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文革命根據地

瓊文革命根據地

瓊文革命根據地,是以瓊崖、文昌為中心的海南革命根據地,是紅色蘇維埃共和國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被譽為抗戰模範之地,歷經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最後形成了瓊崖革命抗日遊記總隊。

簡介,瓊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瓊崖抗戰爆發,抗戰勝利,

簡介

該根據地由瓊崖革命根據地發展擴大而來,創建者是著名革命家馮白駒。馮白駒,領導的海南革命力量是瓊崖隊。1933年春,馮白駒率領堅持母瑞山革命根據地[位於定安縣中瑞農場原紅軍操場的一座小山崗上]艱苦鬥爭倖存的25位戰友,終於衝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回到了瓊文革命根據地。
瓊文革命根據地

瓊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瓊崖抗日運動,始於“九一八”。“七七”事變,救亡運動遍及全島。國民黨在塔市鄉逮捕馮白駒,周恩來、葉劍英多次向國民黨提出抗議交涉,蔣令瓊崖當局釋放馮白駒。瓊崖紅軍在雲龍改編為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隊長馮白駒。

瓊崖抗戰爆發

1939年2月10日,日本“台灣混成旅團”和海軍第五艦隊3000多人,從天尾港登入,侵占海口、府城。國民黨軍隊抵抗潰敗,退匿山中。特委領導抗日獨立隊在瓊山潭口渡阻敵,揭開了瓊崖抗戰的序幕。獨立總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瓊文抗日游擊根據地發展到縱橫100里。從抗戰爆發至年底,獨立總隊先後對日作戰70餘次,消滅日軍“速戰速決”侵占全瓊的陰謀。全瓊中共黨員由1937年初的600多人發展到9000餘人,占廣東省黨員的五分之三。愛國華僑和港澳同胞,給瓊崖抗日武裝以大力支援。1939年夏,香港、馬來西亞、暹羅、越南等地瓊僑240多人,組成“瓊崖華僑回鄉抗日服務團”,在符克、符思之等人率領下,分批潛渡返瓊,為抗戰作出貢獻。
瓊文革命根據地-特委、總隊部撤出美合,1941年底重返瓊文。經過羅蓬坡至斗門、大水等上百次大小戰鬥,打退反共逆流,根據地得到鞏固與發展,建立起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及各縣抗日民主政府,鞏固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42年,是海南抗戰最困難時期。海南日頑簽訂了“共同防共協定”。1942夏季,日軍糾集6000多人,從瓊文對全瓊根據地和游擊區“蠶食掃蕩”,“三光”政策,根據地摧殘嚴重。

抗戰勝利

抗戰期間,根據地的存在和發展,日軍向瓊崖增兵,先後調軍達10多萬,侵瓊最高指揮共換了8次。1944年起,形勢發生大變,形成對敵反包圍態勢。1945年,島上日軍龜縮在據點。9月2日,侵瓊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6年瓊崖抗戰勝利結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