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金融

環境金融是金融業根據環境產業的需求而進行的金融創新,它是對傳統金融的延伸和升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金融
  • 類型:金融
  • 出現:《美國傳統辭典》
  • 定義:環境金融是環境經濟的一部分
基本內涵,國際環境金融,國內環境金融,

基本內涵

目前,對於環境金融較常用的是《美國傳統辭典》對其的解釋:環境金融是環境經濟的一部分,它主要研究如何使用多樣化的金融工具來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環境金融不僅要求金融業引入環境保護理念,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的金融發展模式;更強調金融業關注生產過程和人類生活中的污染問題,為環境產業發展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和產品,促進環境產業的發展。
隨著全球環保產業的蓬勃發展,環保產業和金融市場互動而產生了全新的環境金融領域。環境金融成為最佳化配置環保資源、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和提高環保企業效益的一種有效手段。實施環境金融,對於發展低碳經濟和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國際環境金融

近年來,世界經濟正處於持續快速發展階段,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不斷加快,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環境的惡化迫使經濟和社會面臨嚴峻的挑戰,影響到各行各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金融業也不例外。與此同時,全球的金融市場也在經歷著從繁榮到危機的變化。金融市場的動盪不安給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了潛在的威脅,也引起了人們對金融發展模式的重新思考。1992年,全球性的可持續發展綱領性檔案《21世紀議程》的出台,為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希望與曙光。同年,在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聯合國環境署正式推出了《銀行界關於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聲明》,該聲明得到了100多個機構和團體的積極回響。這些變革,逐漸醞釀了金融市場與環保產業越來越多的互動,為環保產業與金融業在新形勢下的拓展指明了方向。
在國外,環保產業與金融業的互動實踐已經開展起來。環境金融的實踐肇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的“超級基金法案”,該法案要求企業必須為其引起的環境污染負責,從而使得信貸銀行高度關注和防範由於潛在環境污染所造成的信貸風險。隨後,英國、日本、歐盟等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進行了多種嘗試和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如1991年美國銀行基於避免環境債務風險的貸款程式變革,美國進出口銀行的環境評估政策,英國金融創新研究中心的環境風險評級,以及日本促進節能技術發展的信貸支持政策等,特別是2003年7個國家的10家主要銀行宣布實行“赤道原則” (the Equator Principles),第一次確立了國際項目融資的環境與社會的最低行業標準,對於環境金融的創新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國內環境金融

金融市場的發展要依賴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它以經濟的持續發展作為自己發展的基石。1994年,我國政府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因而貫徹落實環境保護這一基本國策,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已是我國既定的發展戰略,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也是金融業興旺發展的基礎。同時,資本市場內的金融機構作為特殊的企業,也要考慮其經營的風險和收益,環境風險已經越來越被金融企業所重視。
目前,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我國的金融業開始改變觀念,向“環境友好型”過渡,環境金融理念也逐漸地提升到操作層面。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環保局先後頒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貫徹信貸政策與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國家環境保護局關於運用信貸政策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商業銀行開始涉足環保領域。2007年以來,我國環保總局會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不斷推出“環保新政”,相繼出台“綠色信貸”、“綠色保險”和“綠色證券”產品,在國內掀起了一場 “環境金融”風暴,同時也為環保產業與金融市場的緊密聯繫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
我國的環保產業近兩年在政府的重點扶持之下,環保技術和環保設備的研發突飛猛進,一些產品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而在資本市場方面,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逐步開放,金融體系不斷完善。我國大量引進先進的金融技術,同時不斷進行金融創新,增加金融服務品種,提高服務質量。金融手段、金融工具趨於多樣化,金融風險控制能力不斷提高,金融與其他產業的結合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就使基於環保產業和資本市場互動的環境金融創新得到了支撐與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