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琴模村委會
- 行政區類別:村委會
- 所屬地區:廣東省懷集縣詩洞鎮
- 地理位置:詩洞鎮東北部
- 下轄地區:一隊、二隊等六個村民小組
- 政府駐地:村舊學校中心
- 電話區號:0758
- 郵政區碼:526439
- 方言:詩洞話(標話)
- 學校:琴模一石綠色國小
簡介,經濟,文化,交通,地圖信息,
簡介
琴模村委會位於詩洞鎮東北部,村中四面環山,很多建築物都是至山腳向山中而起,屬地質災害較嚴重地區。東北面跨越重重大山能到達永固鎮,西北面向本鎮的中和大村村、中和琴果村和萬詩鳳金村,東南面是本鎮的雙龍沉良村和雙龍文告村,西南面是雙龍琴合村。
經濟
琴模是廣東省西部懷集縣內一個貧窮區域,村民平均收入只有1200元一年。老一套的耕種方法未能跟時代接軌,農民生產力下降,年輕勞動人口不斷往城市遷移,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鏈。村里剩下的就只有年幼和年老的人口。“琴模改建計畫”是香港一些慈善機構為了教育琴模勞動人口,改善他們生活而啟發的一個可持續發展項目。
新與舊的對比,現代與農村的結合,是我對琴模村教育建設項目的第一印象。由香港大學建築系設計策劃,建築物按照農村的特色設計,自然地跟環境配合,不自覺的提升了村莊的格調。最重要的是這項目不單單是為了設計,更希望從設計和教育中提高琴模村村民的生產經濟能力。但不管最後是否能如願的為村民帶來更多的財富,這個項目本身已經是一道風景。
整個建設範圍包括了8個不同項目,新校舍、學校操場、學校圖書館、廁所、學校天台種植場、琴模社區中心、琴模生態農家及琴模村公共空間。
距離舊校舍不遠處的新校舍沿著一層又一層耕地興建,混凝土與自然環境自然吻合,教室一字形排列,坐在教室中可以看到前面的村莊,轉個身後就是耕地和山巒。這是設計師刻意形造的對比,想把教室變成連線城市與自然的橋樑。很有趣的是校舍用的磚頭都是村民先塗刷成不同顏色,然後再隨意的拼裝成一道彩色磚牆。這樣又一次把校舍與村民的距離拉近。
操場和籃球場連線著因地勢建築而形成的梯級型座位,天然的環境造就了一個劇院式的觀眾席,讓眾多的村民能參與當中的活動。學校天台就變成學生的種植場,學生自己負責培養種植場的農作物生長,實習教學,娛樂和裝飾在這裡融合地共存著。
圖書館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設計,有趣,簡潔又實用。圖書館內沒有一件家具,學生可以隨便的席地而坐。牆上布滿了劃分得公正的方形書架,特別加高的地台內藏玄機,側面看像一個個小島,島下面你會發現更多書架更多藏書。小朋友可以像尋寶一樣找尋知識。而一個普通的廁所被設計師精心安排的留空專房子包裹著,一方面美觀,另一方面留空的設計讓空氣流通,陽光充沛。
舊校舍就改建為琴模社區中心,傳統四合院的天井搖身一變為種滿了植物的公園,旁邊一排房間改建為溫室。一個大飯堂從主廳延伸至公園一角,試幻想整個村莊的村民都在社區中心栽種、閒聊、休息、用餐是多和睦的畫面。老房子裡常用鏤空雕花木窗戶以一個嶄新面貌出現,同一樣的設計但變成了一道2.5米高混凝土製作的之字形屏風。長長的把四合院的一排宿舍與天井公園分隔,製造了私密性,卻又因為那鏤空雕屏風隱隱約約的與外面連線著。
另一個琴模生態農家是為了提高村莊農民生產力而設計的。這個模範農家配備了豬欄、養雞場、種植蔬菜的溫室,也有香港嘉道理農場的工作人員幫忙, 把模範農家的模式培養起來,有效的提高村民生產能力,為的是設計以外的農民利益。很喜歡以用家庭利益出發的設計,不用很複雜很高科技,能美化環境改善生態已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就算未能如願的增加村民的收入,這個項目帶給村民的可能就是對環境對生活的投入。
文化
村中最出名的山是登仙山,也是琴模最高的山。村中由香港人辦了一個慈善機構:中華文教促進會。琴模村有一間學校叫琴模一石綠色國小。
交通
地圖信息
地址:肇慶市懷集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