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峰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0.58平方公里。前臨白沙溪,后座琅峰山,素以岩山俊秀、清溪逐流而著稱。白沙溪旁屹立著筆豎岩山。巨岩峭壁間鑲嵌著數百個奇形怪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琅峰山
- 地理位置:浙江省金華
- 占地面積:10.58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雙扇門 白沙古廟
景點簡介,歷史介紹,主要景點,雙扇門,白沙古廟,手掌印,真武大帝廟,烈士碑,後序,
景點簡介
琅峰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0.58平方公里。前臨白沙溪,后座琅峰山,素以岩山俊秀、清溪逐流而著稱。白沙溪旁屹立著筆豎岩山。巨岩峭壁間鑲嵌著數百個奇形怪洞。高大的雙扇門凌空筆豎,仰觀令人驚僳。白沙老爺手掌印形象逼真,伏虎岩虎虎生風,福音洞回聲綜繞,神童洞深藏奇岩怪石之中。建於懸岩峭壁間的白沙古廟。觀音閣、真武大帝廟、樂壽亭等,更為奇岩增添異彩。
歷史介紹
高大的雙扇門凌空筆豎,仰觀令人驚僳。白沙老爺手掌印形象逼真,伏虎岩虎虎生風,福音洞回聲綜繞,神童洞深藏奇岩怪石之中。建於懸岩峭壁間的白沙古廟。觀音閣、真武大帝廟、樂壽亭等,更為奇岩增添異彩。琅峰山不僅風景秀麗,也是浙西南革命根據地之一,粟裕、劉英等領導的部隊曾在這裡戰鬥過。解放前夕是我黨領導下的游擊隊革命活動地區。主要景點有:
琅峰閣是一座挑梁翹頂宮殿式建築,緊靠白沙溪,扼守灌田數萬畝的第二堰口,豎著縣重點保護文物“白沙堰”石碑。閣內陳列著“白沙水利碑記”,“白沙三十六堰解。說”。閣前古詩、台石碑上刻著稱頌白沙秀水和漢代盧文台創建三十六堰業績的古代名人詩篇。
白沙亭立於驚險的雙扇門下。亭內豎立著“白沙堰”石碑。碑文記載著白沙堰的歷史白沙溪三十六堰首創於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至今已有近二千年歷史,是浙江省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主要景點
雙扇門
雙扇門又稱琅峰絕壁,是一座高寬數十丈的巨型石門。門間有一條寬不到一米,如同巨斧劈開的深縫,從山頂直至山腳。石門上寬下窄,凌空筆豎,前臨深淵,背靠奇峰,崢嶸深鎖,驚險異常。
白沙古廟
建在岩壁洞中。廟內塑有白沙老爺神像白沙老爺盧文台,幽州范陽(今河北定興縣)人,漢成帝未為步兵尉,官至輔國大將軍,後率部36人,隱退輔蒼桃源(今金華縣周村鄉亭久村)。開闢田疇
盧販,並治理白沙溪,創建三十六堰,灌溉二州三縣六都農田萬千畝,使白沙秀水造福於民。鄉民立廟把之,敬稱白沙大帝。
手掌印
白沙老爺手掌印
在岩山峭壁居中有一巨掌形印,這裡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白沙老爺盧文台修建白沙堰時,鐵拐李為試探盧文台神威,乘盧撐筏到琅峰山時,用鐵拐猛力一推,筏直衝山岩,頃刻雷聲大作,岩山晃動,有傾倒之勢,白沙堰也將被堵塞。盧立即伸出巨掌擋住,穩住岩山,化險為夷,從此也留下了形象逼真的巨掌形印。
真武大帝廟
真武大帝祝融,相傳是顆水星,周朝封為治理火事的長官。琅峰山是火山,每逢山上滾下石頭,村里即遭火災。在此立其廟,意在以水克火,消除火災。佛像後倒掛著的乳針,清水順流而下,久旱不涸,嚴寒不凍。
神童滑梯深藏在奇岩險峰中,有108步梯階,梯頂有“神童洞”,故名“神童滑梯”。
烈士碑
在琅峰山下。山巔有勝利亭,亭旁立有“抗日戰壕”石碑,亭北有當年打擊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戰壕遺蹟。
後序
走進琅峰山,遠離塵世的喧囂,靜賞田園之美,探尋古風、奇山秀水、文化遺存、農耕漁獵、村茂民豐。清澈見底的白沙溪水宛如羅帶蜿蜒於蒼翠雄奇的群山之間,溪邊群山聳立,千姿百態,造型各異。村落屋宇掩映在綠樹叢中,時隱時現。數十里可見田園山水緊緊相連,人間美景目不暇接。真是個“水若灕江,山若武夷”,韻味淡雅恬靜,人行其中恍如夢境。“出溪三里五里,對門千峰萬峰;流水自古至今,白雲無冬無夏。”景區內峰崖高聳,奇峰林立,又有清溪趣石點綴其間,“琅琊岩山”清雄俊朗,秀麗奇特,巍峨驚險,天然而設。“金蘭湖”湖水清澈,晶瑩如玉,群山環抱,得天獨厚的山川風貌形成了神氣秀麗的自然風光。
琅峰山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山地人文景觀,並依託金蘭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高山自然生態環境,山巒疊翠、碧水長流、靈秀幽靜,素有“古婺勝地”之美稱。“山水森林風景美,生態旅遊到琅峰”,這裡的確是人們游山、戲水、探幽、露營、探險的理想休閒旅遊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