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京津貧困帶

環京津貧困帶

亞洲開發銀行調研曾發現,在河北省環繞京津的區域有25個貧困縣、200多萬貧困人口,集中連片,與西部地區最貧困的“三西地區”相比,處在同一發展水平,有的指標甚至更低,亞洲開發銀行為此提出了“環京津貧困帶”的概念。

截至2020年2月底,包括阜平在內的河北省27個環京津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數百萬貧困人口脫貧,環京津地區歷史上第一次擺脫了區域性絕對貧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京津貧困帶
  • 位置:環繞北京、天津的河北部分縣。
  • 特點:經濟指標遠低於京津地區
  • 原因:北京、天津的虹吸效應
歷史沿革,形成原因,犧牲經濟保護生態,主要影響,解決方式,發展狀況,地產商已雲集,泄洪人口壓力,產業配套緊跟,

歷史沿革

改革開放初期,河北省的32個環京津貧困帶的縣域經濟與京津二市的遠郊15縣基本處於同一發展水平,但是在20多年後的今天,兩者之間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形成了巨大的落差。2004年,環京津貧困帶31個縣的縣均GDP僅為京津遠郊15縣區的16.3%,而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均GDP、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僅分別為北京市的30.2%、16.0%、1.9%,為天津市33.1 %、18.7%、2.3%。
2003年,河北省環京津貧困帶的縣均全社會固定資產總額、地方財政預算內收入、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分別為18415.9萬元、3578.2萬元和2546.3萬元,僅為全國貧困縣平均水平的73.8%、70.6%和91.7%。從這些反映區域經濟發展潛力的指標看,河北省環京津貧困帶的發展水平遠低於全國貧困縣的平均水平。
經濟發展潛力差還可以從金融機構的存貸差值看出來,環京津貧困帶縣均存貸差為29097.6萬元,說明由於投資效益差,環京津貧困帶的資金正通過金融渠道向外流出。
“環京津貧困帶”已成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城鄉差別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甚至與西部地區最貧困的“三西地區”(定西、隴西、西海固)處於同一發展水平。有些指標甚至比“三西”地區還要低。
2005年,亞洲開發銀行資助的一份調查報告首次提出“環京津貧困帶”概念。在這一區域,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就占了10個。
2012年底,習近平總書記踏著皚皚白雪來到阜平縣走訪看望困難民眾,在這裡向全國發出了脫貧攻堅的動員令。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近6年來京津累計投入1600多個協作扶貧項目、46億元扶貧資金。截至2020年2月底,包括阜平在內的河北省27個環京津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數百萬貧困人口脫貧,環京津地區歷史上第一次擺脫了區域性絕對貧困。

形成原因

京、津、冀三地相對獨立發展,北京的“空吸現象”導致了大面積的“環京津貧困帶”出現。
“環京津貧困帶”多處於半乾旱和半濕潤過渡氣候帶,分別為沙化嚴重的壩上高原、石化嚴重的燕山和太行山區、鹽鹼遍地的黑龍港流域,幾百年來一直就是窮困地區。
現在,北京81%的用水、天津93%的用水都來自河北。作為京津的水源地,河北為了給京津提供充足和清潔的水資源,不斷提高水源保護標準,加大對這一地區資源開發和工農業生產的限制,因而不可避免地制約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此外,“大樹底下不長草”,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吸附效應遠大於擴散效應,索取遠大於給予。首都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存在著一種“孤島效應”,拉大了貧富差距。

犧牲經濟保護生態

“環京津貧困帶”地處京津的上風上水,擔負著減少風沙、提供清潔水源的責任。為此,政府不斷加大對這一地區資源開發和工農業生產的限制。為保護官廳和密雲水庫的水質不受污染,僅張家口市先後關停了上千家企業,以致“皮都”易幟,紡織工業不存。而且,近年來實施的工程”,要求區域內大範圍的封山育林,當地農民賴以增收的畜牧業嚴重滑坡。“以赤城縣為例,在生態工程實施前,畜牧業是全縣的主導產業,畜存欄量達100多萬隻,現在畜存欄量不足20萬隻。”赤城縣扶貧辦主任李貴忠說。
扶貧開發和生態建設自成體系殘缺
多年來,區域的扶貧開發工作由各級扶貧辦負責,生態環境建設或者由各級政府所屬專門的項目辦公室負責,或者由各級農業、林業、水利、環保等部門負責。這種封閉的部門分割的管理體制,使得區域的扶貧開發工作和生態建設工作不能統籌考慮,眾多政策措施擰不成“一股繩”。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扶貧資金要到村到戶,緊緊瞄準貧困群體。張家口扶貧辦反映,“每戶2000-5000元的周轉資金很難培植起增收產業,往往將扶持發展資金平均分配到貧困戶,成為生活救濟資金。扶貧資金撒‘胡椒麵’式的分散投入,沒有解決制約發展的關鍵性問題。”
自然條件惡劣和人口受教育程度低
“環京津貧困帶”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極易遭受人為破壞並且難以得到恢復。“環京津貧困帶”不僅土壤風蝕沙化嚴重,水土流失情況也很嚴重。有統計顯示,在環京津貧困帶,適應人類合理開發利用的土地不足總土地面積的30%。此外,由於貧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接受再教育能力有限,加上信息不靈,民眾思想比較保守,對新事物、新技術接受能力差,阻礙了脫貧致富步伐。

主要影響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環京津貧困帶的形成和長期存在,產生了一系列比其他地區更為突出的政治、經濟、社會和生態影響。
嚴重的城鄉二元結構加劇了京津冀區域發展的不平衡
“歐洲的城市”與“非洲的農村”同時出現在半徑100公里的區域內,像這樣在首都周邊還存在著大面積貧困帶的現象在世界上也是極為少見的。巨大的經濟落差,使首都周邊地區存在大量的貧困人口,不可避免地造成低素質勞動力湧入城市,形成城市貧困階層和貧困居住區,不僅直接影響國際城市形象,也影響首都的社會安全。
環京津貧困帶的長期存在,必然影響京津冀地區的生態環境
從生態角度看,環京津貧困帶內大面積存在的河湖乾枯斷流、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沙化、草場退化和沙塵暴的頻繁發生,已嚴重影響了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城市供水安全以及大氣環境質量。天津、唐山頻繁出現供水水荒,首都北京多次供水危機和應急調水,官廳水庫失去飲用水質功能,強沙塵暴天氣的增多,與環京津貧困帶的貧困性生態問題有直接關係。
環京津貧困帶的長期存在,必然影響京津冀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現在,國家有關部門十分重視和關注京津冀區域的發展,著手建立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的新型決策管理體制和機制,旨在儘快推動京津冀實現經濟一體化,使之發揮出帶動中國環渤海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作用。但由於環京津貧困帶的存在,使這一區域的發展受到嚴重的“短板”現象的制約。
如果不制定特殊的戰略措施和優惠政策,改變這一區域貧困落後的現狀,不僅繼續影響京津冀地區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也必將會影響我國北方經濟的發展,影響國家經濟總體發展目標的實現。
“‘環京津貧困帶’將影響京津的經濟發展。”提案認為,按照河北省的發展規劃,地處貧困帶的張承地區將以發展綠色農業為主導方向,以成為京津綠色蔬菜、果品提供中心為目標。但是,多年來“環京津貧困帶”產業結構調整緩慢,區域產業仍側重發展資源依賴性較強的能源、冶金等行業,這不僅加劇了地區礦產資源的爭奪,嚴重影響京津地區鋼鐵、石化等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嚴重影響著京津地區農產品消費的擴大和升級。  “環京津貧困帶”還將威脅京津的生態安全。在北京,給予農民的生態補助金是每畝1000元-3000元,而河北每畝只有50元。長期的資金匱乏,致使生態環境的改善舉步維艱。首都北京多次出現供水危機和應急調水,強沙塵暴天氣的增多,與“環京津貧困帶”的貧困性生態問題有直接關係。

解決方式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建立健全區域內的市場機制、互動機制和合作機制,促進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加強和諧社會建設是落實《建議》的重要內容。
建立“輸血型”與“造血型”相結合的生態補償機制
經濟外溢理論認為,無論是環境破壞所造成的危害還是環境治理所帶來的效益都會外溢到周邊地區。環京津貧困地區只有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生態環境目標。要實現這兩個目標的有機結合,加快環京津貧困帶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關鍵是消除體制障礙,建立長期而穩定的生態補償機制。這一補償機制不應是簡單的財政轉移支付等“輸血型”補償,而應是“輸血型”補償與“造血型”扶持相結合的環京津貧困地區發展權補償,使外部補償轉化為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使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實現雙贏。
首先是制定有針對性的財政支持政策,所有大中型生態建設和水資源環境保護工程由中央和京津冀共同投資,適當提高對工程管護補償標準的政策;加大國家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其次是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一方面確定科學合理的生態補償內容,包括水資源使用權損失補償政策、限制傳統工業發展權益損失補償政策、生態工程管護費用補償政策等特殊的資源環境保護損失補償政策。
另一方面多層次的生態環境補償制度,包括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相關補償的評價標準體系、具體操作程式以及協調和監督管理機制,形成完善的生態補償體系。過去北京、天津給予了河北省很多援助補償。但這些援助補償都不是以水資源補償的名義,而是以其他項目來體現的。而且這些援助並不固定,這種補償應該形成有效機制長期堅持下來。
按照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目標,加強區域經濟合作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前提。環京津貧困帶能否在京津冀經濟一體化中受益,能否實現高效的以產業為核心的市場化整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濟區域內合作的質量與水平。突破目前以行政區劃為主的單一模式,向跨區域共同大市場為目標的經濟區劃實現重大轉變,實現京津冀三方合作制度不斷創新,這是河北省主動融入京津冀都市圈,實現產業升級,壯大自身實力的現實需要,也是提升京津冀地區整體形象和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所在區域內各級政府都應共同關注和積極參與,以在推進信息、市場、產業、科教、旅遊和環境等區域一體化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區域經濟合作的基本條件之一是區域內各城市發展的梯度性和互補性。必須按照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進行各自的戰略調整。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對京津冀的產業結構調整,應該根據不同的要素稟賦結構進行分類指導。河北省是農業大省和基礎原材料大省,其發展除主要靠自身的努力以外,還需要通過“服務京津、建立統一市場”來實現,進一步滿足河北省對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的需求。
北京和天津科技競爭力強,應該大力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將傳統產業轉移出去,以緩解城市密度過大的壓力,提高自己的產業結構層次和整體實力。2008年綠色奧運,傳統的冶金、建材、化工等工業企業只有外遷,這給河北帶來了大力發展和提高這些產業的機遇。
而張承地區人均資本少、人均技術資源少、勞動力資源豐富,應該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用高科技改造傳統產業,走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做大做強鋼鐵、建材、化工、製藥、機械裝備、能源、食品等主導產業,同時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旅遊和信息等新興產業。
企業之間跨區域合作的另一種形式,是聯合建立產業基地。如宣化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與北汽福田簽署生產汽車構件項目;北新建材集團、北京金隅集團星牌建材有限公司與張家口市合作開發新型建材(岩棉)項目;到張家口壩上四縣投資風能發電的業主已經有15 家,簽訂開發意向28項,開發協定總計1258萬千瓦。
環京津貧困帶各縣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發憤圖強,強化自我發展
儘快改變環京津貧困各縣的貧困面貌,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欠發達地區的政府在市場經濟中並不是無所作為的,在經濟轉型時期,服務到位(即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對經濟社會進行管理)的政府是最為忙碌的政府。區域經濟發展的競爭力最主要的還不是資源和硬體條件,1978年溫州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經濟水平並不比環京津貧困縣強多少,從其發展的歷史可以得出結論,文化競爭力、制度競爭力和企業管理競爭力是決定區域經濟發展快慢的關鍵因素。應該以思想的大解放帶來大開放、大招商、大發展。
現在環京津貧困帶各縣在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方面與南方相比還是落後。主要表現在勞動者的解放、經營者的解放、所有者的解放三個方面都做得不夠。走什麼樣的道路,如何把分散的生產要素按生產要求集中起來並依照社會需求靈活地運作起來,把資本和勞動兩者的積極性都充分地調動起來,讓一切創造出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儘快實現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這是擺在貧困縣政府面前的頭等大事和根本問題。一要明晰產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保護所有者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二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三要建立和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發展狀況

環繞北京長達1000公里的區域,正等待著一場開發熱潮的啟動。受“環首都經濟圈”概念的影響,以往被稱為“環京津貧困帶”的河北13縣市,一夜之間華麗轉身,有望升格為“經濟特區”。如果規劃變為現實,數百萬北京人或遷居河北。
“規劃正式批准前,原則上將不再審批環京的13個縣新項目以及建設用地。”不過,河北省常務副省長趙勇的這一表態顯然是臨時性的。11月15日,記者在香河調查時看到,開發區內成片的土地已平整完畢,用以“圈地”的嶄新鐵柵欄延伸達十餘公里;部分地塊上,零星搭建的廠房已經封頂。多家大型開發商已在此集結,參與一級開發的土地面積多達幾平方公里,甚至超過10平方公里。 根據規劃草案,環京區域將用2年左右時間,通過高鐵、輕軌、高速路網等交通設施,實現河北13縣與北京的同城化;隨後,逐步在養老、醫療、社保等方面實現一體化。

地產商已雲集

“近日,河北省與北京市就建設環首都經濟圈達成框架協定,雙方高層已確立定期會晤機制,河北各縣市的具體規劃和定位不久也會出來。今後,被京津包圍的香河、三河和大廠將整合建設京東新城,在涿州及周邊建設京南新城,而懷來周邊則建設京北新城。”河北省一位不願具名的地方官員透露。
新城建設必然帶動房地產開發的興起。據統計,目前僅在香河這座人口不到30萬的縣城,就已聚集了綠地、萬科、富力、合生、珠江、萬通、首創、北京住總等大型地產商。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9月,河北省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624.4億元,同比增長50.8%;完成土地開發面積975.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6.1%;土地購置面積2040.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2.5%,土地成交價款273.2億元,增長86.4%。其中,環北京區域的縣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土地購置費用的增長更為迅速。
“在這一區域開發地產,已不再是單純的蓋房-賣房;更需要有城市運營的基礎和經驗。”一家大型地產商香河公司負責人表示。所謂城市運營,首先須參與土地的一級開發;其次是營建生活、交通、商業、醫療、教育以及其他基礎設施和社區配套;最後,還須參與解決融入中心城市的各種經濟和社會問題。
香河,距離北京天安門54公里,從國貿出發行車距離約50分鐘。該區域在環首都經濟圈中很可能定位為“養老基地和健身康復基地”。
“今後,養老、健身康復、休閒度假都將派生出大量住房需求;香河等區域綠化條件良好、水系健全、生活配套完善、與北京的距離適中,正是看好其區位、配套的優勢以及未來前景,大地產商才紛紛介入。”上述負責人分析。
2008年,就有一家地產商開始接觸香河,並在該地區參與土地的整合性開發。到目前,綠地、萬科、富力等地產商圈定的“勢力範圍”都已達到幾平方公里至十餘平方公里之巨。

泄洪人口壓力

來自北京的方女士去年剛到香河一家地產公司工作,今年10月她在當地一項目——紫藤堡購買了一套總價約190萬元的聯排別墅。她在北京有一套40多平方米的老式公房,此次買房一是改善居住條件,二是看好區域的升值潛力。
據紫藤堡項目銷售人員介紹,紫藤堡的客戶中,70%以上為外地購房群體。由於河北省也有限外令,外地人購房無法貸款,因此,紫藤堡的外地客戶都是全款購房。而到環京區域購房的人群,主要是從北京“跳出來”的需求。
“北京的高房價問題,主要是由於人口膨脹過快,而土地供應明顯不足;河北環京區域經濟欠發達,原因是缺乏足夠的產業以及中高收入人群的帶動。圍繞首都建設一系列新城,既能緩解北京的人口和住房壓力,又能帶動河北經濟的發展。京冀高層一拍即合。”河北省官員透露。
由於城市功能過度集中,近年來北京出現了人口膨脹、交通擁擠、資源緊張、房價高漲、發展空間受限、改善生態環境壓力加大等突出問題。而河北恰恰具有土地優勢。
河北省常務副省長趙勇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披露,環首都地區計畫建設三個百萬人口新城,以及7個人口在30萬人以上的中等規模城市,力爭在2-3年內與北京實現“同城化”。據此推算,如果規劃變為現實,可分流數百萬北京人到河北居住。
近年來,京津冀都市圈和環渤海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很多北京人已經到河北的燕郊、香河買房置業。三地一直在著力推動形成功能互補、布局合理的區域產業協作體系。比如京津城際鐵路的建設,使得北京與天津的空間距離只有半小時車程,而規劃建設中的京唐高鐵、大七環等幹線都將推動區域融合。
2010年10月份,國內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環比漲幅雙回落,商品房銷售明顯下滑。1-10月,河北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增長66.6%和78.9%,遠遠高於全國的9.1%和17.3%。今年3月以來,河北省會石家莊的房價環比已連漲8個月。

產業配套緊跟

“拒絕睡城”是環首都經濟圈各縣市新城建設的一大目標。而根據河北省的規劃,將通過產業培育和企業總部的引入,實現入住群體當地就業。
建設部城市總體規劃技術審查專家組專家文國瑋指出,城市化過程當中應重視產業發展研究,以經濟發展帶動城市發展。二戰後,倫敦疏散人口過程中出現“睡城”。我國最近十多年也出現很多“睡城”,如北京的天通苑、河北的燕郊等。在環首都經濟圈規劃中,要做到居住與工作基本平衡,通過新的城市群功能完善,疏解城市交通及人口問題,使新城與中心城互補。
根據產業帶規劃,環首都經濟圈將結合沿海地區和首都的產業轉移,充分利用首都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首都產業功能的分解,建設高端產業帶。具體將建設四區六基地:高層次人才創業園區、科技成果孵化園區、新興產業示範園區、現代物流園區以及環首都養老基地、健身基地、休閒度假基地、觀光旅遊基地、有機蔬菜基地、宜居生活基地。
趙勇認為,企業總部和大型企業的後台服務可以轉移出去。比如把外資銀行的服務後台都放在廊坊等。另外,包括部委,一些檔案、數位化的錄入管理,還有會議服務等,也是可以轉移的。他還指出,大量的企業總部,包括世界各地的企業總部設在北京,會帶來大量的人口聚集,造成首都擁堵,可以考慮轉移至新城,這樣居住在新城的人可以實現當地就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