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人節

瑤人節

農曆正月十五(2月23日)是廣西平樂縣大發鄉四沖村和福瑤村雷、王、李3個姓氏4000多名瑤族同胞的節日———瑤人節。 瑤人節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是當地瑤族民眾最重要的節日。節日裡,三姓瑤胞舞龍舞獅聚集到盤古廟前,唱瑤歌,跳長鼓舞,並舉行祭祀盤古的活動,場面歡快熱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瑤人節
  • 節日時間:農曆正月十五
  • 節日類型:瑤族節日
  • 流行地區:廣西平樂縣大發鄉四沖村和福瑤村
  • 節日起源:促進雷、王、李三姓人家相互之間的友誼
  • 節日活動:舞龍舞獅聚集到盤古廟前,唱瑤歌,跳長鼓舞,祭祀盤古
  • 節日飲食:雞、鴨
  • 節日意義:維繫團結,延續友情,同時也互遞致富信息
在桂江不遠處的大發瑤鄉四沖村委、福瑤村委一帶,至今居住著雷、王、李三姓瑤族同胞,每年正月十五,是這三姓瑤胞自發組織的瑤人節,四鄰八方的民眾紛紛湧入瑤寨參加他們的瑤人節,寂靜的大山頓時又沸騰了,瑤歌陣陣、鑼鼓聲聲,久久還在山谷里迴蕩,由瑤胞表演的傳統節目——瑤王舞、長鼓舞,讓前來過節的民眾大飽眼福,一睹了他們的風采。
據山裡的長輩介紹,雷、王、李三姓瑤胞早在明朝成化元年,便陸續從廣東珠璣港、湖南千家垌輾轉而來,距今已有530年歷史。長期以來,他們默默在大山里生息繁衍,三姓瑤胞由幾百人發展到現在的4000多人。為了促進三姓人家相互之間的友誼,他們以瑤人節活動來維繫團結,延續友情,同時也互遞致富信息,共謀山區經濟發展大計。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中,精明的瑤胞就是靠山吃山,借山發財,大種以甜茶葉、山木藥村為主的經濟作物,一一擺脫貧困的,如今,他們的人均收入已達到3000元。
瑤人節一直在四沖一帶流傳,成了三姓瑤胞友誼紐帶,他們親如兄弟,和睦相處,來到四沖、福瑤一帶定居後,他們一同修廟宇,並舉行傳統的節日活動。因為參加的人全是瑤族同胞,當地百姓即稱之為瑤人節。每逢節日來臨,盤王廟前的四沖村委異常熱鬧,三姓人家都穿上了奇異的民族服裝,並舞龍舞獅從各個山寨聚攏一起,然後,一起唱瑤歌,跳長鼓舞,就在熱鬧的氣氛中舉行祭祀活動,祈求神靈保佑,給他們帶來財運和福氣。當然,在這個節日裡,熱情好客的瑤胞還得張羅一頓豐盛的宴席,殺雞、宰鴨,相邀親朋好友前來會餐。
瑤人節恰好在祖國傳統的元宵佳節舉行,一年一小貫,三年一大貫,節日表演最精彩的節目要數瑤王舞和長鼓舞。瑤王舞得有一名指揮,並有打鑼打鏗的人指揮著跳瑤王舞的人,一一按照升道、尋道、撮道、追道、拿道、捆道、背道、選道、破道、砍道、擺道、串道、打蓮花、拆道柱14個動作進行,每個動作重複四次,全套動作跳完需要20多分鐘;而長鼓舞也得有領舞者,瑤胞們稱之為“鼓婆”。每當“鼓婆”鼓聲敲響,舞步起動,跳長鼓舞的人便跟隨起舞,那歡快的舞步,輕盈的動作,包含了單丁子、雙丁子、單撩腳、雙撩腳、勾腳、彪鼓等,動作變化有規律,全套動作完成比瑤王舞長10多分鐘。
據說他們只在山裡跳,極少出來表演,他們表演時,除了戴上他們的瑤帽,還要穿上艷麗的服裝,跳時得圍著一張方桌,四根柱子轉,很有民族特點。接著就是長鼓舞表演,擠過人山人海的人群,跳長鼓舞的人隨著鼓聲起舞了,男女老少,大家跟隨“鼓婆”圍著圈子轉,並按照“鼓婆”的舞步起舞,一個個跳舞的人跳得那么開心,原來,他們早把山里人的一腔熱情融入了歡快的舞步中。
當然,瑤人節前的一天,前來助興的鄰里鄉親也會和瑤胞們表演一些舞獅、舞“稻草龍”的活動,相互禮節往來,就象一場正規的表演,饒有看頭,因為這些民間簡樸的活動,平時極少有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