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北平)

《 現象(北平)》1934年12月創刊於北平,出版至同月第2期。燕京大學現象社編輯部編輯,燕京大學現象社經理部發行。半月刊,屬青年刊物。本刊的發行對於豐富青年文化生活、討論青年問題、指導青年前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刊載的國內外訊息與介紹日本、蘇聯文化事業的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30年代的國內外政治、文化情況,具有一定的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象(北平)
  • 類別:青年刊物
  • 創刊時間:1934年
  • 出版周期:半月刊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該刊旨在客觀地、科學地描述社會現象,解釋社會現象,以作解決青年問題的資料,以青年人自身來討論青年問題,希圖解決青年問題。

欄目方向

欄目有國內外事情、青年問題、文化、書報評介等。發表有《英日同盟之前瞻與後顧》、《門戶開放政策底破產》、《同盟外交與戰爭的威脅》、《尊孔與復古運動》、《農村建設何處去》等闡述社會政治現象的文章,討論國內外政治問題。同時,該刊對於青年問題尤為注重,以大量篇幅討論青年出路問題,發表有《青年應當注意青年問題》、《現時代道德觀》、《女學生的出路》、《大學畢業生的出路》等文章,針對當時較為突出的青年問題,加以指導,引導青年健康成長。
此外,該刊還發表有《本年度日本新興文學一瞥》、《蘇聯的戲劇與劇院》、《蘇聯舞台採用什麼腳本》等介紹日本、蘇聯的文化事業的作品和書評《強力者的統治》、《鄭振鐸先生訪問記》等文藝作品。

文化傳統

附:《發刊詞》
在這變動的世界之中,最可憐的是青年人,尤其是中國的青年人,但最有出息的也是青年人,尤其是中國的青年人。
在這極度的經濟恐慌和政治動搖的局面之下,青年人一方面直接受社會勢力的壓迫,幾乎喘不出一口氣,而在另一方面,又有一般變相的江湖先生把青年人的思想行為等等都欺騙了去。在這樣多方面的包圍之中,青年人的確都感到四顧茫然莫知所之的情況了。
但是,青年人也是最活潑,最有生氣的。青年人之是否有出息恰好有時代的狂風作我們的試金石。狂風愈大愈可以表示青年人的堅強的意志。可憐與有為正是這時代中青年人的兩極性。
正因為我們是生存於一個變亂的時代之中,我們的一切都受社會勢力的干涉,我們的問題也因此而增多。至少在我們每一個青年人的心坎深處都有這樣一個不可避免的疑問:“怎么辦?”
疑問的反應,則有一批自命為青年導師的大人先生們,大發其慈悲,出來提倡其所謂沒有辦法的辦法。這沒有辦法的辦法正反映著幾千年來中國社會傳統的劣根性:苟安偷生。苟安偷生的辦法則有積極和消極兩種:前者以錯誤的理論,教我們走上歧路;或教我們出賣人格,於摧殘其他青年朋友之中,以求得到升官發財的目的。此種惡勢力,青年人當鳴鼓攻之,幸勿為其所惑。後者教我們在炮火連天之中,架上金邊眼鏡,坐在馬桶之上,恭讀論語人言,或溫酒一□,醉臥人間世中。青年人有著一時的麻醉,往往為其所欺。此種謬論,若不加以糾正,其為害當在洪水猛獸之上。我們非加以正確的批判不可。
其實,青年人的事,原用不著大人先生們的關心。唯有青年人始知青年人問題的所在,方知青年人出路的所懸。我們能自己打算,不勞大人先生的多事,更不願為其有意或無意的欺騙。我們要自己檢討自己的問題,自己答覆自己的疑問。本刊就是由於幾位青年朋友,基於此種原則所組織而成的,目的在以青年人自身來討論青年問題,希圖解決青年問題。
我們相信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整體之中,一切部分之間都有嚴密的關聯。青年問題之產生乃社會環境所使然。所以,要討論青年問題,或解決青年問題,我們不能不以青年的見地對於社會上的一切情形加以正確的認識。我們之所以要連帶討論一切問題者在此,我們之所以定名本刊為《現象》者亦根據於斯。我們不肯以感情用事,我們只信仰我們的理智。我們的目的是客觀的,科學的,描述社會現象,解釋社會現象,以作解決青年問題的資料。
我們不過是青年的一小部分,我們相信親愛的青年朋友中必有許多自身問題的意見,我們熱烈的歡迎大家的合作。但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情於摧殘青年生氣的頹廢派的言論。
二十三年十二月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