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理念、前景與路徑》是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武義青、張雲。
基本介紹
- 書名: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理念、前景與路徑
- 作者:武義青、張雲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8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610065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理念、前景與路徑》首先討論了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空間範圍、職能定位,繼而從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的角度搭建框架,運用大量實例和數據,描述了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發展現狀,廣泛地借鑑國內外經驗及前沿理念,描繪了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發展前景,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理念、前景與路徑》既可以為那些關注京津冀區域發展的各界人士提供系統的研究資料和可供討論的藍本,也可以為首都經濟圈規劃的編制提供決策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提出
一 環首都經濟圈的提出背景
(一)學術界對環首都經濟圈的相關研究回顧
(二)從"兩環開放帶動"到"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戰略演變
(三)環首都經濟圈的經濟合作現狀
二 環首都經濟圈的核心--綠色經濟圈
(一)綠色經濟的相關概念
(二)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現實依據
(三)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建設目標:三生共贏
三 加快建設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重大意義
(一)釋放首都優勢,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快速崛起
(二)疏解首都壓力,為北京建設世界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三)破解環首都貧困帶難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四)發揮先行先試作用,打造綠色經濟發展示範區
第二章 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產業支撐
一 環首都經濟圈須以綠色產業體系為支撐
(一)綠色產業的內涵
(二)環首都經濟圈的產業優勢與綠色化趨勢
(三)環首都經濟圈目標產業體系:生態修閒產業
二 綠色農業
(一)產業化經營主導型模式
(二)循環農業模式
(三)觀光農業模式
三 現代林業
(一)育林和森林維護業
(二)多功能林業
(三)社會林業
(四)碳匯林業
(五)森林旅遊
四 高新技術產業
(一)攜手中關村,共建環首都高新技術產業帶
(二)打造新能源產業基地
五 休閒旅遊業
(一)生態旅遊
(二)低碳旅遊
(三)休閒文化旅遊
六 養老、健身產業
七 "二點五產業"
八 文化、教育產業
(一)文化產業
(二)教育產業
第三章 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生活圖景
一 由園到城、園城結合,實現人口與產業的同步集聚
(一)國外新城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二)環首都新城應實現人口與產業的同步集聚
二 以人為本,建設宜居城市
(一)宜居城市的內涵
(二)以人為本,規劃和建設環首都宜居新城
(三)社會建設和城市品牌塑造
三 環首都新城規劃與建設構想
(一)田園城市的理念
(二)環首都經濟圈綠帶、綠道、綠化建設
(三)環首都新城交通體系設計
四 以"包容性增長"為理念,建設環首都城鄉一體化示範帶
(一)下大力彌補基礎設施欠賬,儘快解決貧困帶的"五難"問題
(二)建立城鄉互在線上制
(三)生態鄉村:"三生共贏"的典型體現
(四)以農民為主體建設新農村
第四章 環首都生態圈:危機與補償
一 環首都生態圈的地理區域劃分
二 環首都圈生態現狀:喜憂參半
(一)環首都圈生態建設的可喜進步
(二)環首都圈生態危機隱患
三 環首都生態發展試驗區構想
(一)環首都生態發展試驗區的提出
(二)環首都生態發展試驗區的建設內容
四 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水資源保障
(一)科學認識調水增源的支撐力
(二)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
(三)環首都圈農業節水策略
五 環首都圈生態補償機制
(一)生態補償的內涵及其意義
(二)生態補償的實施機制
(三)環首都圈生態補償機制的主要形式
(四)環首都圈現行生態補償機制的主要問題
(五)環首都圈生態補償機制的完善:框架與建議
第五章 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制度創新
一 加強規劃和政策指導,促進首都經濟圈崛起
(一)國外首都圈規劃與政策借鑑
(二)我國首都經濟圈規劃原則
二 探索現代治理模式
(一)條塊分割阻礙著首都經濟圈的發展
(二)京冀協作機製取得的進展
(三)國外都市圈管理體制的經驗借鑑
(四)探索首都經濟圈雙層多核治理的新模式
三 先行先試,形成發展綠色經濟的長效機制
(一)以綠色化為指向,改革政績考核制度
(二)積極探索碳匯交易,作為環首都貧困帶增收的新手段
(三)創建配額交易制,落實節能減排
(四)率先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解決新能源上網難題
(五)加快推進生態補償機制,實現生態共建共享
(六)創新環境經濟政策
四 改善投資環境
(一)實施產業招商,降低企業商務成本
(二)高度重視研發工作,加強綠色技術儲備
(三)做好對京津高端人才的柔性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