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瓦屋村》是一部講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作品,以渝東南的國家級貧困縣的貧困村橋頭鎮瓦屋村為主要敘事場景,展現了瓦屋村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人們的思想、物質、精神面貌發生變化的過程。瓦屋村民風彪悍,劉、向兩大家族在前進的路上相互設定障礙,成為全縣有名的落後村。在外打工的劉冬麥,通過組織村里大聚會、創新辦法調動民眾積極性、進行民主測評等一系列工作,贏得了老支書以及瓦屋村民眾的認可,並在縣委書記的支持下,發展致富產業,使有名的貧困村脫穎而出成為先進成為典型。與此同時,人們的自豪感、凝聚力也逐漸增強,思想及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譚建蘭是一個特別的人,她是一個“活著”的忙碌的民營企業家。她的生意是做農村產業的,之所以加個著重符號特別說她是“活著”的企業家,是因為她不是那種功成名就金盆洗手歸隱林泉的企業家,閒著無事來重拾她的初心文學夢想,她還在一線忙碌。她還在做著她的辣椒產業發展,仍然在田間地頭與椒農打交道,雇了幾十個人在搞辣椒加工,還在全國各地跑市場。不僅如此,她投入了多年的李子產業,她時常還在為一場大雨、一場冰雹、一場持久的乾旱焦心發愁。
儘管一天忙個不停,譚建蘭卻擠出零零碎碎的時間,把自己創業的艱辛歷程連線成文字,於白天勞作之餘、夜晚靜謐之時,埋頭創作出《瓦屋村》來,這也是她的處女作。《瓦屋村》的故事和人物來自現實生活,瓦屋村的村委會主任劉冬麥就是以作者譚建蘭本人為原型創作的。
人物介紹
劉冬麥
劉冬麥,瓦屋村的村委會主任。她看是個大大咧咧的“兒馬婆”,其實聰明伶俐,愛憎分明,有思想,有魄力,不和稀泥,敢為敢當,處事講方法,做事講策略,辦事講原則,在重重阻力面前不畏懼,不退縮。劉冬麥從一個打工妹逐步轉變成為村委會主任,她的選擇有著諸多現實的考量,在家當村主任,工資收入會大幅減少,但是在家,可以照顧年邁的婆婆、年幼的孩子,還有一些為民做事的情懷。幾經猶豫徘徊,終於回鄉了,通過選舉,她當上了村委會主任。開始當村委會主任有諸多的不順,準備不充分導致當場“翻鍋”的糗事發生了,由於考慮不周衝動行事立馬遭到“報應”了,逐漸地,辦事沉穩起來,成功舉辦春節團圓宴贏得了民心站穩了腳跟。逐漸地,從村委雜務中脫身,開始發展辣椒產業,劉冬麥開啟了吃盡千辛萬苦開拓辣椒市場的艱難之旅,在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辣椒爛市時節,臨危不亂,即使從農民手頭收購來往河裡傾倒,仍然堅持價格不降,後來在政府的幫助下,貸款、烘烤、冷藏,渡過了難關,也因此打了翻身仗,贏得了民心,贏得了市場。劉冬麥以一村之長的大擔當,帶領瓦屋村“脫貧摘帽”;以企業家的大情懷,帶領辣椒合作社走上富裕路。
馬有才
馬有才,劉冬麥的丈夫,因意外不幸身亡,曾和妻子劉冬麥南下打工。
向勝麥
向勝麥,香蘭的丈夫。他爛到底了,喜歡挑事,爛事,吹牛,說大話,是一個一年四季挎著一件稀拉變形的西裝,在外頭“沖殼子”在屋裡“糊漿子”的外強中乾的懶人爛人。向勝麥喜歡日嫖夜賭不說,還常把那種女人領回家裡過夜。在向勝麥和別的女人“蛇纏腰”時,妻子香蘭氣極,用一壺開水將他潑醒,從此洗心革面,發奮圖強,逐步轉變,真正做回了“瓦屋村人”。
香蘭
香蘭,向勝麥的妻子,恨向勝麥恨得咬牙切齒。香蘭因向勝麥和別的女人“蛇纏腰”而氣極,用一壺開水澆醒了他,使其逐步發展辣椒成為積極上進的致富帶頭人。
汪明高
汪明高,瓦屋村的老支書,在瓦屋村當了幾十年支書的秘訣是喝兩杯茶,既不得罪向家,也不得罪劉家,但是村子幾十年江山依舊面貌不改,逐漸地,在劉冬麥和譚麗華的影響下,內心起了波瀾,逐步做出改變,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劉書芝
劉書芝曾痛失愛妻,但也從自艾自憐中逐步走出,參加到辣椒產業發展的管理中來。
譚麗華
譚麗華,瓦屋村的第一支部書記,知性務實。
作品鑑賞
人物形象
《瓦屋村》塑造了劉冬麥這一當代農村女性形象。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她和丈夫南下打工,受到現代文明的薰陶,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在家鄉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刻,回鄉成功當選村民委員會主任,帶領鄉親發展辣椒和脆李產業。她骨子裡有著山里人的倔強,不怕吃苦,敢想敢幹,性格潑辣。但事業和生活並非一帆風順,受過委屈,經歷過失敗,還遭遇了中年喪偶的慘痛,由此歷練得更為堅毅成熟。她感情豐富,也有女人軟弱的一面,不時暗自垂淚,背著人號啕大哭,有時甚至需要一杯白酒緩解焦慮和壓力,丈夫的意外不幸更使她一度陷入失魂落魄的境況。然而她胸有大局,一身正氣,敢於擔當,有情有義,最終成為受人尊敬的基層幹部和農業產業化項目的領頭人。在劉冬麥身上,凝聚著時代弄潮兒的鮮明特徵,體現出自立自強、開拓創新、共同富裕的時代精神。她是時代的產物,是一個典型的“新人”形象。
除了劉冬麥,《瓦屋村》里的其他人物也多有個性。作者熟悉她所描繪的生活和人物,善於觀察和抓取最能表現性格特徵的細節,在小說里三言兩語便能勾畫出人物的大致輪廓,並隨著情節的推進逐漸豐潤飽滿。比如怕麻煩而不願擔當的老支書、知性務實的第一書記譚麗華、品性惡劣且好逸惡勞的向勝麥、因病致貧的劉成米等等。
語言描寫
《瓦屋村》是用原汁原味的渝東南方言講述故事,小說中人物的語言生動幽默,特色風趣,突出了地方特色和語言韻味。方言、俗語、歇後語等的運用,讓小說很接地氣,生活氣十足,通俗耐讀。比如“勒”“嘜”這樣的語氣詞,比如“吵吵撅撅”(相當於吵吵鬧鬧、罵罵咧咧)這樣的動詞,比如“老子給你幾板凳,弄你遭湯藥錢”這樣的句子,在小說中隨處可見。
作者熟悉民間語言,在作品中運用得當,直白生動,閃爍著樸素的民間智慧。比如形容因窮而內耗:“槽內無食豬拱豬。”再比如談及市場銷售:“只要行情好,抓把灰都能賣出錢。”正是這些原生態的生活細節和俚語,使小說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充盈著一種活潑潑的山野之趣。
《瓦屋村》營養豐富的語言,也隨處可拾:比如“只要心中的燈亮了,生活也就不再黑暗”,告訴了人們要心向光明,無懼黑暗的道理;“只要保住商品價值就可以提高抗風險能力”,告訴人們商品價值的重要性;“我們走過的地方都是過客,唯有瓦屋村一直在心裡,他鄉留不下靈魂,故鄉安放不了軀體”,告訴人們故鄉才是魂牽夢繞的地方,才是靈魂放鬆、棲息的地方;“一個產業前期肯定是種植技術、品種、品質更關鍵,後期就是品牌建設更關鍵”,告訴人們做企業前期和後期的辯證關係;“得到民眾中去調查,才能找到產業發展的方向”,告訴人們做工作要注重調查研究;“人生什麼是不悔?就是我曾經努力過,奉獻過,沒有虛度年華”,告訴人們要珍惜光陰,拼搏努力,不負韶華等。
細節描寫
《瓦屋村》中許多細節描寫惟妙惟肖,如“在鞋後跟擦鼻涕”等,非細心之人不會留意。雖為虛構作品,但每個虛構的場景、人物,都來自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積累和經驗之中。小說對人物心理、場景細節各方面的描寫都可謂是筆觸細膩:比如“話說默默走掉的老支書,走得大汗淋漓,他也理不清各自此時是歡喜還是難過,他好像是需要發泄情緒,是歡喜嗎?有點兒,他想:這個劉冬麥不曉得天高地厚,以為各自了不起,以為翅膀硬了不是?這回攤上事了,場背後落雨——該背時(濕)。我汪明高几十年艱難地守護著瓦屋村,你嫩台台才當幾天干部居然說我不作為,敢瞧不起我,你能作為你試回嘎?”這段心理描寫淋漓盡致地剖析了老支書對劉冬麥的“服”與“不服”的矛盾心理。小說中這類成功描寫比比皆是,比如對缺八腔劉四米說話時的語言腔調的描寫,對向東田思念妻子的心理描寫,尤其是對劉冬麥第一次感受到不一樣的瓦屋村的心理描寫、她受委屈或遇到工作壓力後的所思、所想以及場景烘托的描寫等。《瓦屋村》作者還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總結人生經驗,有意無意間悟透了某種生命狀態,表達出對生活的清醒認識,因而有了哲理意味。劉冬麥勸慰對生活絕望的向勝麥之妻就是一例,她說:“一個女人,前二十年媽老漢日子好過就好過,中間二十年夫妻和睦日子就好過,後頭的日子是崽崽好過你才好過。”
民俗文化
《瓦屋村》故事情節邏輯嚴密,連貫性強,可信度高,可以說在敘述中的伏筆和照應上做到了無縫對接。作者所插入的土家哭喪、哭嫁、巴鹽古道文化、秦良玉文化、橋頭傳說、土家言子等民俗風情、文化,都是為了更好的呈現小說的地域特色、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而精心設計安排的。比如哭喪,數著亡人的好,扯著調門,拿腔捏調,長短相協,高低相和。這種哭喪的調子,也被劉冬麥的婆婆呼天搶地地用來威脅兒子兒媳,要求他們把她弄到醫院去做白內障手術。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3年8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和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指導的2023新時代鄉村閱讀季首屆“鄉村振興好書薦讀”推選活動舉行,向社會公布100種入選圖書和100種提名圖書,《瓦屋村》作為“100種入選圖書”向全國推薦。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譚建蘭,重慶市石柱縣人,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第三屆、四屆、六屆人大代表,石柱縣辣椒行業協會、水果行業協會會長,石柱縣作家協會、民間藝術家協會副會長。著有長篇小說《瓦屋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