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脂片

瓊脂片

瓊脂片,即瓊脂製成的薄片,瓊脂片也叫瓊脂塊是生物實驗上的材料,在關於植物激素的試驗中用到瓊脂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瓊脂片
  • 別稱:瓊脂塊
  • 套用:生物實驗
  • 試驗:植物激素
  • 最早套用時間:19世紀末
  • 能通過:生長素
作用,生長素的發現,

作用

生長素能夠通過,常分為空白瓊脂塊和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
特點:鬆軟

生長素的發現

時間
實驗人
實驗過程
現象
推測、結論
19世紀末
胚芽鞘受單側光照射
彎向光源生長
推測:單側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產生某種刺激,當這種刺激傳遞到下部的伸長區時,會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因而出現向光性彎曲。
切去胚芽鞘的尖端
不生長、不彎曲
胚芽鞘尖端用錫箔小帽罩起來
直立生長
單側光只照射到胚芽鞘的尖端
胚芽鞘仍彎向光源生長
1910年
詹森
切去胚芽鞘的尖端
不生長、不彎曲
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初步證明頂尖產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分布不均勻造成了胚芽鞘的彎曲生長。
切去胚芽鞘尖端後,在切面上放置瓊脂片,在瓊脂片上面再放上胚芽鞘尖端
彎向光源生長
1914年
拜爾
胚芽鞘尖端放在切面的一側
向放置尖端的對側彎曲生長。
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原因是頂尖產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1928年
(荷蘭)溫特
把切下的燕麥尖端放在瓊脂上,幾小時後移去,將瓊脂切成小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側
胚芽鞘會向放瓊脂塊的對側彎曲生長;
證明導致胚芽鞘彎曲的刺激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他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
把沒有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側
胚芽鞘既不生長、不彎曲
1931年
其他科學家
首先從人尿中分離出具有生長素效應的化學物質
該物質為吲哚乙酸(IAA)。
1946年
高等植物中分離出生長素
確認該物質就是IAA。
以後
進一步研究
發現其它具有生長效應的物質: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