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一種法經濟學的思路》是2015年10月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紫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保護:一種法經濟學的思路
- 作者:王紫零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
- 頁數:288 頁
- 定價:4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303544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環境問題不僅是一個法律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問題。將環境與資源作為一種經濟要素,納入市場管理的範疇,運用現代市場經濟理論引導環境作為一種資源進入市場運行軌道,使人們對於環境問題的認識增添了法經濟分析的視角。這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環境法中的很多問題,也能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解決這些問題。主流法經濟學以“個人理性”及“資源稀缺性”為認識論基礎,以實現經濟意義上的“效率”和“均衡”作為核心衡量標準,將傳統法律主張的各個部分“翻譯”或轉換成經濟學語言,其目的在於尋求解決法律問題的“科學”答案,最佳化法律資源配置,促進法制建設。筆者從法經濟學的角度對環境保護作法律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分析,運用法經濟學中的各種理論作為有力工具來揭示環保的科學、有效的規律,緩解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尖銳矛盾衝突,協調各種利益關係,為環境保護的科學性、高效性和可持續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借鑑。基於資源的稀缺性,法律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與經濟主旨一致,都是為了更好地分配資源,設計很好方案,達到很好的效率狀態,實現帕累托很好。因此,如何能在社會供給和社會需求之間尋找均衡,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使用,也是經濟學和環保法領域共同面臨的問題。在環境保護以及資源利用問題上,如果能轉換研究路徑,從經濟學的視角著眼,以一種更加微觀的角度進行制度規範上的建議,會更加符合客觀經濟規律,在制度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上也會達到一種理念的刷新。法律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套用在環保領域,改變了傳統環境管理單一方式的消極和滯後的一面,給環境保護事業帶來了新的生機,並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作者簡介
王紫零,女,1976年出生於河南,法學碩士,廣東省揭陽市市委黨校法學副教授,主要從事行政法、環境法的研究工作。
圖書目錄
引言1
第一編理論篇
第一章環境問題的法經濟學研究動因5
第一節研究方法的運用5
第二節環境問題產生的經濟根源10
第三節環境問題的“市場失靈”12
第四節環境問題的“政府失靈”15
第五節資源環境問題對經濟的影響17
第六節法律經濟學開拓了對環境保護的新視野19
第七節新環保法的新要求21
第二章法經濟學的研究範式及其在環境保護中的運用23
第一節法經濟學的研究範式23
第二節法經濟學理論在環境法中的演進25
第三節法經濟學基本假設與環境法的結合37
第四節法經濟學基本定理在環境法上的體現49
第五節法經濟學理論在環境法學上的拓展54
第六節環境保護的法經濟模式的創新與完善82
第二編實證篇
第三章環境經濟法律手段在世界範圍內的實踐105
第一節法經濟學理論在實踐中的套用105
第二節當今國外的主要環境保護經濟法律制度107
第三節特殊國家的環境法律經濟例證117
第四節中西環境經濟刺激制度比較129
第五節外國環境經濟制度對我國的借鑑意義133
第四章環境保護中的法經濟學原理在我國的實踐135
第一節我國環境經濟演化的過程135
第二節中國環境問題運用法經濟學研究的可能144
第三節法經濟學原理在我國環境法中的體現146
第四節我國環境法律經濟制度160
第五節我國環境法律經濟制度的基礎性與派生性模式168
第六節中國地方的生態與經濟結合的典範案例分析191
第五章環境保護的法經濟學困境分析202
第一節經濟全球化和環境保護全球化202
第二節來自可持續發展的困境203
第三節污染權分配問題204
第四節經濟刺激制度中的不確定性205
第五節經濟刺激手段與政治調控手段沒有結合運用206
第六節法經濟學研究方法在現實中的障礙207
第三編對策篇
第六章完善我國環境保護領域經濟刺激手段的路徑213
第一節環境經濟政策的完善213
第二節完善我國環境法律經濟制度的途徑214
第七章保護環境的法經濟制度的合理構成219
第一節財政手段219
第二節金融手段228
第三節市場交易手段233
第四節建立綠色供應鏈243
第五節法律手段244
第六節法經濟手段應當堅持的原則247
第七節政府角色定位255
第八章法經濟學的環保制度完善259
第一節推動現有稅制“綠色化”259
第二節完善排污收費制度260
第三節改革環境價格政策261
第四節構建綠色資本市場262
第五節健全綠色貿易政策263
第六節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264
第七節構建生態補償機制265
第八節綠色保險265
第九章法經濟學在環保領域的發展趨勢與前瞻267
第一節開展政策套用研究267
第二節定量化趨勢268
第三節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與融合269
第四節優先領域與制度創新270
第五節助推環境法研究方法之轉變270
第六節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趨勢271
第七節國際差距與地區差異271
結語272
參考文獻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