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拾芥

琥珀拾芥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種亮晶晶的“小石頭”,人們傳說是老虎死後的精魂入地變成的,因此稱它為“虎魄”。又因為它晶亮透明,有著美麗的光澤,希臘的藝匠們就用它磨成各種珍貴的裝飾品,因而又改叫“唬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琥珀拾芥
  • 拼音:hǔ pò shí jiè
  • 解釋:引申為輕微纖細的東西
  • 出處:《論衡·亂龍》
【名稱】琥珀拾芥
【拼音】hǔ pò shí jiè
【解釋】芥:小草,引申為輕微纖細的東西。琥珀摩擦後生電,能吸引細小的東西。比喻互相感應。
【出處】·王充《論衡·亂龍》:“頓牟拾芥,磁石引針。”
其實它是松樹脂滴在地上,經過千萬年演變成的化石,由碳、氫、氧等元素組成,屬於一種非晶體的有機物。在我國還是一種補心安神的名貴藥材。不過,人們在工作中,發現了一個奇怪有趣的現象:琥珀製品總是吸引毛髮、羽毛、碎稻草等輕小物體。由於當時科學不發達,找不出原因,還以為是什麼“妖魔”在作怪呢。公元前585年古代希臘有位哲學家和數學家叫泰利斯,他家中也有一塊琥珀。有一天他在家休息,順便拿出琥珀來欣賞,並且用他的長袍反覆摩擦琥珀,使琥珀的光澤更加奪目。但是,當他把琥珀放回原處時,突然發覺,桌子上的一片羽毛自動地向琥珀靠近,最後竟粘在琥珀上了。泰利斯把羽毛拿開,一鬆手,結果羽毛照樣被琥珀吸引過去。他又把羊毛和其他輕小東西放在琥珀附近做試驗,結果這些輕小物體都能被摩擦後的琥珀所吸引。泰利斯無法解釋這一奇怪現象,但他認為這個現象很重要,於是作了詳細記錄,以便讓後人去研究說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