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窗寒·暗柳啼鴉

《瑣窗寒·暗柳啼鴉》是北宋詞人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描寫作者年老遠遊思念家鄉的淒涼感受。全詞就是在忽此忽彼的時空轉換中,吞吐複雜心緒。全詞字句典雅,巧妙化用前人詩句而無雕琢之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瑣窗寒·暗柳啼鴉》
  • 作品別名:《瑣窗寒·寒食》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片玉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周邦彥
  • 詞牌:瑣窗寒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瑣窗寒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遲暮,嬉遊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瑣窗寒:周邦彥創調,因詞有“靜鎖一庭愁雨”、“故人剪燭西窗語”句,故取以為詞調名。
  2. 啼鴉:烏鴉啼叫。
  3. 單衣:單層無里子的衣服。
  4. 朱戶:紅色的門。
  5. 桐(tóng)花:桐樹盛開的花,開於清明之時,花白色。
  6. 空階:空蕩的階台。
  7. 剪燭西窗語: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更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8. 楚江:長江。
  9. 暝(míng):日落,天黑。
  10. 風打零亂: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別王十二判官》詩:“風起春燈亂。”
  11. 羈旅:身在他鄉。
  12. 遲暮:指黃昏,比喻晚年
  13. 禁城百五:據傳,冬至節後一百五日,為寒食節,禁火三日,清明始以榆火燃薪。禁城,全城皆禁火。百五,指寒食節。
  14. 旗亭:市樓,有旗立於上,並設酒肆,為唐宋時文人墨客遊憩之所。
  15. 高陽儔(chóu)侶:高陽酒徒的朋友。《史記》:酈食其以儒冠見沛公劉邦,劉邦以其為儒生,不見,食其按劍大呼:“我非儒生,乃高陽酒徒也!”因見之。後因稱飲酒狂放不羈者為高陽酒徒。高陽,地名,屬今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儔侶,即伴侶。
  16. 自春:花朵照常開放。
  17. 小唇秀靨(yè):李賀詩:“濃眉籠小唇”,又“晚奩妝秀靨”,寫女子美貌。
  18. 殘英:殘存未落的花
  19. 俎(zǔ)尊:古代盛酒和肉的器皿。這裡指酒和菜餚。

白話譯文

昏暗的柳樹上有烏鴉在叫,我穿著單衣站在朱紅小門的簾外,看被桐花占了半畝地的庭院,靜靜地關閉著,天在嘩嘩地下雨,真叫人發愁。雨打在空蕩蕩的階台上,已到深夜,還不停止。這境況使我產生與李商隱當年同樣的心情:盼望能有一天與愛妻同在西窗下剪燭,對她訴說此夜雨中思念的情景。又好像年輕時,夜宿楚江頭,風透進屋來,燈不停地晃動,開始嘗到了在外漂泊的滋味。
我已大有遲暮之感了。平時可遊樂的地方,現在碰上冬至後一百五日的寒食節,京城裡旅店客舍都見不到灶煙。只好去到酒樓上,跟狂放的酒友們一起買酒求醉。想起我家的東園裡,桃李一定還照樣開放,那長著小嘴唇、面頰上有漂亮酒渦的人,如今是否還是老樣子呢?當我回到家時,一定還有殘餘的花朵在等待我這遠方歸客帶著美酒佳肴前去觀賞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抒發的是詞人的羈旅情懷,清真工羈旅行役之詞,人所公認。詞作的上片寫暮春欲雨之時,由日轉夜,從夜雨說到話雨,又從話雨想起昔年楚江暝宿時旅況,羈旅情味,由外及內使人深思。下片敘寫寒食及節日思鄉之情。寒食禁菸而飲酒,人到老年,回憶往事不勝感慨。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開首三句即點明時間和詞人彼時所處環境。薄暮時分,柳色漸漸昏暗,烏鴉盤旋聒噪,詞人正站在朱戶之中,小簾之後凝神沉思。首三句雖為敘寫眼前景況,但仍起著渲染氣氛的作用。薄暮時分,天氣漸暗,群鴉亂啼,單身一人置身其間,詞人的愁思、煩亂心情,即已呼之欲出了。此外“暗”與“啼鴉”也有暗示欲雨的作用。“桐花半畝,靜銷一庭愁雨”,這兩句詞人繼續敘寫他佇立簾後所見之景,同時景中含情,詞人的愁緒已經躍然紙上。這與“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所描寫的意境相似。黃昏時節,再加上綿綿不絕的春雨,這種意境描寫雖非清真所首創,卻是古典詩詞中描寫愁緒時最常用的典型環境。這裡詞人用一“鎖”字使得本為抽象無形的情緒形象化,從而突出了詞人此時愁悶難堪的心境。“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這三句是說那滴噠的雨聲灑落在空寂的台階上,使得詞人心緒更加煩亂愁悶,直到夜深仍不停息。面對此情此景,詞人不禁思緒聯翩,想到何時才能與故人相會。這裡化用了李商隱《夜雨寄北》詩意:“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詞作至此,愁緒的內含已漸漸明朗、具體化了。歇拍三句:“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這一層詞人宕開一筆,由眼前之景轉而幻想從前,在變幻境界中感嘆風燈零亂,少年羈旅,頗有不勝今昔之感。關於“楚江”,李白詩有“天門中斷楚江開”,杜甫詩有“楚江巫峽半雲雨。”風燈零亂,此形容人生短暫,老年人如風前之燭。蘇軾詩有“過眼百世如風燈”,杜甫詩有“風前春燈亂,江鴻夜雨懸”,所繪即此情景。
下片寫節日思鄉之情。“遲暮。嬉遊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詞作由上片末尾的少年羈旅,轉入敘寫遲暮情景,以前之虛幻,轉入眼前之說實;前之遙遠迴蕩,此則轉入本題。章法大開大合。因寒食禁菸,故曰“無煙”,“禁城百五”,也是寒食節。《荊楚歲時記》:“冬至後一百五日為寒食。”“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寒食禁菸不禁酒,故可去酒樓飲酒。李白詩有“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這句的意思是說,寒食節中,旗亭飲酒取樂之事,還是讓高陽酒徒們去吧。這裡用的是側筆,實際上是敘說自己為愁思所纏繞,沒精打采,對玩樂毫無興趣。“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對羈旅之愁與思家之情化成了具體的內容,那“東園”此時又是一番桃李爭春,明媚春光,而那給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姑娘,如今是否還在?詞人描述得越具體,越真切,說明其思念之情越銘心刻骨。此外,用一“否”字,詞人的關切之情更顯真切。歇拍三句:“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詞人歸心似箭,未踏歸途,心早已構想好歸家時的情景。到那時,春意猶在,尚有殘花掛在枝頭,自己定要好好地款待自己一番。“客”字,表明詞人始終未曾忘記自己的遊子身分。
整首詞很巧妙地將現實、回憶、構想結合起來,結構天成,含蓄而又細膩,意淡而氣厚。

名家評價

周濟:奇橫。(《宋四家詞選》)
黃蓼園:前闋寫宦況淒清。次闋起處,點清寒食。以下引到思家情懷,風情旖旎可想。(《蓼園詞評》)。
俞平伯:“想東園”以下直貫結尾,一氣呵成,自為清真之慣技,固一篇之警策也。意謂春光晼晚,尚有殘英可陪樽俎,而小唇秀靨則何如耶?著一“否”字,又著一“定”字,在有意無意間。“定”字有“或”、“應”的意思,卻較重,亦半虛半實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時獻《汴都賦》,自太學生一命為太學正。居五年,出為廬州教授,知溧水縣,還京為國子主簿。哲宗召對,除秘書省正字,歷校書郎。徽宗時,仕至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出知順昌府,徙處州,提舉南京鴻慶宮,卒。精通音律,在大晟府審古樂、制新調,對詞樂的提高和發展有一定貢獻。其詞多寫閨情、旅思,亦有感慨身世及詠物之作。詞風典麗精工,形象豐滿,格律嚴謹,善於融化前人詩句入詞而渾然天成。著有《清真居士文集》,已佚。詞有《清真集》,陳元龍為注,題作《片玉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