漢獻帝)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后、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二二一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推算她的生平是三十九歲。

相關事跡

一代紅妝,盛年冤死,與她有關的人與事,史傳所列,亦復不少,今列於後:  《魏氏春秋》記:「袁紹之敗也,融(孔融)與太祖書曰:『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太祖以融學博,謂書傳所記。後見,問之,對曰:『以今度之,想其當然耳!』(就如你將甄氏收納為子媳一樣。)十三年,融對孫權使,有訕謗之言,坐棄市。」孔融的文風幽默,影響到不能慎言,是為招禍之源。曹公雖然大度,但對如此刻薄的嘲諷也難忍受。  《魏書》劉楨傳《典略》註記:「其後太子嘗請諸文學,酒酣坐歡,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眾人鹹伏;而楨獨平視。太祖聞之,乃收楨,減死輸作。」膽大浪漫的詩人劉楨,居然盯著尊貴的世子夫人看,活該要被罰勞動服務。由此可知,那甄氏之美確是不凡。  《魏書·方技傳》記周宣為文帝解夢:「無幾,帝復問曰:『我昨夜夢青氣自地屬天。』宣對曰:『天下當有貴女子冤死。』是時,帝已遣使賜甄后璽書(賜死),聞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筆者忖度,宮廷鬥爭險惡;此時一定有爪牙急足傳訊,當權的郭后提前動手,命人以米糠塞口,使甄后窒息而死。而奇人周宣的解夢先兆也確是神奇。傳中又記:「文帝問宣曰:『吾夢殿屋兩瓦墮地,化為雙鴛鴦,此何謂也?』宣對曰:『後宮當有暴死者。』帝曰:『吾詐卿耳!』宣對曰:『夫夢者意耳,苟以形言,便占吉凶。』言未畢,而黃門令奏宮人相殺。」最有名的是周宣的「芻狗三占」。傳記有:  嘗有問宣曰:「吾昨夜夢見芻狗,其占何也?」宣答曰:「君欲得美食耳!」有頃,出行,果遇豐膳。從又問宣曰:「昨夜復夢見芻狗,何也?」宣曰:「君欲墮車折腳,宣戒慎之。」頃之,果如宣言。後又問宣:「昨夜復夢見芻狗,何也?」宜曰:「君家失火,當善護之。」俄遂火起。語宣曰:「前後三時,皆不夢也,聊試君耳,何以皆驗邪?」宣對曰:「此神靈動君使言,故與真夢無異也。」又問宣曰:「三夢芻狗而其占不同,何也?」宣曰:「芻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夢,當得餘食也。祭祀既訖,則芻狗為車所轢,故中夢當墮車折腳也。芻狗既車轢之後,必載以為樵,故後夢憂失火也。」

後人的臆測誤導

(一)曹植洛神賦自序「黃初四年,余朝京師,返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曹植所引故事本屬男女浪漫戀愛情事,容易引發後人的猜測聯想。  (二)李善的文選注引記李善,唐江都人,生年不可考,卒於武后載初元年(六八九年),約六十歲,上推生年當在唐太宗貞觀三年(六二九年)左右。其人「淹貫古今,不能屬辭」(博學,但不善寫作),時人號為「書簏」(只是裝書的容器)。為《昭明文選》作注,在洛神賦注中加入了沒有根據的資料(或是由曹植自序引發的假想):「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 …黃國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鏤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 …乃以枕賚植……將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見女來。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席(「薦枕」典喻男女合體關係)……遣人獻珠於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後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李善的注引並未列具出處依據,筆者以為這只是他的臆測。理由是:原作名稱是「感鄄」(作者的封地)而非「感甄」,鄄甄不同,和甄后扯不上關係。作者曹植不可能愛上大他十歲的嫂嫂。皇帝哥哥也不可能將亡妻所用的枕頭送給弟弟。更可信的是:明帝既是甄后之子,按照一般子女諱言母親艷事的常情,果若感鄄賦之作是在影射甄后,身為兒子,大權在握的皇帝豈能容忍?  (三)李商隱詩作的誤傳有李善的臆測注引在前,影響到晚唐李商隱詩作的誤傳:「賈氏窺簾韓椽少(晉代美男子韓壽,在司空賈充手下任椽,賈充之女賈午窺簾悅之),宓妃留枕魏王才。」這位大詩人還有他更荒謬的詩作:「君王(曹植)不得為天子,半為當時賦洛神。」指稱曹植因洛神之作而不得立為世子、天子。但若考查史事,決定立嗣的是曹操,而洛神賦作於魏文帝黃初四年(二二三年),距離魏王曹操崩逝的建安二十五年(二二○年),已是三年之後,死去的魏王哪能預知此事?雖然我們不願批評這位唯美文風,象徵大師的名詩人,但對他創作態度的不夠嚴謹,搜材未經考查斟酌,也不能苟同。

還原真相

後漢文風多用譬喻,如以香草美人喻君子,建安賡繼餘緒,開啟六朝華美文風的曹植當然擅長於此。筆者以為:〈洛神賦〉的書寫策略即為用譬。形容洛神的「丹唇外朗、皓齒白鮮、明眸善睞」「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近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即是以美女譬喻作者自己的「才美」,並讚美他至愛的魏王朝。「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喻意更是明顯賦作寫於黃初四年,曹丕在位,這篇作品是子建特別寫給嫉他、害他的老哥皇帝看的。當然,也明知老哥雅愛文學必然會看。也相信他一定會看得懂賦中譬喻之意。文情並茂的作品可能有如「良媒」,化解老哥皇帝的疑慮,了解到老弟絕非想要爭奪政權,而只是身為魏王室曹家的一員,熱愛曹魏,自忖才能尚堪驅馳,希望能泯忘前嫌,棄瑕錄用,讓他在文藝之外的事功之途也能有所表現,庶幾無忝所生,無負家國。  《洛神賦》的寓意畢竟成空,高才數奇的子建以強壯華年咽恨辭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