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邦社區

瓦邦社區

瓦邦(Vauban)社區坐落在德國弗萊堡市郊區,是個高檔試驗住宅區。居民僅5000人的瓦邦社區是歐洲為數不多的腳踏車數量超過汽車的小區和唯一一個家庭用電量和發電量實現平衡的小區。

獨具匠心的節能設計和超前的環保理念,使這裡成為歐洲低碳經濟的人居典範。在瓦邦,70%的居民沒有私家車,出行主要靠腳踏車和有軌電車。它不僅是歐洲人嚮往的生活模式,也是其他國家那些住在與繁華鬧市相對隔離、每天不得不靠車輪代步的人效仿的範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邦社區
  • 外文名:Vauban
  • 地址:德國弗萊堡市郊區
  • 人數:5000
  • 出行:腳踏車
簡介,形成原因,特點,供電系統,“無車生活”,節能省電,影響,模仿者,瓦邦太陽能住宅區展示,

簡介

肥皂盒般的排屋整齊劃一,小院花牆綠藤纏繞,入口處還有一片嬉皮憤青的簡易棚屋。如果不是家家戶戶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走過路過,人們很難相信這裡就是德國最“綠”的小鎮——弗萊堡的瓦邦社區。
居民僅5000人的瓦邦社區是歐洲為數不多的腳踏車數量超過汽車的小區和唯一一個家庭用電量和發電量實現平衡的小區。獨具匠心的節能設計和超前的環保理念,使這裡成為歐洲低碳經濟的人居典範。緊鄰法國和瑞士的小城弗萊堡市本身就是個“大試驗田”,太陽能電池板隨處可見,有個別工廠甚至實現了“零排放”。能實現無車理念有當地政府的努力,也有歷史的“促成”。教育和旅遊業是弗萊堡市的支柱產業,這裡沒有重污染的工業。而在瓦邦社區,社會層次更為單一,小區的居民主要是弗萊堡大學的教師和員工,屬於收入穩定的知識中產階層,因而在環保生活理念上比較一致,許多環保措施,並沒有法律強制執行,主要靠小區居民的自覺維持。

形成原因

瓦邦生態社區的形成,有其獨特的歷史原因。這裡曾是德國納粹的軍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被法國軍隊接管,直到1992年才還給弗萊堡市。20世紀70年代,德國政府打算在弗萊堡外30公里處建一座核電站,但遭到強烈反對,弗萊堡市民掀起了大規模的反核抗議示威,環保生態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
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裡一度是無政府主義者和嬉皮士的樂園,破敗不堪。一直到20年前德國統一,弗萊堡市決定收回部分土地和住宅,在“一張白紙”上,以全新的環保理念重新規劃,並從市財政預算中撥出專款,對舊營房的節能改造及居民的環保措施提供財政補貼,僅2008年就達50萬歐元。
由於當初是用做軍事基地,所謂的“路”只是營房與營房間的小道而已,不適合私家車通行。原來的建築物很久之後才拆掉,現在規模的瓦邦社區2006年才完全成形。它是德國一項叫做“優智計畫”的組成部分。從1992年到2007年,儘管人口增長了10%,但弗萊堡市的碳排放量卻下降了14%,預計到2030年,碳排放量將下降40%,遠遠超過歐盟領導人去年12月確定的20%的下降目標。
瓦邦的絕大多數街道都不允許開車瓦邦的絕大多數街道都不允許開車

特點

供電系統

瓦邦社區內一排排的房屋非常有格調,大多四五層高,房屋設計得很環保,可以減少熱損失,節約能源消耗。房屋還點綴以外國進口的木頭,家家戶戶有精緻的陽台。在這裡,幾乎所有的公共建築,包括辦公樓、超市、停車場屋頂上都安裝了大片的太陽能板,居民住宅屋頂上,也大多裝有太陽能板,他們形象地稱之為“向日葵屋”或“太陽船屋”。
然而,居民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並不是給自己家用的,而是“返還”到城市供電系統,並獲取收益。每年靠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每戶居民“賣電”就能掙到6000歐元。安裝一套電池板及輸電設備,代價不菲,約需54萬歐元。但市政府承諾,1年6000歐元用於購買居民的發電,20年不變。瓦邦小區的用電和暖氣靠的是附近一座小型熱電站,熱電站燒的不是煤,而是碎木屑,以減少碳排放。
瓦邦社區成排設計的環保房屋瓦邦社區成排設計的環保房屋

“無車生活”

走進瓦邦社區,在小區道路上,30公里的限速標誌隨處可見,而人為設定的柱樁和斷頭路明白無誤地告訴你,這裡不歡迎汽車。
事實上,在瓦邦,70%的居民沒有私家車,出行主要靠腳踏車有軌電車。在小區邊上有一座7層太陽能停車場,這裡是小區最主要的停車場,但停車費居然高達17500歐元一年。因此,一半以上的小區居民都加入了拼車俱樂部,每年會費600歐元。碰到搬運大件物品或出遠門時,他們就打的或去租車。
瓦邦社區居民通常下了電車走路就能到家;而家門口的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出門走幾步就能辦事。在歐洲、美國及其他許多地區正掀起一股潮流,即儘量使郊區生活遠離汽車。

節能省電

在歐洲,一般居民家裡用電量大約為每平方米一年220度電,而弗萊堡市居民建築的平均用電量每年僅為每平方米50度電。從1992年開始,弗萊堡市就規定,所有的新建住宅節能標準要比德國政府規定的標準低30%。而在瓦邦,有100多套超級節能住宅,每年用電量居然只有每平方米15度。
瓦邦社區的居民介紹說,首先住宅的牆壁內有30厘米的泡沫夾層,起著隔音、隔熱和保暖的功能,窗戶是密封嚴實的三層玻璃窗,最重要的是通風設計,牆板內有一條煙道直通屋頂,室內外空氣通過煙道流通,保持室內冬暖夏涼。雖然這種節能房屋的造價要比普通住宅貴10%,但節能效益也超過90%。

影響

最近20年(1989年—2009年),各個城市都在努力打造出行環境,比如讓城市變密集,讓行人更方便等。現在一些規劃者開始將這一概念引入郊區,尤其是在生態效益方面。郊區建築應當更加緊湊,更易利用公共運輸,同時減少停車位。所以新的設計多將店鋪沿社區主要街道線形排列,可以步行到達,而不是像以前需要開車去到遠離住宅區的大型購物中心。
目前(2009年),美國環保局正在積極倡導社區減少汽車使用,立法者也在審慎地研究相關法案。眾多專家都期望藉助美國今年將要通過的聯邦6年交通預算,來提升郊區公共運輸的地位。在歐洲,一些國家已經考慮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此類計畫。2008年末,英國開始了一項全方位的改革計畫,為了減少私人汽車使用,政府要求所以新建社區必須有便利的公共運輸設施。

模仿者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郊區有個“仿瓦邦社區”,叫“奎里小村”,住在這裡的居民出行可以乘坐快速電氣火車,但目前只是去加州州立大學分校區相對方便。儘管如此,還是有上百人想到這個“無車社區”買房。
瓦邦的絕大多數街道都不允許開車瓦邦的絕大多數街道都不允許開車
不過,有專家認為美國目前很難實現類似瓦邦社區那樣的理想。首先,現在美國大部分地區的法律要求,在建房時平均每戶住宅要配備2個停車位。另外,讓美國人放棄開車實在困難,因為美國人根本不相信任何“居民出行不靠汽車”的理念,甚至是“基本很少開車”的說法

瓦邦太陽能住宅區展示

在上海世博園最佳實踐區,展示了德國弗萊堡瓦邦太陽能住宅區。在瓦邦太陽能住宅區的民宅建築中,通過使用光伏技術,使得這些建築所產出的能量甚至比起消耗的能量還要多。在當地,光伏發電系統與城市電網連線併網運行,政府實行用電、發電“雙電錶”計價,既:以高於火電的單價,回購居民建築所發的“綠電”,讓居民在自發自用之外,還能併網賺錢。
瓦邦太陽能住宅區的建成和成功運作,表明讓能耗建築變成產能建築,讓住宅社區變身“綠電”發電廠是可行的。上海世博園最佳實踐區,展示德國弗萊堡瓦邦太陽能住宅區,讓參觀者感受到要過上沃邦太陽能住宅區的居民這樣奇妙的生活是可能的,但要使之真正實現,在這條路上,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